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牛,吱吱哇,天到挨黑推到家,爹爹出來接包袱,哥哥出來抱娃娃,嫂嫂出來扭一扭,嫂嫂嫂嫂你別扭,天明起來俺就走”,蒙蒙細(xì)雨中,推著獨輪車的軍漢自在地唱著,騎在馬上的張國紀(jì)看著一片蕭索,忍不住吟道:匹馬宿州路平程,連村荒草不堪耕。一路上滿目野草,都長在了曾經(jīng)的田地上,徐州與到宿州之間的官道上半天不見人影。這就是數(shù)月前流賊的破壞力,一座座荒村,張國紀(jì)一行若非同這數(shù)百名官兵同道,一路堪憂。
在張國紀(jì)口占一絕的同時,幾騎正尾隨在這隊官兵后頭,馬上一個公子吟道:宿州前路上,衰草尚縱橫。大野龍蛇跡,荒原雉兔行。此人十六七歲年紀(jì),相貌平平,頭戴方巾,所謂方巾就是一頂難看的高帽,全稱叫四方平定巾,中年人戴著方巾顯得穩(wěn)重,年輕人戴上則顯得不倫不類。
劉洪起騎在一匹花馬上行在隊尾,正與一個把總言談,花馬就是雜色馬,所謂把總相當(dāng)于營長,手下有二三百人。那把總道:“孔逆援遼之師,行經(jīng)萊州,朱大人于崇禎四年底,曾設(shè)宴相待,孔逆酒醉之時,怨謗朝廷,朱大人聞言大驚,報于山東巡撫余大人,豈料余大人不以為意。朱大人乃勤加戰(zhàn)備,不出一月,孔逆果然反叛,萊州能為七月堅城,實仗朱大人籌謀在先”。把總說的朱大人,是山東萊州知府朱萬年。這說的是幾年前的登萊之亂,山東巡撫余大成不聽萊州知府朱萬年事前報警,在孔有德叛亂后,又與登萊巡撫孫元化共同主撫,誤了大事,二人被逮到京師,孫元化因為丟了登州,且被俘,是被叛軍放出來的,被崇禎處斬。山東巡撫余大成則被貶到廣東電白縣,在路過東莞時,曾跑到袁崇煥家里哭祭,難道是意為他與袁崇煥同樣蒙冤?兩位巡撫被逮治后,朝廷派徐從治接替余大成的山東巡撫,派謝璉接替孫元化的登萊巡撫,兩位新任巡撫率軍駐萊州,與叛軍對峙。
從崇禎五年正月,到崇禎六年三月,在這場為禍年余,波及半個山東的登萊之亂中,巡撫死了三個,總兵死得更多,禍亂的種子不過是數(shù)千東江鎮(zhèn)毛文龍的殘兵,朝廷調(diào)集大軍,彌費無數(shù),結(jié)局是孔有德,耿仲明率殘部從海上跑了,最后被圍困在登州水城的部分叛軍,許多人或跳?;蜃苑?。叛軍的核心是遼東人,他們寧愿降東虜,也不降大明??子械?,耿仲明率部降了皇太極,使得皇太極獲得鑄炮技術(shù),從此大明的處境更壞。孔耿二人皆毛文龍養(yǎng)孫,看來當(dāng)年在東江鎮(zhèn),二人地位甚低。
那把總繼續(xù)道:“楊大人此前為通州總兵,與叛逆接戰(zhàn)負(fù)傷,退入萊州,與朱大人一共守城。七月四日,招安圣旨到萊州,命謝大人,朱大人出城受降,朱大人對楊大人說叛軍自知罪不容赦,且未經(jīng)大創(chuàng),其志甚驕,必?zé)o降理,然既為食祿王臣,此身不敢惜。朱大人出城前,叮囑楊大人不可出城,需嚴(yán)加守御。果然,謝大人與朱大人出城即被執(zhí),叛軍直撲城門,朱大人于亂軍中大呼關(guān)門。朱大人被執(zhí)后,假說勸降,引賊軍至城下,往城上呼喊我已被擒,一死而已,賊軍精騎在此,速發(fā)炮,勿以我為念,又搶奪叛逆軍械,死于亂刃之下,當(dāng)日我在城頭觀看,肝腸寸斷。直至朱大人已然無幸,楊大人方令發(fā)炮,擊死賊軍數(shù)十騎,此為為七月七日,其后,楊大人便將萊州七夕改作七月六日”。他說的楊大人乃是如今的鳳陽總兵楊御蕃。在登萊之變中,兩位前任巡撫倒了霉,兩位繼任巡撫也倒了霉,他們主撫,而叛軍假意投降,于是引發(fā)了這出悲劇。朱萬年講得好,叛軍未經(jīng)大創(chuàng),甚志甚驕,必?zé)o降理。也就是招降對方,是在你有實力,并且嚴(yán)重打擊了對方的前提下,但大明一再犯這個錯誤,淹池渡,車箱峽,以及后來的熊文燦,都是在實力不足的前提下主撫,結(jié)果都是主撫失敗。但同時,對于真心想與大明和談的皇太極,大明卻決不妥協(xié),抗戰(zhàn)到底。不能和談的和談,能和談的不和談,于是大明便亡了。
劉洪起聽罷,不勝唏噓。這時,那把總回頭對幾名騎兵道,后頭那幾騎幾相跟了許久,莫不是土寇的探子,去看看。幾騎聞令,撥轉(zhuǎn)馬頭去了。
“什么人!跟了多大會子”,“軍爺將氣納納,路引在此,請軍爺高抬貴手,將就一番”,“俺不識字”。
路邊有一叢暗紅的雞冠花,此花可食用,面容枯膏的村婦正在采摘,她忽見北邊官道上開來一隊官兵,慌得挎著籃子鉆進(jìn)了高粱叢。此時,官道上的人馬停了下來,張國紀(jì)騎在馬上,馬前立著那個頭戴方巾的公子,張國紀(jì)道,原來是吏部侯大人之子,還未請教名號。“學(xué)生侯方域,方正之方,疆域之域,有辱尊耳”。劉洪起聞言,心中一驚,這名似曾相識。他不知道眼前此人正是《桃花扇》的主人公,《桃花扇》說的是侯方域與名妓李香君的故事,故事里雖加了些家國之恨,但依然低俗,因為賣點是名妓。在后世,這些才子佳人的知名度要超過盧象升周遇吉這些縱橫天下的英雄,比起盧象升,侯某人不過是只螻蟻。侯方域時年17,還有20年好活。
張國紀(jì)道:“你父可安好,天啟年間在京師曾與你父有過數(shù)面之緣,侯大人如今是戶部尚書,大明的戶部尚書難做,可見你父是個有本事的”。侯方域恭謹(jǐn)回道:“父親安好,謝過伯爺愛重之情”。張國紀(jì)道:“你不在商丘家中,兵荒馬亂地出來做什么”。侯方域回道:“學(xué)生此番只為到桐城訪友,約齊友人赴南京切磋講學(xué)”。張國紀(jì)道:“赴南都?聽聞蘇州有個復(fù)社,東南士子莫不入社,你此行可為起社?”,又道:“我與會社從來無事跡相干,也勸你務(wù)心讀書,莫要打斜差。復(fù)社有把持科舉情狀,不是好相與的。中州遭逢喪亂,捐資經(jīng)武以備危亡方是正經(jīng),報國捐軀,盡臣子貞節(jié),當(dāng)下在中州正宜做英烈,難道放著英烈不做,卻跑去江南耍嘴皮搖筆桿繼圣述賢?”。侯方域聞聽,唯有唯唯諾諾。
侯方域去桐城,去訪明末四公子的另一位,方以智。明末四公子因為玩名妓成名,四公子的名聲是掛在青樓上的,四公子與名妓相互推漲,良性互動,四公子讓名妓的芳名得以流傳,名妓也讓四公子名聞天下。明末四公子之說,多年后才有,目前這四位還沒成名。四公子里頭唯一還有點價值的就是桐城的方以智,因為方以智還研究點自然科學(xué),后來出了一本《物理小識》,其它幾位也就是嫖嫖妓,寫寫戲文,被捧臭腳捧起來。玩女人一項,偷玩就是無恥,公開玩就是落拓不羈,玩得有理,日得無罪,還玩成風(fēng)流才子。李敖有什么作品?靠的無非是玩女人加吹牛皮。
侯方域此番去桐城撲了個空,因為方以智已去了南京,桐城被流賊殺掠得甚慘,許多桐城男子被流賊砍掉了右手。方以智去江南避難,到了江南,就成了復(fù)社的骨干分子。
傍晚時分,這隊人馬到了宿州。宿州處在徐州與鳳陽之間,距兩地各二百里。軍士在宿州城下扎營,朱恭枵與張國紀(jì)在地方官的陪同下,到了宿州孔廟前。“說鳳陽道鳳陽,手打花鼓咚咚響,鳳陽真是好地方,赤龍升天金鳳翔,數(shù)數(shù)天上多少星,點點地上多少將。說鳳陽道鳳陽,鳳陽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蕩,不服徭役不納糧,淮河兩岸喜洋洋”,暮色伴著討飯的鳳陽花鼓聲。在這個時代,沒人敢把鼓詞改成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所以這段鼓詞是原創(chuàng),曾唱于兩百五十年前的南京承天門下,向承天門上的朱元璋和馬皇后歌訟四海升平。
宿州南門外的一排建筑,左鄉(xiāng)賢右名宦,左邊是鄉(xiāng)賢祠,祭祠本土杰出人物,右邊則是為外地來做官的立的名宦祠。處在鄉(xiāng)賢祠與名宦祠中間的則是一座巍然廣廈,這便是孔廟,又叫學(xué)宮??讖R前的牌坊叫欞星門,相當(dāng)于儀門,上書德配天地,之后又是一座牌坊,叫戟門,上書道冠古今。兩座牌坊中間是左右兩片月牙形水池,叫泮池。戟門后就是巍峨的大成殿,里邊供奉著孔子及歷代先師,大成殿左右兩聯(lián)是:歷代文官祖,累世帝王師。
大成殿的飛檐已漸漸掛不住暮色,明倫堂,宿州知州正在講述:“偽譖大號,聽聞八賊在中都城上樹立甚古元真龍皇帝的旗幟”,朱恭枵關(guān)切道,古元真龍,何意?知州道,學(xué)生也不明白。三個月前,張獻(xiàn)忠在鳳陽中都城頭掛的這面旗,旗上這幾個字,后世也破解不開,關(guān)鍵是古元二字,據(jù)最權(quán)威的明史學(xué)家顧誠猜測,古元二字可能是從白蓮教的古什么經(jīng),什么元經(jīng),各拆一個字拼合而成,所以這種搞法神仙也猜摸不透,只是張獻(xiàn)忠的惡搞,他老張在鳳陽已然完成了稱帝,只不過是他的自演自導(dǎo),其它流賊不會買帳。
知州道:“本州無湖泊,無以廣蓄旱潦,豐欠,天時常居七八,人力常居一二。賦重則刑繁,復(fù)乘之以天災(zāi),守令畏參罰之峻,不得不舉鳩形鵠面無衣無食之赤子而笞之禁之,愁苦之氣,上怨于天”。朱恭枵卻對宿州之事不感興趣,他道,鳳陽為根本重地,祖陵為根本元氣,敢問帝鄉(xiāng)向來如何?知州道:“中都最苦,差甚于賦,卿大夫免差,孝廉免差,生員免差,一二衣食稍足者,又行賄而得免,如此,千里差徭總是無衣無食無勢力,無智慧之人充當(dāng)而已。鳳陽之民未有不窮不苦者,水旱災(zāi)傷,一切不問,民死田荒而賦在”。鳳陽的徭役重,因為鳳陽的官多,接下來,進(jìn)入數(shù)字層面,知州道:“十分之民去其六七,三四分之人納十分之差徭,十分之地荒其七八,二三分之地,納十分之糧稅。鳳民抱恨而逃,飄零異地,棲泊無依,直謂有司仇我殺我,今后必報償”。
朱恭枵聽得迓異,他很少出門,他向來以為,河南就夠苦的了,不想帝鄉(xiāng)鳳陽更苦于河南。他剛才問的是鳳陽向來如何,就是原來如何,原來是十分之民去其六七,那是逃荒要飯去了,不對,鳳陽農(nóng)民逃的不是災(zāi)荒,而是人禍,災(zāi)荒有盡時,而人禍無盡,那便長期逃荒在外。鳳陽農(nóng)民直謂有司仇我殺我,今后必報償,果然,三個月前鳳陽農(nóng)民遠(yuǎn)赴河南,將流賊招來了,但招來的卻不是替天行道的義軍,流賊到鳳陽后大肆屠戮,如今的鳳陽,已是十室九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