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裕鬼隆隱隱約約感覺到,燒毀輜重前行,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秦軍只有一萬人,就算他們追擊,自己也能輕而易舉的擊潰他們,甚至反戈一擊。
為什么要害怕??!自己又不是人數(shù)打不過。
當然,也只是人數(shù)上的巨大優(yōu)勢,才能讓他略感安心……只是,倘若秦軍的兵馬比他們還多的時候呢。
不會的,嘉裕鬼隆笑了笑,何況自己軍中有悍不畏死的將士以及鐵炮部隊。
只要他們在,征服這片大陸是早晚的事情。
現(xiàn)在,前往信長殿身邊,才是最重要的。
這些想法隨著一發(fā)毒丸射入嘉裕鬼隆軍中時,徹底的打消了。
“怎么回事!”
嘉裕鬼隆大驚失色,這種聲音,可不像是“地震”什么的。
“是……是前鋒部隊遭到了伏擊!”
一員東瀛將領立馬報告:“是毒霧!”
“毒霧?”嘉裕鬼隆不明所以,大怒道:“這里又不是什么惡魔之地,哪有毒物!”
“將軍!”
馬上又是一員將領,而且還是前鋒營的大將。
“前鋒三營,覆滅!”
“什么?!”
嘉裕鬼隆大驚失色,這前鋒三營,可是有7500兵力的!怎么可能……瞬間就……
“怎么回事!敵軍數(shù)量?!”
“他們……成百上千!”
“到底有多少?”
“大概,一千多人。”
“一千人殲滅我軍三個營?”
不,不對,如果是配合那些毒霧。
嘉裕鬼隆隱約感覺自己中了圈套,這些,都是他們預料好的嗎?
不一會兒,更多的鐵丸砸到自己的大軍中,看來敵人是埋伏了大軍。
馬上就來了將領,報告了敵軍數(shù)量。
“多少人?”
嘉裕鬼隆手握刀柄,低聲怒道。
“數(shù)不清……至少有……十萬人!”
“十……十萬?!??!”
“嘉裕鬼隆,離開臨淄時燒毀大批的輜重,是你最大的失誤?!?p> 在東瀛軍的大后方,秦政率領一小隊秦軍鐵騎緊跟,在看到伏兵的行為時,冷聲解釋道。
姜維上前:“這種情況,怕是無處可跑。”
“跑?”
秦政冷笑:“殺了我這么多弟兄,我不會讓他活著離開?!?p> 不一會兒,漢軍露出了大批的旗幟。
大將雷玉(川蜀邊關守將,言和旗下大將。)一馬當先,率領五千騎兵直沖東瀛戰(zhàn)陣,東瀛兵雖然有訓練應對騎兵的陣法,但是由于“虎蹲大將軍”的轟炸,導致了他們陣型大亂,雷玉抓住機會,殺入了東瀛軍中,雙方展開激烈混戰(zhàn)。
隨后是曾經的吳將周泰,由于一直護衛(wèi)孫權,他并沒有因為參加“江陵之變”而戰(zhàn)死,反而成為了東吳政權的頭號先鋒,為其死命!
但見周泰率領東吳精銳解煩營緊跟雷玉軍殺入東瀛軍中,在其中大開殺戒,無人敢應!
他身上漆黑的皮膚中,是無數(shù)的刀劍傷痕!一生戎馬,在孫權平定“三劉之變”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也是如此,他這些傷痕給了東瀛極大的恐懼,因為同樣有這個傷痕的,是當初的北柴家冢。
當時的東瀛第一人!
漢軍上下步步緊逼,在四面八方都在合圍了這支五萬人的東瀛軍。
倍則攻之!
這是言和分出的十萬精兵,早早就埋伏在這里等候東瀛軍支援的路上。
“難道說……漢軍早就已經打算……”
嘉裕鬼隆在臨死之際,終于悟出了原因。
但已經遲了!
飛馬霜雷!但見一道黑影突然籠罩著嘉裕鬼隆的空中,一匹黑色的駿馬從中跨過,利刃隨后揮下,是名劍‘太阿’!
至于它的主人,那正是一路緊跟過來的……
“我乃大漢秦文正,誰敢上前受死!”
秦政一手提著嘉裕鬼隆的頭顱,一手持劍,竟嚇得嘉裕鬼隆的親衛(wèi)不敢上前。
馬上,是姜維率領的鐵騎緊跟而上,沖破了嘉裕鬼隆的親衛(wèi)陣型。
孫權一襲紅白王袍,站在戰(zhàn)場上,旁邊,是跟隨了他多年的謀士“魯肅?!?p> 由于時空錯亂的原因,魯肅并沒有擔任東吳“四大都督”,也自然沒有積勞成疾。
“秦政,果真可怕至極?!濒斆C第一次看到秦政的風采,贊嘆不已:“倘若他是東吳戰(zhàn)將,恐怕東吳能滅漢自立?!?p> “子敬?!?p> 孫權提醒了下,要知道,常起居的影密衛(wèi)無處不在,魯肅這襲言語要是被帶到劉靈那邊。
恐怕又得起紛爭。
“那么,接下來就是濮陽了?!?p> 孫權笑了笑:“沒想到啊,東瀛竟然傻傻的以為,我們會集中優(yōu)勢攻打濮陽,其實言和是在利用當時的天黑優(yōu)勢,讓濮陽的織田信長向臨淄求援,再從臨淄前往濮陽的路上?!?p> 中途伏殺!
……
在濮陽之圍的第二天,言和就馬上率領大軍分出西北與東南兩部分,東南部分的大軍有常起居率領的影密衛(wèi)率領,結果不言而寓。
織田信長意識到的時候,想馬上命令斥候再度出擊前往臨淄,想要讓嘉裕鬼隆停止支援濮陽時,常起居的影密衛(wèi)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一個斥候都沒有通過,哪怕是平民,常起居也是抱著寧殺錯,勿放過的想法。
全殲嘉裕鬼隆軍團,和幾個民眾的生命,漢軍高層全部選擇了前者。
這也有了孫權率領的十萬伏兵與秦政前后夾擊,全殲嘉裕鬼隆的大捷。
絕對的大勝!
但當回到伏擊戰(zhàn)場上的時候,五萬東瀛士兵無一人存活,倒不是他們遵循洗腦的武士道,而是因為秦政。
一個不留,全部斬盡殺絕。
畢竟孫權的十萬伏兵,有三萬就是秦政多年跟隨的老兵,比起孫權的命令,他們更聽從秦政。
在搜集了戰(zhàn)場上的物資后,秦政又調了臨淄的一萬守軍,整合了戰(zhàn)場上的其他部隊,(戰(zhàn)死、受傷的回了臨淄),剩下的八萬精兵,馬不停蹄的趕往了濮陽戰(zhàn)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