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夢寐不忘先主厚
山內本領動員千眾,算是山內義保的本隊,本身他們家自己也有一份知行,動員起來不難。木曾義昌則動員千五百眾,小笠原貞慶動員二千五百眾,湊五千人,出中山道,作為側翼先戰(zhàn)。
盡量在下雪前設法奪取巖村,要是不行,就相機奪取一座城砦,然后作為某種威脅。等待主力進入美濃后,再行會師。
“此番出陣,你要負責先期的兵糧輸送,還要處斷山家三方眾的襲擾,擔子不輕??!”小平太跟突然被傳進城內,接受內田郡司之職的黑澤良基一道下城。
“彈正擔子比我重,這么些年過來,多少日夜了?!焙跐闪蓟m然剛剛晉升郡司,但是說話還是慢條斯理,沒有太大的波動。
到底是十幾年和尚做下來,修得一身好禪定。加上又經歷過武田氏大舉入侵,父兄先后蹈死的破家慘禍,如今真就是風輕云淡,無懈可擊了。
“都是為王分憂嘛,何談辛苦啊!”小平太笑了笑。
“對了,一路走來,在彈正麾下已愈經年,日日筆記,有些心得,或可輯做一集,整理成冊。”黑澤良基有寫日記和做筆記的習慣,小平太慣來是知道的。
“你有心了!”
“彈正理政治軍,冠絕東國,世人贊譽為東國無雙,理當遺之后世??!”
“虛名罷了,但還是謝過了?!毙∑教m說不在意什么虛名,但是到底人家有心整理。
“在下擬了個名字,直抒為山內軍鑒可否?!?p> “便由你吧。”
“那請彈正小作一序,略述先宰相公、先羽林殿至今下馬殿下三代以來,信州治亂之史。”
兩人一路往下走,很快到城下,答應人家做序,小平太自然是要做到的?,F在想來十幾年前,往事歷歷在目,山內氏從一介二萬三千貫的國豪,一路開疆拓土,如今已是三十七萬九千貫的豪強大大名,稱得上一句波瀾壯闊。
與六在旁研完墨,小平太就把他打發(fā)去睡覺,夜?jié)u深,秋風起,不意竟下起了一絲小雨。
遙想那年秋天,同樣是一個雨夜,先宰相山內義治輕車簡從,親顧小平太于草廬之中,何其相似也!
………………
“小平太,近來可好?”正在伏案寫作的小平太突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
聞聲抬頭,恍惚間,山內義治從廊上走進屋內,毫無老邁痛苦之色。神采飛揚,氣宇軒昂,一副天下英主之色。即使秋夜,亦不著昂貴奢侈的絲綢絹衣,以木綿做袍,光腳不著襪。與看著仿佛五十歲小老頭的小平太一比,竟更年輕些。
“殿下!”小平太不敢相信!
“近來可好呀!”山內義治坐在小平太的對面。
“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殿下可好!”
“我從外間走來,見百姓衣食豐足,士伍精悍勇干,這都是你的功勞?。 ?p> “臣不敢居功,這都是下馬殿下勤政愛民,臣不過是盡了分內之事罷了。”
“太郎不過是個孩子,哪有這么大的能耐!”又一聲,更加熟悉。
“羽林也來了嗎?”山內義治笑著回頭。
山內義勝照例只著單衣,他這個冬天都是用冷水擦身的人,身體素質極好,雪地里一樣光腳習武,零下幾度還是一雙草鞋。
“羽林!”小平太趕忙低頭拜見。
“這些年都是你教導輔佐太郎,我這個父親卻沒有盡到責任,辛苦你了!”山內義勝坐到小平太的身邊,扶起小平太,把他的手臂挽起。
“殿下聰慧,英姿天縱,勤學好問?!?p> “盡說些羅圈話!咱們兩個親兄弟一般,我能不知道你?”山內義勝與小平太把臂言歡。
“哈哈哈哈哈哈……正是如此!”山內義治也朗聲笑到。
“你這是在寫什么?”山內義勝側過腦袋,過來看小平太案上的手稿。
“略寫了些這二十年來山內治亂之史,還有些理政治軍的心得?!?p> “甚好,與我一閱!”山內義治自己動手,拿過去讀了起來。
“我山內氏走到這一步殊為不易??!如今也走到了上洛這一步!”
“幕府暗弱,非下馬殿下這等英主不能振作!”小平太答道。
“此去關山重重,不知何日我山內的二引兩能插上瀨田橋的橋頭?”山內義勝有些感嘆。
“請二位放心!有臣在,必保扶下馬殿下走馬洛陽,再興足利!”小平太退后三步,大禮跪拜。
“真是苦了你了,是我山內虧欠了你?。 眱扇艘煌瑖@息,在燭火中消逝不見。
“……”
“殿下!”
“羽林!”
………………
“你叫做小平太?”
“是山內出身?”
“來侍奉我吧?!?p> “小平太你有何教我?”
“我得藤彈正,如高祖得蕭何,如先主得諸葛,如太宗得玄齡!”
“委屈你在信濃的群山之中,是我福薄德淺!”
“殿下……”山內義治的話聲依依在耳。
“小平太,我的吳服你拿去吧!”
“小平太,你又糊弄我!”
“為今之戰(zhàn),幸生則死必死則生,我當先驅,小平太你可愿做我的旗持!”
“此去洛陽不過一二月,待我回山內后,再來尋你!”
…………
“二位殿下……”兩人的影像在腦海中清晰起來。
往昔一幕幕,好似上一刻才發(fā)生,山內義治、山內義勝父子兩人待小平太有山海一般知遇之恩,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有功必賞,有過則罰,明辨是非,引小平太為知己,推心置腹。
小平太不自覺的提起筆來,筆下如飛。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
尚未寫完,滿紙盡被淚水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