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贏武撿起秦悅掉落在地上的青銅劍,緩緩的對著正處于暴怒狀態(tài)的秦悅說道:“士可殺,不可辱,秦將軍你剛才羞辱了我,現(xiàn)在跪下,向我認錯道歉!否則!”
小小的幼童將有,自己身高一般的青銅長劍,放置與自身的肩膀上,對著秦悅說道:“否則!我必血濺當場!”
隨著贏武的話剛落下,整個燕王宮再次一靜,即使被太子燕丹所束縛,看起來要拼命殺死贏武的,燕國將軍秦悅的動作也隨之一怠,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贏武。
天見猶憐,從剛才到現(xiàn)在,到底是誰在欺負誰!無論是在語言上設(shè)置陷阱,還是親自動手打臉,從頭到尾都是秦國質(zhì)子公子武,在欺負燕國將軍秦悅好吧!現(xiàn)在秦國質(zhì)子公子武,還用自己的性命威脅燕國將軍秦悅,跪下來向他道歉,簡直是不要臉!
但是怎么說能,還真不能讓秦國質(zhì)子公子武,就這么血濺當場,要知道兩國之間互送質(zhì)子,是一種以親情為紐帶,以示有好的方式,畢竟身為兩個國家的君主,將自己的兒子都送給對方當人質(zhì)了,也應該相信對方,表達愿意和平相處的誠意了。
而要是秦國質(zhì)子公子武,在進入到秦國的第一天就,血濺燕國王宮,那就相當于是燕國在向秦國傳遞一種信號,一種不愿意與對方和平共處,無論對方做什么都要反對,都要與之敵對的信號。
換而言之,要是秦國質(zhì)子公子武死在燕國王宮大殿當中,燕國與秦國將會成為不死不休的死敵,必定要討伐燕國,而想要討伐燕國,就需要經(jīng)過趙國,趙國會讓秦軍橫穿自己的國土去討伐燕國嗎?而且更何況即使趙國放任秦軍橫穿自己的國土去討伐燕國,秦軍會放心的將自己的后背,交個一個與自己敵對的國家嗎?所以秦趙之間必定會有一戰(zhàn),無論是因為歷史原因,還是僅僅只是因為趙國,擋住自己向外拓展的路了。
而秦趙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看起來,和燕國什么關(guān)系,但事實上關(guān)系大著呢!秦趙之戰(zhàn)后,要是秦國成功將趙國滅了,那么秦燕兩國之間將再也沒有任何的屏障了,儒弱的又有殺子之仇的燕國,能夠抵御虎視眈眈秦國嗎?
而要是趙國成功抵御了秦國,本就因為長平之戰(zhàn)死傷慘重,現(xiàn)如今又替燕國挨了一刀的趙國,會輕易的放過燕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現(xiàn)在的燕國就像是坐在火山口上,無論是虎視眈眈秦國,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趙國,都不是燕國能夠惹得其對象,只能在夾縫當中求生存,對于現(xiàn)在的燕國來說,萬事萬物都不如一個穩(wěn)字,絕對不能輕易的挑起戰(zhàn)火,現(xiàn)在的燕國可禁不起戰(zhàn)火的熔煉與煅燒。
隨著贏武將青銅長劍,放置與自己的肩膀脖頸之處,整個燕國王宮大殿內(nèi)的所有人,包括贏武在內(nèi)都不經(jīng)意將,視線轉(zhuǎn)移置了那跪坐與簾幕之中,雙目皆隱藏在冕旒當中,讓人看不清神采,從一開始就一言不發(fā),故作神秘的燕國君王,燕王喜的身上。
而作為燕國的君王,燕王喜對于這一世間依舊沉默著,似乎在思考著,權(quán)衡這得失,究竟是自家護國將軍的顏面重要,還是即將會因為秦國質(zhì)子的死,越發(fā)的大戰(zhàn)重要,一時間整個燕王宮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當中,就仿佛呼吸聲都顯得那么得的刺耳。
見此情景贏武微微一笑,然后閉上眼睛將青銅劍緊貼自己的脖子,看起來像是久久得到答復準備自殺,但是事實上只有贏武自己清楚,即使自己將自己的腦袋砍下來也是殺不死自己的,最多最多就相當于是小憩(qi)片刻,用不了多久自己就會再一次清醒過來,唯有別人對贏武造成的傷害,才不會觸發(fā)贏武體內(nèi)那一個無可名狀的存在,設(shè)下的防御機制,從而讓贏武徹底的死亡。
“啪!啪!啪!”
就在贏武準備“假死”片刻的時候,燕國將軍秦悅突然掙脫了太子燕丹的束縛,跪在贏武的面前,伸出手一邊扇著自己耳光,一邊說道:“武公子!是在下錯了!武公子身為秦國質(zhì)子,在下竟無意之間羞辱到了公子殿下,還請公子放下手中兵刃,在下愿意接受公子的任何責罰?!?p> 面對剛才還氣勢洶洶,一副要殺了自己模樣,現(xiàn)在且突然跪地服軟求饒的秦悅,贏武不經(jīng)高看一眼,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剛才的情況真的很危險,若是秦國質(zhì)子死在燕國無疑會挑起戰(zhàn)端,而作為挑起戰(zhàn)端的罪魁禍首,無論是燕國、趙國還是秦國都不會放過他的,而要是燕王喜開口要秦悅向贏武道歉,無疑是一件很損威望的事情,這受損的不僅僅只是燕王喜的威望,受損的還有秦悅的威望,畢竟在燕王喜的逼迫下向一個六歲稚子認錯,今后同僚會怎么看待秦悅,手下士卒會怎么看待秦悅,所以對于秦悅這是一個死局,一個不折不扣,沒有任何生路的死局,當然這個前提是秦悅將自己的生死與未來,交由他人的情況下。
但是現(xiàn)在,隨著秦悅舍棄尊嚴,跪下向著贏武跪地服軟,這個死局不攻自破,隨著秦悅的服軟,那么贏武自然沒有自殺的理由了,所謂的挑起戰(zhàn)端,自然無從談起了,而更妙的是秦悅是自己主動跪地服軟的,而不是由燕王喜所逼迫的,這就完美的和燕王喜撇開了關(guān)系,不會人燕王喜的顏面受到絲毫的損傷,而在朝堂當中的文武大臣,以及手下士卒當中也不會有人,鄙視他向一介六歲稚子跪地服軟,而是感嘆他能屈能伸,將國家的生死存亡,看到比自己的性命與面子還重,從死局當中硬生生的踏出一條生路出來。
此人若是生在燕國鼎盛時期,未必不能有一番作為,只可惜他生在了燕國衰落的末期,縱使再驚才絕艷,在秦始皇的光輝之下,也不過是一螻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