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桃花箋上錄

第二章 緣起(2)

桃花箋上錄 彼交匪敖 3250 2019-05-18 10:00:00

  趙賀一代名將,禮賢下士,身負大周宗廟之重任,一身轉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豈料有朝一日竟敗走襄陽郡,轉眼化作枯骨。豈知這又不是命數(shù)?

  襄陽被燒,趙賀一死,大周將士群龍無首,急急惶惶狼狽不堪,死傷遍野。

  徐國大將銀槍一刺,割下趙賀首級,銀槍貫穿頭顱舉至高處,大喊道:“大周天子昏庸無能,欺壓百姓,現(xiàn)我徐、齊、衛(wèi)三國為民起義,能者賢者居之。今大周大皇子趙賀已經(jīng)身死,若爾等繳械投降,饒你們不死。”

  大周將士多數(shù)投降,歸于三國之下。有對大周忠心耿耿的熱血男兒,見大皇子身首異處,為徐國大將高掛銀槍之頂,用以威懾大周士兵,頓感羞憤不已,愧對天子,無臉見人,自刎三國將士陣前。

  道長感念此人忠義,報于徐國大將,大將有感,命部下以國禮厚葬此人。

  次日,三國相商分刮襄陽。徐國大將射殺趙賀,當屬首功,是以襄陽郡上下一共一十六縣,徐國獨分其六,齊衛(wèi)各分五縣。事畢,三國將縣印送往各自王都,再重整軍隊,攻打酈陽郡。

  大周十五年二月,大皇子戰(zhàn)死沙場的消息,終是快馬加鞭傳至大周皇宮,一時消息如見風而走,王都人心惶惶。三國為野心而戰(zhàn),恐不得民心,是以徐國大將以大周天子昏庸無能作為說辭,討個名頭而已,哪知聽聞大皇子薨逝,百姓愚昧,無不為此動搖、奔逃,乃至為此謾罵天子者,不勝其數(shù)。

  五月底,大皇子趙賀停靈百日下葬,大周天子痛哭流涕,懊悔當年養(yǎng)虎為患,不聽丞相之言,分封諸侯,導致丟失城池,成為大周的罪人。大周天子捶胸頓足,“襄陽之失,酈陽之困,百姓之愚昧,此實乃寡人之過也!是以,上天懲罰寡人,使寡人老年喪子,承此生至痛??!”

  大周天子俯于為何靈柩之上,痛哭至昏厥不起,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彼時,內(nèi)侍大臣們皆有所感,哭作一團,伏地不起,嘆大皇子趙賀之悲慘命運,痛大周國運難濟,悲諸侯國之狼子野心。

  皇宮內(nèi)正是悲傷至極,忽有侍衛(wèi)來報:“百姓受三國戰(zhàn)亂之擾,民不聊生,遂聽信謠言,揭竿而起,向王都攻來,還請君上速做決斷?!?p>  大周面臨內(nèi)憂外患,天子聞此,心如刀絞,生不如死,一心求死,眾臣全力攔下,奈何天子心如死灰,癱坐在地,只有死氣,毫無生意。

  眾大臣驚慌不已,眾說紛紜,拿不定主意。思及士大夫宴博學多才,恐有妙計,只是宴大夫老邁,早已辭官頤養(yǎng)天年,并未朝禮。于是,丞相做主,即刻派人前往王都宴大夫府邸,請大夫受命于危難,解此困頓之局。

  不巧,宴大夫臥病在床,不宜走動,又憂心大周局勢,便將大周得力臣子喚至床前聽候吩咐。宴大夫咳嗽不止,間歇才虛弱地說道:“君上此癥乃疆土戰(zhàn)爭之因,解鈴還須系鈴人,只要退了酈陽之兵,君上自然不藥而愈?!?p>  丞相道:“請教大夫退兵之策?!?p>  宴大夫答道:“大周勢弱,不宜爭鋒相對??纱笾艿貜V物豐,懷璧其罪,應暫且掩飾自身鋒芒,避諸侯之鋒利。不如我大周割地退步,保住宗廟,先驕三國之心,再安四海之民,廣納賢士,休養(yǎng)生息,待時機成熟之日,再一舉收復諸侯國?!?p>  丞相聽完或有所感,靜默不言,半晌如醍醐灌頂,便向宴大夫道擾,急忙奔赴王宮。丞相將宴大夫之言一五一十告知周天子,再道:“逝者如斯夫,還請君上節(jié)哀。大周內(nèi)憂外患,君上當以社稷宗廟為重,以大夫之計行事,何愁無雪恥之時?”

  昔日大周一統(tǒng)天下,今日卻以割地求得安定,周天子再次痛哭,哽咽著說道:“準奏!”

  三日后,大周派出使者前往酈陽跟三國大將求和。

  三國攻打酈陽已有九層勝算,并不急于一時,是以不懼來使,有心嘲笑一番,便吩咐將士擺開殺陣,刀槍對向,迎接來使。

  當日,雄獅之中,縱使刀劍無眼,殺氣騰騰,三國將士嘲諷,大周使者始終面不改色,無畏無懼。再觀,使者不過弱冠的年紀,神朗氣清,身著白色粗麻衣裳,光著雙腳,抬頭挺胸地走過殺陣,一步一步地走進三國大帳。

  見來使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膽色,三國大將不覺佩服三分,收起嘲弄之意。三國大將請來使入座,設宴斟酒。一時幾方坐罷,衛(wèi)國大將問道:“我觀來使氣度不凡,何故曲膝大周,不如為我衛(wèi)國效力,自當封侯拜將,富貴永享,又何至于窮困潦倒,光腳來訪?”

  來使仰天一笑,不急不躁,徐徐道來:“各位在座的將軍,都與我宴家一般,三代皆食大周俸祿,當為君上效犬馬之勞,改名換姓如何當?shù)闷鹬伊x二字?至于我這腳,三位將軍恐怕不知,這是我對將軍一片真心實意的提醒,奈何將軍不解其意,只怕危在旦夕?!?p>  徐國大將大怒,拍桌而起,“你這無知小輩,膽敢口出狂言?!?p>  “是否是狂言,將軍一聽便知,何須如此動怒?!笔拐咭滦浞鬟^光腳,笑了一笑,接著說道,“將軍可是那出爾反爾,又一箭射死我大周皇子的徐國大將?”

  徐國大將瞪圓了眼,怒氣沖天,本欲一劍砍下來使首級泄憤。來使卻率先說道:“將軍答應退兵,又反向圍攻襄陽,屠殺我襄陽百姓,難道還不算出爾反爾?”來使一言說的徐國大將老臉通紅,又聽來使再說,“將軍信譽實難,區(qū)區(qū)襄陽小利便讓將軍面目全非,若攻下酈陽,豈不變本加厲?將軍為人,又如何讓齊衛(wèi)兩國信得過?”

  果然,齊衛(wèi)兩國大將皆目視徐國大將,雖未言,但意已達。徐國大將心知理虧,悻悻然坐回宴席,埋頭喝著悶酒,聽那來使還有什么花言巧語。

  來使見幾位將軍面和心不和,寥寥幾語便已矛盾相向,機會難得,不緊不慢地說道:“天下人皆知,當年丞相勸諫君上,不可分封諸侯,君上感念諸侯勞苦功高,堅持分封,可謂再生父母也不過如此。你三國背信棄義攻打大周,就不怕為天下人恥笑?”

  三人無言可對,來使再說道:“我今日未著絲履,方知泥石咯腳,差之毫厘也當血流不止。三位將軍既知此乃不義之師,卻未向諸侯勸諫,其心可誅。他日天下人唾罵,舉大軍起義平反之時,將軍等人又會落得如何下場,只怕比我今日這光腳布衣還不如吧。”

  徐國大將低忖半晌,說道:“趙賀戰(zhàn)死,大周必亂,我等攻酈陽郡如探囊取物,再直搗黃龍,直取大周王都。屆時,三分天下,徐國坐擁江山,成王敗寇,何人還敢狂言?”

  “將軍此言在理,只是我有一問,還請將軍指教。敢問將軍,三國攻打酈陽郡多時,久攻不下,我方士氣見漲,你方消頹,如此將軍打算何時攻下酈陽郡?”來使問完等了一刻鐘,見三人低頭竊竊私語,卻無法回答。

  “將軍射殺我大周皇子,大周軍民上下一心,視將軍為仇敵,欲殺之而后快,群起攻之。敢問將軍,徐國彈丸之地,將如何抵御大周一怒?屆時,是徐國交出將軍以平息眾怒,還是將軍未免引火徐國,自刎在前以謝罪?”來使妙語連珠,連續(xù)發(fā)問,問的徐國大將啞口無言。

  “以來使之意,我該如何是好?”徐國大將忙問。

  “三國將士遠道而來,本就舟車勞頓,水土不服,出戰(zhàn)一年有余,死傷無數(shù),早無戰(zhàn)意?,F(xiàn)六月天氣如火,三國必然受盡毒蟲瘴氣所困而無解,又其是將軍等人想攻便攻的下的?日久,三國周圍匪賊必然擾民,將軍何苦因小失大?如今,三國大勢已去,當退兵回朝,收復民心方是正理。”

  衛(wèi)國大將心知其中利害,可眼見酈陽在前,不攻而就此退兵,心有不甘,故意笑說:“來使此言差矣,徐國是那罪魁禍首,與我齊衛(wèi)何干?”

  來使知齊衛(wèi)兩國比有此一問,于是回答道:“襄陽之過,將軍兩國不在其內(nèi)嗎?”

  “這……”衛(wèi)國大將一時語塞。

  “三位將軍皆是忠君之臣,愛國之士,必然清楚大興兵役,只會加重百姓負擔。自顧興衰皆有天數(shù),但苦的確實百姓。天下百姓何其無辜,三位將軍妻小何其無辜。今我大周君上愿損一國之利,保天下百姓之利,三位將軍寧可他日學我光腳布衣,也不愿成全嗎?”

  三人明知來使能言巧辯,以天下百姓安危堵悠悠眾口,絕三國圍攻之意。但,來使一言一語皆擲地有聲,三人明知使者來意,卻笨嘴拙舌,辯解不過。三位將軍唯恐再不退兵,此時傳揚出去,三國國君失去民心,不得已只能上奏朝廷退兵。

  來使見三國請求退兵文書已經(jīng)送走,自知三國不日將退出酈陽郡,大事已了,仰天大笑拂衣而去。

  忽而,道長恍然大悟一般,嘆道:“此人莫不是大周宴大夫之孫晏路?”

  三十年前,徐國大將曾與宴大夫共事,兩人亦師亦友,頗有感懷:“怪道說此人年紀輕輕,膽色過人,學識不凡,口才了得,竟是國士晏建文晏大夫之后。佩服,佩服啊?!?p>  “快,來人,筆墨伺候?!毙靽髮②s緊派人追回公文,再將晏路所言一一寫于絹帛之上,請求國君以百姓為重,減輕賦稅,免徭役等言,附在公文之后,這才派人快馬加鞭慎重送入王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