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是子歌
一天下午,聶叢叢吃過晚飯,忽然她的尋呼機收到一條中文信息,子先生請您回電話029728xxx。
聶叢叢想來想去也不知道是誰,知道自己尋呼機號碼的人并不多,除非是雜志或者報社的編輯。
聶叢叢一想到是雜志編輯,心里非常高興,但她家里沒有裝固定電話,手機還是少數(shù)人才有的東西,尋呼機就是最常用的通信工具。
她立即跑到院子門口的小賣部,用公共電話給子先生回電話。
電話接通,一個很好聽的男聲從電話里傳過來,他說:我是一家XX雜志的編輯,名字叫子歌,我收到了你投的稿子。你的文字感覺很好,但是故事架構(gòu)太普通了,不適合我們雜志。
不過,我將你的稿子轉(zhuǎn)給了另一本雜志的編輯,如果合適他會聯(lián)系你。希望你以后有合適的稿子再投給我。
聶叢叢高興壞了,子歌是當?shù)赜忻s志的編輯,他能打電話約稿是對她能力的認可,說明自己在這個方向上努力是對的。
后來,聶叢叢自己做了編輯,才知道子歌的做法是編輯最常用的工作套路,但對于當時的聶叢叢來說,真是喜從天降。
后來,聶叢叢陸續(xù)給子歌又投過幾篇稿子。在子歌的指點下,她很快就懂得了怎么通過看雜志的內(nèi)容和雜志的約稿函了解雜志的風格,找到自己適合的欄目和編輯,去寫出雜志需要的稿件。
很快地,聶叢叢寫的千字情感文在子歌編輯的雜志里通過率已經(jīng)達到了90%以上了。
第二年春節(jié)后上班不久,一天下午,子歌給聶叢叢說:我們雜志在招編輯,你要不要來試一下?
聶叢叢說:我考慮一下。
說考慮,其實是聶叢叢自己很心虛,子歌那本雜志的每位編輯都寫得一手好文章,文字那么美,故事那么炫,每一篇都是華麗憂傷。
每次聶叢叢看那些文章的時候,都覺得好失落,仿佛自己從來就沒有年輕過。
猶豫再三,聶叢叢還是給子歌說:我覺得自己能力不太行,沒有勇氣去嘗試。我還是想好好做寫手。
子歌說:單純做寫手很辛苦,因為你在圈外,對雜志的內(nèi)核并不了解,主編的想法也會時時在變。單純作為寫手,你會做大量的無用功,而且,你又拿什么來解決生活問題呢?你總不能一直讓家人養(yǎng)著你吧!
聶叢叢不吭聲,到底是她沒有勇氣在辯解什么。
又過了幾天,子歌再一次給聶叢叢打電話說:我們這條路上的另一家雜志社愛之友也在招編輯,你要不去試一下。
你很善于講故事,而且文字風格很樸實,很適合他們。我覺得你必須得去試一下,況且試一下,不成功你也還是現(xiàn)在的你,又死不了。怕什么???
這個干凈儒雅、長得有點像陸般的男生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是被氣極了,聶叢叢忍不住嘩地笑出聲:好吧,你看你對我這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讓我慚愧死了。
我不去試一下,都對不起你的一片苦心。
第二天下午,聶叢叢就打印了自己的簡歷,帶了幾本發(fā)表過自己文章的雜志去了子歌推薦的家之友雜志應聘。
雜志社是在一個老式的干休所里,白底黑字的牌子掛在門口,因為時間有點長,顯得特別舊,只有那黃底黑字的友誼路92號的銅版更莊重一下。
她問過門口的保安,才知道雜志社要一直從門口走到最里面才行。她就徑直向里走,繞了好大一圈,才終于找到了那個爬滿了枯藤的小樓。
樓下一個人都沒有,正在發(fā)愁之間,看見一個身穿黑色毛衣,格子長裙的女生,她的頭發(fā)又黑又直,眼神明亮,讓人想到小鹿,站在那個破舊的小樓前熠熠生輝,給人一種驚艷的感覺。
看樣子那個漂亮女生是這家雜志的編輯,聶叢叢上前問:我是來應聘的,面試在幾樓?
她告訴聶叢叢從這個門進去上三樓,向右邊拐就是編輯中心。
面試的人是主編,上去以后就能看到。
聶叢叢上了三樓,各個辦公室的門都關著,她四下張望,尋找面試的地方。
忽然,她被一個好聽的男中音給叫住了:姑娘,你找誰?
她一回頭,看見會議室坐著一個年輕而時尚的男子看著她。
聶叢叢說:我來應聘編輯的。
聶叢叢問,您是主編?
對方反問:你覺得我不像?
聶叢叢趕緊說:是有一點不大像,我覺得像這么大刊的主編一定是位中年大叔,您這樣年輕時尚,還那么帥,不敢認啊。
主編忍不住被聶叢叢說笑了:別貧嘴了,來聊聊吧。
這天的聶叢叢穿了職業(yè)裝,也在臉上抹了抹粉,但樓下那個溫亮女生,讓聶叢叢忐忑不安的心更加緊張。
所以,她一進會議室,畢恭畢敬地把自己的簡歷和發(fā)表自己文章的雜志一并寄過去。
主編大概掃了兩眼聶叢叢的簡歷,就認真翻起了聶叢叢帶過來的雜志,在看到有聶叢叢文章的那一頁時,指了指手上的雜志問:你是先去那邊沒成功才過來的,還是兩邊都想試一下?
聶叢叢看著主編,很坦誠地說:我沒去那邊,雖然我一直給那邊雜志寫稿,但是,我個人認為,我更適合這邊雜志。
主編愣了一下問:為什么?你就對自己如此了解,定位如此清楚嗎?
聶叢叢笑著說:我是一個普通人,顏值普通,身高普通,家庭也普通,像我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占了絕大多數(shù),和咱們讀者身份很匹配,那不就是更適合做這本雜志的編輯嗎?
何況我是醫(yī)科出身,看過很多生死離別,也懂得健康養(yǎng)生,雜志好幾個欄目我做起來也會更適合。
恕我直言,目前您雜志的健康欄目就做得很外行,如果我說得沒有錯,你們幾個編輯沒有一個是醫(yī)科出身的吧?我是最佳人選。
主編說:我們是家庭類期刊,我們是為家庭服務的,你這么年輕,你可以嗎?
聶叢叢說:我也是家庭一分子,知道家庭里都需要什么,何況,我也有男朋友,戀愛這方面的稿件也不成問題……她巴拉巴拉地一口氣說了五六分鐘。
主編笑道:我面試了好幾百號人,還沒見過像你這般謎一樣自信的人。后天下午雜志社有一個筆試,就在咱們二樓的會議室,希望你準時參加,只要你能過線,我就敢錄你。
聶叢叢做了愁眉苦臉的鬼臉,說道:主編,原來最厲害的在這里等著,行,后天下午兩點我一定準時來,你說的話,要一言為定哦!
兩天后的筆試在雜志社的大會議室進行,一共一百多人參加,有好幾個都有好幾年的編輯經(jīng)驗。
聶叢叢心虛得厲害,這要是沒有考上,也太丟人了,當時那種不可一世的自信,豈不是被自己啪啪啪地打臉嘛。
整個筆試的過程,主編都沒有出現(xiàn),只有兩個中年老師,一個發(fā)卷子,一個坐在那里兩眼看著窗外發(fā)呆,一直到結(jié)束。
筆試的前半部分,并沒有什么太難的,就是一些日常的編輯知識,只要初中畢業(yè),基本都沒有啥問題了。后面兩個大題,一個是給簡短的文章起標題,另一個做兩個簡單的主題策劃方案。
一個半小時過后,兩個老師分別收走卷子,再給考試的人強調(diào),近期請大家不要來雜志問結(jié)果,也不要打電話,社里會在一周后將結(jié)果通知到個人。
四天之后的下午,聶叢叢收到了家之友雜志社的錄用短信息。
她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子歌,電話那端的子歌也很高興。
他得意地說:你看,我的眼光不錯吧,我說你行,你就一定能行。不過,如果你當時聽我的,說不定現(xiàn)在咱們都是同事了。
說到做同事,聶叢叢心里還是有一點遺憾,其實,她自己也是很心儀子歌做的那本雜志,只是自己能力有限,著實沒有勇氣去嘗試。
聶叢叢沒了聲音,子歌接著說:也不要難過啦,你現(xiàn)在這樣也很好的,在業(yè)內(nèi),家之友雜志比我們雜志影響力還大呢,他們是老牌雜志了!
以后,你就算是入行了,你本身有天賦,工作一段時間后,你的人脈以及編輯能力提升上來,你就會再上一個臺階,說到底寫作也是一門技術(shù)活,你學會了這門技術(shù),你離真正的作家就不遠了……
那是聶叢叢和子歌最久的一次通話,把聶叢叢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如果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幾個貴人,對于聶叢叢來說子歌就真的是她的貴人。
由于他的指點,聶叢叢的夢想終于找到了一個入口,他為聶叢叢以后的人生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讓她在這條路上也越飛越高,越飛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