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此處,知非道人便自然明了,果然是這位新來的“高僧”有問題。普通百姓不知,知非道人又怎么看不出來,這種先給人暗算了,讓人身體抱恙,最好是無藥可救的那種,然后再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救人于水火,那么,還有誰不相信呢?這種手段,算不得高明,卻往往很有效果。
當然了,這位“神僧”似乎玩的比較高端,在不同的人群里都使了手段,這樣才會更加真實,不會遭人質疑。等到名頭打響了,不管有沒有效果,他的藥便都是神藥——假如治不好那也是你前世作孽太多,合該今生贖罪云云……佛門的把戲,知非道人見得多了。也正是因此,才更加堅定了知非道人的殺心。
“果然沒有冤枉這禿驢,那么,等會兒人群散去便一劍結果了他吧。佛門什么的,怎么就這么惹人厭惡?”
其實在知非道人眼中,無論佛門道家都有著龐大的信徒。若是單純的傳教,引導世人向善,知非道人也不會去找麻煩。便是收取香火錢,只要不貪婪無度,失去了出家人的本心,那也不是什么。畢竟,不是每一個出家人都是求道者,天下攘攘,皆為利來,用規(guī)則內的手段謀取適當的利益并不為過——當然了,以威脅恐嚇、欺瞞拐騙的方式攫取信眾財物并不在內。
但是任何事做過了,那性質就不一樣了。盲目讓人愚昧,在知非道人看來,這位所謂的神僧便是再行坑蒙拐騙之事,不管他是為了傳教,擴大信眾也好,還是為了個人,幻想著被傳為神僧,謀求盛名也罷,亦或者只是為了將來攫取錢財而提前布置,總之,既然過線,那便是取死有道,自當誅之。
決心已下,知非道人便越過人流,悄悄地到了那位神僧的身邊。憑著他敏銳的靈覺,辨別出了對方身上除了濃郁的佛門氣息,還掩藏著一股妖氣。只是,這股妖氣卻并沒有給知非道人厭憎的感覺。
知非道人對自己的靈覺頗為自信。事實上,像他們這種幾乎不能再算作普通人族的存在,對自己的直覺的信賴程度,有時候還要高過目見耳聞。雖然不講道理,但事實就是如此。因此,在感覺到這位所謂神僧的氣息的時候,知非道人先是怒氣沖霄:什么時候,連一個堪堪煉氣化神的小妖也能在人族的城市里肆意妄為了?
但隨之這種怒氣便自消隱下去。既然這小妖怪沒有給自己厭惡的感覺,想來未必便是惡妖。不過,知非道人雖然有了這個判斷,但卻不意味著會放過這只小妖,只是覺得自己可能還有沒發(fā)現的地方,還是明白前因后果,再做決定的好。
知非道人始終記得,昔年純陽真人曾說過的一樁軼聞。卻說上古劍仙,每每要誅殺惡人,都會要先花費三月時間,確定此人該死,然后才會出手。
知非道人雖然學不來上古劍仙那般嚴謹,但是對生命起碼的尊重還是有的。所以,知非道人劍下,向來不輕傷人命。
也是因為心情的變化,知非道人才有功夫留意四周。這里是東街盡頭不遠處的一座小廟。說不上佛門莊重寶地,入目所見,反倒是有些落魄的感覺。琉璃黛瓦青苔覆蓋,上面居然還生著幾株野草,想來是調皮的飛鳥銜來的草籽吧?一個須發(fā)皆白的老僧,穿著褪色了的袈裟,正在清掃著門前的落葉。先前瘋狂模樣的人們也都安安靜靜,一個個排著隊慢慢走入寺內,向著煙霧繚繞下的一名胡須眉毛皆花白,慈眉善目,正盤坐在蒲團上的老僧坐在蒲團上的老僧合十作禮。老僧便微笑著,替人解簽施藥。
見到知非道人,這里的僧人也沒有因為佛道兩家的明爭暗斗而區(qū)別對待。那個“神僧”也只是看了知非道人一眼,見對方沒有問卦求藥的意思,也不多問,取了一個蒲團遞給知非道人便又接著為信眾服務去了。
知非道人微笑著接過蒲團,便自安靜坐著,靜靜的看著。有那布施功德香火的,這位神僧也注意著,往往讓香客心誠即可,量力而行。對那些出手大方的香客,往往還要制止:“施主,佛祖只在意心誠,這多的布施,倒不如修橋補路,造福鄉(xiāng)榟,如此廣積功德,豈不更好?”
知非道人瞧得有趣心道:“佛門也不是沒有真正的清凈人物啊?!?p> 總之,場面說不出的祥和。再配上整個寺廟的清幽,雖處鬧市,卻不喧嘩。知非道人好感頓生,心里贊道:“這才是正真的佛門氣度,才是出家人該有的風骨。”
便在這時,知非道人又有了新的發(fā)現。說卦解簽,知非道人自是一竅不通,但論到醫(yī)道藥理,那可真是行家里手,真正的高人。
也是因為這個,知非道人才自發(fā)現了那神僧所施之藥的不凡之處。那些藥材居然都是隱約帶著靈氣,配方雖然不是很好,但憑著上面的靈氣,便足以根治百病了。尤其是,這靈氣分明是來自這位神僧,偏偏不沾一絲妖氣。只憑著這一點,知非道人便知道自己的確是錯怪了好人。畢竟,作為一只妖怪,哪怕是修行佛法的妖怪,其法力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上一絲妖氣。要要剝除這絲妖氣,非得下足了苦功費足了精神方可。這小妖既然能這般行為,顯然是個真正善心的,如此。知非道人自然不會再對他怎么樣了。
哪知就在知非道人放棄原來的決定,準備悄然離去的時候,這位神僧沒有遭到來自道門知非道人的奪命長劍,反倒是的來了自家佛門的打擊。
此時天光正好,萬里無云。然而知非道人心有所感,抬頭望去便見得這天邊忽然飛來一朵黃云,一個意氣風發(fā),面臉紅光的中年和尚立在云頭。知非道人分明感應得到,這和尚有著相當于道門煉神反虛的修為。
云頭正落在寺廟前面,一個黃鐘大呂也似的聲音,出自中年和尚之口:“好大膽的妖孽!竟敢借我金山寺之名,行惑亂眾生之事,其罪當誅!”
筱筠清夢
這個情節(jié)借鑒于一位前輩,有書友覺得熟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