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重新來到山門之外,徑至大雄殿前。
眾金剛拱手相迎,笑道:“圣僧何以去而復返?”
唐僧行禮道:“佛祖!我?guī)熗絺兪芰巳f千辛苦,自東土拜到此處求取真經。佛祖?zhèn)鹘浿鳎兄x不盡。但阿儺、伽葉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回東土后無法教化世人!望佛祖再傳有字經文!”
“吾已知矣?!比鐏矸鹱嫘υ唬骸敖洸豢奢p傳,亦不可以空取。白本無字真經,倒也是圣人親傳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我就再傳你些有字的真經?!奔唇邪?、伽葉再傳經文。
二尊者復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俸祿。
唐三藏無物奉承,即命八戒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弟子持此沿路化齋。弟子是窮寒出身,并不曾備得人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只是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p> 那阿儺接了,大喜而笑:“吾得功德矣。”以這缽盂取為引,獲取了一份取經功德,使得他自身智輪圓滿。
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羨慕道:“好功德,好功德!取經的人事好功德!”
須臾伽葉也拿著缽盂,順勢獲取另一份功德。
然后才進閣檢經,一一查與三藏。
唐三藏卻叫:“徒弟們,你們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
沙亮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卻都是有字的。共選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數(shù),收拾齊整馱在馬上。
唐僧拿了錫杖,按一按毗盧帽,抖一抖錦袈裟,才喜喜歡歡,到我佛如來之前辭行。
阿儺、伽葉引唐僧到大雄寶殿。
如來佛祖高升蓮座,指令降龍、伏虎二大羅漢敲響云磬,遍請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金剛、四菩薩、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yōu)婆塞、比丘尼、優(yōu)婆夷,各天各洞,福地靈山,大小尊者圣僧,該坐的請登寶座,該立的侍立兩旁。一時間,天樂遙聞,仙音嘹亮,滿空中祥光迭迭,瑞氣重重,諸佛畢集,參見了現(xiàn)在如來佛。
如來佛祖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用功德抵數(shù)?!?p> 二尊者即開報:“現(xiàn)付去唐朝《涅般經》四百卷,需功德四萬方;《菩薩經》三百六十卷,需功德三萬六千方;《虛空藏經》二十卷,需功德兩萬方。
,,,,,,。
《大孔雀經》十四卷,需功德壹萬肆仟方;《維識論經》十卷,需功德壹萬方?!毒呱嵴摻洝肥?,需功德壹萬方。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
圣僧要將之取回東土大唐,須得付三十五萬方功德。”
唐三藏四眾拴了馬,一個個上前合掌躬身,朝上禮拜。
如來佛祖對唐僧言曰:“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fā)明萬化之奇方也。”
唐三藏叩頭謝恩,信受奉行,依然對佛祖遍禮三匝,承謹歸誠,具說要領經歸去之意。去
如來佛祖道:“爾等懷大毅力到此,以大功德?lián)Q取真經,殊為不易,吾便加封汝等正果?!?p> “愿聽佛祖吩咐。”四人齊道。
如來佛祖道:“唐三藏,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弟子金蟬尊者。因為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以十五萬方功德?lián)Q取真經,甚為難得,現(xiàn)加升大職正果,封汝為旃檀功德佛?!?p> 法旨一下,唐三藏全身功德聚攏成個金輪飛入如來座前蓮花池內,池中升起顆舍利子沒入唐僧頂上,自動生成一個有著太乙金仙法則功德佛果位。
“孫悟空,汝大鬧天宮,本當萬劫不復。吾以甚深法力將汝壓在五行山下,削去災禍,歸于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以汝十萬功德加升大職正果,封汝為斗戰(zhàn)勝佛?!?p> 同樣將孫悟空的西行功德收去,又賜予一尊舍利子助猴王凝聚太乙金仙道果。
“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因蟠桃會上酗酒戲仙娥,被貶下界,投胎豬身,幸汝記愛人身,在福陵山云棧洞造孽,喜歸大教,入吾沙門,保圣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擔有功,以汝五萬功德加升大職正果,封汝做摩利支天菩薩兼任做凈壇使者。”
豬八戒口中嚷道:“他們都成佛,如何把我做個凈壇使者菩薩?”
如來佛祖道:“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
豬八只得遵命,做了護法菩薩。
如來佛祖又道:“沙悟凈,汝本是卷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被貶下界,汝落于流沙河,又反殘殺天庭兵將造下大孽,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圣僧,登山牽馬有功,以五萬功德加升大職正果,封汝為金身羅漢并復職天庭七品大將官位?!?p> 沙亮直覺自身功德被抽走,放佛失去了重要的東西,一尊舍利子投來就要形成羅漢果位。
“蕩魔,蕩魔,蕩魔!”他突然靈機一動,將那舍利子以蕩魔秘法祭煉,心念變得如庚金般肅殺、寂滅,偏生又是以土行道則錘煉,自成玄妙。
觀音菩薩見狀,楊柳枝一點,佛祖座前八寶功德池中一團功德黃泥伴著功德池水被拘出飛向沙亮。
嘩啦,一柄蕩魔杵成型,乃是一頭似斧、光華內斂的佛寶。
沙亮將之握在手中,配上那刀削斧鑿的面容,倒真有了羅漢護法威嚴。
“多謝佛祖恩賜!”他趁機練出五岳真形圖之西岳神符,卻是又參雜了釋門秘傳蕩魔杵法門。
如來佛祖如來佛祖略感差異,見沙亮退下,并無多言。又叫那白龍馬:“汝本是西海大洋廣晉龍王之子,因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本該被斬首。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每日家虧你馱負圣僧來西,又虧你馱負圣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封汝為八部天龍。”
白龍馬亦謝恩。
得佛祖賜下機緣,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須,一身瑞氣,四爪祥云,飛出化龍池,盤繞三匝變成個英俊少年郎。
諸佛齊聲贊揚如來的大法。
此時唐僧旃檀佛、孫悟空斗戰(zhàn)佛、豬八戒利支天菩薩凈壇使者、沙亮金身羅漢,俱正果了本位,攜帶真經往返大唐傳經。
分封道果完畢,傳經事議定,佛門順天行事,氣運大為昌盛。
此一去,西游功成,卻也徹底拉開量劫序幕,來日哪位大能證道就要看自家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