首頁 歷史

英雌

第一百二十六章 那就是敦煌!

英雌 江淘 2010 2018-07-07 23:49:55

  李曜作揖良久,趙孝倫方才艱難地恢復(fù)了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隨即掛起一個笑容,干笑著拱手道:“宗圣觀聞名天下,今日得見李道長,果然非同凡響,趙某亦是不勝榮幸?!?p>  李曜大概也覺得自己出了丑,挺直了身子,便自覺地站到了安紅玉的背后,試圖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趙孝倫悄悄瞅了瞅李曜的曼妙身姿,目光中似有惋惜與失望之色,然后也不多說什么客套話,直接領(lǐng)著一干來客前往曹通的暫居處。

  “賀若懷廓,老胡奴!臭狗屎!普乃盛,死狗奴!啖狗屎!我要你們不得好死!”

  還沒走到房門,諸人便聽到了曹通抑揚頓挫的叫罵聲,李曜等人進門一看,就見曹通此時正自行穿戴著鎧甲,額頭頂著大包,臉頰腫得老高,左眼變成熊貓眼,右耳裂著娃娃口,嘴里還缺了兩顆大門牙,其形容之慘,連他的兄長和兄嫂都幾乎差點認不出來,說是被人打得破相毀容也不為過。

  曹通見到房里一下子進來這么多人,手上動作也未有停頓,抓起兜鍪就往頭上一罩,隨即對眾人抱拳一禮:“阿兄、阿嫂、李道長及各位朋友,曹某尚有急事要辦,須得先走一步?!本o接著又朝趙孝倫深深一揖:“趙長史,我的那些受傷的弟兄,只好暫放在你府上調(diào)養(yǎng)了,你的大恩大德,曹通來日必報,告辭!”

  隨后,曹通如同一頭受了刺激的野牛,根本聽不進任何人的勸阻,氣呼呼地沖出了房門。

  曹駿夫婦、趙孝倫第一時間追了出去,而其他人也快步跟了出來,未及片刻,忽然聽得屋外的廊道拐角處傳來一個少年略顯青澀的痛呼聲,接著便聽到他連連追問的聲音:“哎……曹校尉?你怎會在這里?哎……誰把你傷成了這般模樣?喂喂,你怎地不說話……走那么快作甚呀!”

  又過得片刻,李曜就瞧見前方拐角當(dāng)先走過來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郎,長得面如冠玉,眉眼分明,唇紅齒白,緊接著又現(xiàn)出兩個挽手而行的小姑娘,看起來年紀(jì)都只有十二三歲,一個是生得粉妝玉琢,俏麗可愛的小美人,大大的杏眼撲閃撲閃的,透著滿滿的機靈勁兒,另一個樣貌與那少年郎有幾分相像,卻只能算作清秀,皮膚也有些黝黑,但風(fēng)采氣度頗不尋常,神態(tài)與行動間,竟隱隱有著一股同齡人中極為罕有的英氣。三人俱都身穿獵裝,背負弓囊,尤其是那少年郎兩手各提著一只碩大的白肩雕,顯而易見都是外出打獵所得。

  趙孝倫跟隨曹駿夫婦繼續(xù)去追那曹通,在經(jīng)過這個少年郎的身邊時,忽地拍了拍對方的肩頭,叮囑道:“張四郎,今日我有要事須說與你聽,現(xiàn)在先去追人!”

  張四郎懵懵然地點了點頭,旋即看到李曜、安紅玉等人走上前來,不由好奇地問道:“你們都是長史府上的客人嗎?”

  李曜等人被這張四郎突然問起,紛紛步伐一緩,各自見了個禮,隨即張四郎和兩個小姑娘也不由自主地跟著李曜一行往外走。

  雙方一面走一面說,原來張四郎名“棟”,正是當(dāng)今敦煌第一士族張氏族長張護的嫡長子,而那個長得很討喜的小美人兒,竟是張棟未過門的妻子,姓李名“音音”,為敦煌第二大族李氏族長李通的嫡女,另一個英氣十足的小姑娘,則叫做張?zhí)?,乃是張棟一母同胞的親嫡妹。

  當(dāng)李曜等人趕到長史府的大門外時,曹通已經(jīng)騎上健馬朝縣城東門飛馳而去,曹駿夫婦和趙孝倫三人只能望塵莫及。

  ……

  ……

  翌日,卯時三刻,天色微明,何潘義便領(lǐng)著商隊出了常樂縣城。

  隊伍的規(guī)模明顯變得更龐大了,因為張棟領(lǐng)著兩個小姑娘以及三百多號隨從也加入了進來。

  向西行了不到十里,一大片濃郁的蒼翠便映入了人們的眼簾,這里的樹林非常繁密,棵棵松柏已達十?dāng)?shù)丈之高,而野草也長得十分茂盛,把地面裝扮得如同綠色的絨毯一般,時而會有寬窄不一的溪流,流淌其間,宛如一條條銀色的玉帶。

  經(jīng)過長達數(shù)千里的艱難跋涉,隊伍中很多人早就看膩了荒蕪的戈壁,現(xiàn)在走入這般美麗的境地,頓時來了精神,尤其以何潘信為首的商隊護衛(wèi)們表現(xiàn)最為突出,他們一旦看到有動物出沒,各個就好似打了雞血一樣,紛紛張弓搭箭射去,可憐的獵物們哪能躲得過這百十號人的密集攢射,自然是死不瞑目。

  待到歇腳的時候,何氏兄弟就迫不及待地叫隨行的庖廚們把獵物扒皮剔骨,做成一道道可口的野味,給隊伍全體成員打打牙祭開開葷。

  自詡打獵小能手的張棟看著一張張被人射成了篩子,破得不能再破的珍稀獸皮,一邊打著飽嗝,一邊忍不住嘆息道:“這群憨貨,難道全都不曉得皮毛才是最值價的么……”

  這片介于沙州與瓜州之間的綠色林地,其實長寬不過三四十里,可何潘義的隊伍卻走走停停,花了整整一天才通過。

  雖然行進速度慢得離譜,但無論是人,還是駱駝與馬,俱都精神飽滿,吃了個痛快。

  距離敦煌越來越近,道路越來越平整,農(nóng)田越來越多,遇到的人也越來越稠密,沿途皆是充滿生機與繁華的景象。

  在穿越林地之后的第二天,隊伍前方的地平線上漸漸現(xiàn)出了一面城墻和兩座高大的角樓輪廓。

  何潘義抬手一指遠處那座拔地而起的雄城,情不自禁地揚聲高呼:“我們到了,那就是敦煌!”

  此言一出,隊伍里頓時響起了男男女女的歡呼與歌聲,就像“望梅止渴”故事中曹操麾下的將士一樣,所有人都不自覺地加快腳程奔向了旅途的最終目的地。

  于是,小半個時辰之后,這支最初自唐都長安出發(fā),由一千多頭駱駝、數(shù)百匹健馬、兩千多人組成的龐大隊伍,歷經(jīng)將近五千余里的長途跋涉,終于抵達了敦煌城。

江淘

【小知識】哥字最早是“歌”之義,如《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裳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從隋唐開始,哥才不是歌的意思。當(dāng)時哥有兩種意思,一是兄長,如李隆基稱李憲(李旦長子)為大哥。二是父親,如《舊唐書》“玄宗泣曰:‘四哥孝仁’”,四哥指的是武則天的第四子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李隆基的父親。到了五代,哥終于成為兄弟間的專用稱呼,不過那時和現(xiàn)代還是有區(qū)別的,比如大哥稱呼老二,不說二弟,而說二哥。所以,因為唐代與現(xiàn)代的某些稱謂差異太過巨大,本文不會完全照搬歷史,不會用“哥哥”稱呼“父親”,當(dāng)然也不會出現(xiàn)“爸爸”、“媽媽”這類時代違和感爆表的稱呼,但會酌情使用一些諸如“大哥”、“二弟”、“三姐”、“四妹”之類的稱呼。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