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的雨,將整片的山巒都淋的如同一新。
廣武城內。劉邦正一臉平靜的看著落雨??粗孛嫔蠀R聚起來的雨水流淌而去。
在他的身旁還站著陳平、張良二人。
呂雉在不久前才為劉邦送來一些吃食,不過卻是被劉邦回絕了。甚至以商議國事為由,讓呂雉先下去。
前方的落雨中,一個身影披著蓑衣出現。這人上了一側的回廊,褪去自己身上的蓑衣交給侍從,隨后加快了腳步走向劉邦。
對這人,劉邦看見了卻依舊裝作沒有看見。那雙眼睛依舊直勾勾的看著前方。
叔孫通緩緩走到了劉邦的身邊,也不在意劉邦如何看他,只是拱起手朗聲說道:“啟稟漢王,西楚各地已經有多處流言四起。而且臣意外得知了一個重要的消息?!?p> 這叔孫通也是會引起劉邦的注意。話說道重點,卻是故意停了下來。
劉邦只是轉身看了他一眼,依舊沒有說話。
“西楚各地正在實行新的土地改制。原本不少的富戶都被征收了土地,礙于一些原因,他們不敢有怨言。那些個庶民則是因此而夸贊霸王。”
“可如今霸王喜淫好色的名聲一經傳開,一些地方受了氣的富戶已經是蠢蠢欲動。若霸王敢動刀兵,西楚內部必然會混亂?!?p> 聽叔孫通說到這里,陳平的眼珠子頓時轉了轉,側身而出,笑著拱手道:“恭喜漢王。以霸王的心性,多會出兵打壓,屆時西楚內部紛亂,便是漢王再次出兵的好時機。雖然損失了戚夫人,可若是因此攻下整個西楚,也是值得的!”
“眼下西楚的百姓本就不穩(wěn),在對庶民的安撫上。西楚霸王麾下無人能及蕭丞相?!睆埩家舱境鰜砀胶土艘痪洌骸叭舸朔娴淖屛鞒炔看髞y,屆時再出兵,必然讓霸王難以應對?!?p> 陳平提及戚姬的時候,劉邦的臉色明顯有些變化了。不過也僅僅是剎那間的轉變。
等到幾人都說完了,劉邦這才對叔孫通說道:“做的不錯,不過還是要接著添油加火才行?!?p> “謝漢王!微臣一定更加的盡心盡責?!?p> ……
彭城的大殿中。
彥嚴在看到項羽的瞬間,二話不說,只是躬身拱手靜靜的站著。
項羽揮手讓兩個兵衛(wèi)下去。
等到二人離開,將殿門關閉的時候。這里面又是只剩下項羽跟彥嚴兩個人。
“還有什么要說的嗎?之前不是各種詆毀本王的嗎?嗯?”項羽背負著雙手在彥嚴的面前來回走了兩步。
“污蔑霸王已是死罪。彥嚴,只求一死。”
“只求一死?”
看著他,項羽哼笑了出來,“爾等若是死了,本王怎么辦?再背負上一個嗜殺成性的罵名嗎?”
“你以為本王讓你去見戚姬為了什么?就是為了讓你認識到自己已經是死罪,然后回來在本王面前只求一死嗎?!”
那腳步在彥嚴的面前頓住,項羽憤怒的嘶吼了出來:“本王要想殺爾等,需要讓你去見戚姬?沒必要讓你死的這么明白吧!”
彥嚴只將頭埋藏的更低,卻依舊沒有任何的話。
“爾等既然想教化愚民,就傳你的教化便是。何苦非要參與進這軍政之中呢!還大言不慚的說本王不是爾等眼中的王,那你們也配在本王的國土上傳授教化不成嗎。”
“本王也算敬重爾等口中的孔夫子,孔圣人?!?p> “也別在這里只低著頭求死!本王問你,在這天下儒生當中,你可比的過孔圣人否?”
一動不動的身影。彥嚴的眉頭蹙了起來:“不能——”
“既然不能,你自己說,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故意跑到本王這里來找死。
堂堂賢圣孔圣人一生游歷列國都不曾說過哪一國國君不配坐這國君之位,只是傳授教化,傳授禮節(jié),便是有國君敬重孔圣人,其也不曾留下參與政事。爾等自知不如孔圣人,卻敢行孔圣人不敢行之事,當真是有本事。有本事……哈哈哈……”
“儒學也是數百年的傳承了,怎么到了爾等這里,反而倒退了呢?教化愚民就老老實實的教化愚民不好嗎,還討論什么人性善惡、王該如何不該如何。呵呵,爾等真要什么都知曉,為何傳授數百年的儒生中,沒一人當了王的呢?當年的陳勝王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短短時間內數十萬人跟隨。爾等就沒有想想,為何數百年的教化,為何卻得不到這天下萬民的支持?”
彥嚴依舊低垂著頭。一言不發(fā)。也許是不知道該說什么,也許他內心堅信的一些東西也在崩塌。不過那臉上卻沒有任何的顯露,讓人看不出是喜是悲。
“還有,荀子說人性本惡。孟子言人性本善。爾等內部尚且有爭議,憑什么又來教化萬民?”
“爾等應該慶幸當年在齊國臨淄的稷下學宮時,齊國的國君不是本王,否則,那個時候就讓爾等無家可歸,逐漸的銷聲匿跡。”
項羽話落,一甩衣袖猛地轉身。一步步朝著主位走去。
彥嚴低垂的額頭已經是密布了汗珠,一雙緊緊閉合的眼睛卻是在此時睜開。
低垂的頭緩緩的抬起,“霸王所言固然有真??捎行┦?,彥嚴還是想說?!?p> 在主位上入座,項羽冷冽的目光直接掃了過去,“有什么話趕緊說。本王今日不殺你,說完了帶著你的人想辦法將污蔑本王的事向天下人交代清楚了。否則,你們就好好的拜神求平安,祈求跟漢王的爭霸中本王會敗吧!因為本王勝了,日后定讓你儒學銷聲匿跡?!?p> “請霸王放心,事因彥嚴而起。彥嚴必然會盡力還霸王一個聲名。還要問一問漢王為何要欺騙我等?!?p> “只是在這之前,彥嚴希望霸王可以聽在下一言。人不能裹腹會偷、會搶、會殺,此惡,乃本性所致。無需教會。數百年前的上百顯學,多教人從善,然世間依舊有惡人,可見惡無需教授便為人知,故而荀子講,人性本惡。”
“可,我等儒生能如此講。霸王您卻不能?!?p> “笑話,本王想說就說,想講就講,如何是爾等能夠言論的?!表椨鸩恍傅囊宦暫咝?。
彥嚴也自知項羽心中有怒火。不去計較,也沒有必要計較,還是不冷不熱的說著:“因為,霸王是王。若天下人信了人性本惡,豈不是給了那些惡人做事時一個因由?有了因由,也許會有更多的人作惡。長此以往,惡人不擇手段。從善之人豈不也要學惡!日后,霸王又如何治理家國?民不能安,國如何平——”
“孔圣人巡游列國,為的是傳授仁禮。仁禮,民之教化。時至今日閩越、南越等地庶民仍舊多茹毛飲血者。秦皇尊法,以法治國。可民尚不知法,如何能夠守法。庶民不能開化,不知禮節(jié),心無學識,茹毛飲血!此等不化之民,跟猛獸有何差異?秦皇強行以法為牢籠關押‘猛獸’某日牢籠一破,便是家破國亡。”
“我等儒生,更不想參與軍政。可國君尚不知仁禮,麾下萬民如何能夠知仁禮?君不能行,貴族必然效仿,民必然看向貴族。在霸王眼中我等儒生固有千錯萬錯,可仁禮,又有錯否?”
“昔日七國皆有活人殉葬之習俗,有以家眷女子殉葬,有以童男童女殉葬。秦人尚武。燕趙多慷慨悲憤。天下各地禮節(jié)不同,秦皇以為不合理,便以法強行禁錮這些各地萬民心中的常理,這對各地庶民而言,難道不是壓迫嗎?
您乃將門之后,登高一呼,被壓迫的萬民必然跟隨。六國貴族反秦,天下百姓反秦。”
“秦皇雖下令車同軌書同文。可若不能讓各地百姓從心中信服。表面的服從,不過暴風雨前的平靜。我等冒著流血喪命而參與軍政,又何嘗不是想讓這天下早日平定。”
“彥嚴為霸王正名之后,必然會將這條命還給霸王。以正霸王的威嚴。只是今日這番話,懇請霸王仔細斟酌,儒生可以銷聲匿跡,可這禮節(jié),卻萬萬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