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也是心下一松,自接手冀州以來,手握幽州百戰(zhàn)邊軍的沙場宿將公孫瓚始終如一塊大石頭般壓在眾人的心頭。
雖然無論現(xiàn)在還是來年袁譚都有必勝的把握,但現(xiàn)在這個時間交戰(zhàn)的話對冀州損失太大,他不可能為了一個公孫瓚就賠上整個冀州的未來。
所以現(xiàn)在這樣乃是最好的局面,他們能夠安然整合實力。等到了來年,一來各路剿匪大軍浴血歸來、鄴城大軍訓練完畢,有了穩(wěn)勝公孫瓚的戰(zhàn)力;二來各地匪賊伏誅受剿、郡縣武備重新建立,交戰(zhàn)之時可以保證后方安穩(wěn)、糧道暢通。
三來鹽業(yè)收入與一些世家豪族的投資入庫,冀州有了足夠的錢糧儲備;四來收攏的流民、剿匪與青州邊線得來的黃巾敗卒被投入屯田,不會因為兩軍交戰(zhàn)而耽誤了農(nóng)時。
想到這里,袁譚望向辛評道:“辛先生,各地屯田之事可還順利?”
辛評站起身來,從懷里掏出一冊竹簡,笑呵呵地說道:“由于各地敗卒源源不斷地送來,給我們我們提供了充足的勞力,各地第一批屯田營已經(jīng)全部建設(shè)完畢?,F(xiàn)在正在分授田地,出借良種、耕牛與農(nóng)具。這是一應物資耗費的大致清單,請主公、少將軍過目?!?p> 侍從從辛評手中接過竹簡,送到了袁紹面前的桌案上,袁紹大略瀏覽了一番,不由得暗自咋舌。若是單憑韓馥留下的冀州府庫,各地屯田營地建設(shè)、購買大量良種與耕牛、軍械所打造改良農(nóng)具所需的錢財就能把冀州府庫搬空了。
這還是在勞力不要花錢的基礎(chǔ)上。而今冀州開展如此浩大的工程,用的乃是查抄賣糧涉案官員的家產(chǎn)得來的巨額錢財。本來這筆款項是打算用來買糧的,結(jié)果甄家選擇將糧食拱手相送,分文不取,所以這筆款項就被袁譚調(diào)撥給了辛評。
幸好食鹽款馬上就要入庫,否則如此耗費還真是個麻煩。袁紹心中暗自感慨,面帶笑容地向著辛評道:“先生辛苦了,如此浩大的工程進展如此迅速,先生功不可沒。”
辛評連忙拜道:“主公此舉不僅能夠充實倉儲,更拯救了無數(shù)百姓,有大功德于天下,評不過略盡微薄之力,豈敢貪天之功!”
袁譚滿懷笑意地望向了身側(cè)的袁譚,極為自豪地說道:“如此利國利民的舉措能夠得以施行,都是我兒的功勞啊。”
袁譚謙遜地擺擺手,笑著說道:“若不是父親仁名遠播,哪會有這么多流民前來歸附;若不是辛大人盡心盡力,此事還只不過是譚口中的空話呢。
我看而今各項事宜都已然商議完畢,諸位大人就回去各自依照定計行事吧。我記得鄴城附近就有一處屯田營地吧?我早就想著去巡視一番,擇日不如撞日,辛大人,咱們這就去看一看吧?”
眾人都向袁紹、袁譚拱手告退,各自回去處理公務。辛評在下面等著袁譚,袁紹招手換來文丑,命其跟在袁譚身邊護衛(wèi)。三人帶著親衛(wèi)們出了城門,策馬揚鞭一路直奔鄴城附近的屯田營而去。
袁譚遠遠地就望見了顯眼的屯田營寨。營寨整體呈“田”字形。四面的營地房屋將整個營寨圍繞起來,中間有一橫一豎兩條寬廣的運糧大道,兩條大道的交匯點則是開闊的打谷場,四個巨大的空格里全是開墾好的農(nóng)田。
眾人策馬走近營寨,一排一排統(tǒng)一新建的青灰色房屋整整齊齊,遠處一片一片的農(nóng)田被田壟阡陌劃分的清清楚楚。營寨中心開闊的打谷場上人頭攢動,不時傳來一陣歡聲笑語。
營寨司馬與吏員聽聞袁譚等人的到來連忙出來迎接,在司馬的引領(lǐng)下眾人來到了打谷場上,場上民眾們都在排著隊伍領(lǐng)取者新式農(nóng)具,那司馬高聲道:
“諸位!袁譚公子與辛大人來了,還不快快過來拜見!”
一時間忙碌著的民眾與軍士都連忙上前行禮拜見,尤其是那些民眾們,聽說袁譚公子來了都紛紛涌了過來,嚇得營地司馬急忙忙地命人上前護衛(wèi)。
袁氏有專門軍士負責在各個屯田營為百姓們宣傳與講解政策,因此百姓們清楚地知道是誰給了他們這個活命、甚至活得更好的機會。
流民的生活是怎么樣的?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字,餓,餓的發(fā)慌。少的可憐的糧食很快就被吃完,粗糙的樹皮,腥臭的草根,亦或是,人肉。只要是能咽的下去的東西都會被拿來充饑。
然而就算僥幸填飽了這一頓,下一頓呢?他們被逼無奈離開家鄉(xiāng),彷徨而迷惘地行走在流亡的道路上,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會餓死在路邊。舉目四望,哪里有能讓自己活下去的地方?
直到那一隊官吏騎著馬過來,告訴他們不用再挨餓了,也不用再流亡了,冀州牧袁紹家的少將軍袁譚,要收留你們,給你們糧食,還要給你們發(fā)放田地。
其實他們根本不信,怎么可能會有這樣的事情呢。但他們沒有選擇。來了,起碼還有一線生機;不來,就只有去分食人肉,或者餓死在路邊被人分食。
這不是什么黑暗故事,這是公元191年,準確地說是前前后后十數(shù)年間,極為殘酷卻極為真實的歷史。、
因此當他們饑腸轆轆地在嶄新的屋舍中吃到那口熱乎乎的餅子,當他們在軍士的引領(lǐng)下去驗看各家的土地,當他們粗糙的大手摩挲著手中新式農(nóng)具與健壯的耕牛,他們覺得那個被稱為袁少將軍的人,大概就是村頭老士人沒事老在口中念叨的,圣人吧。
而此時他們心目中的圣人真切地站到他們的面前,所有人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叩拜這種最鄭重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心中的情感,這絕不是因為什么奴性不奴性,而是因為非如此,不能表達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最真摯的感激。
他們重重地拜倒在地,恭敬而虔誠地祈祝:“拜見袁少將軍!愿將軍升官發(fā)財!愿將軍大富大貴、大富大貴!”
這些連大字都不識幾個的農(nóng)人們說不出什么文采斐然的言辭,但就是這些樸實而真摯的話語,才更加讓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