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一 王曉青 加權(十一)
按照王曉青的想法,麥可又和麥青談了一下,最終麥可按市場價將前面的工程款給了麥青兩口子,小陳接手了余下的工程。
王曉青看著這一切,從頭到尾沒有發(fā)表一句評論,但她心里明白她以后再也不會和麥青兩口子合作共事。麥可不在深城,常理上麥青更要照顧王曉青他們。但他們倆人為了眼前的小錢,連親兄弟一家都不管不顧,王曉青心里泛起了一點冷意,更進一步推理,王曉青進一步認定在這世上大約只有錢才會發(fā)揮作用。沒有錢,大約親兄弟有時也會棄你而去。
王曉青長到三十二歲,在她的少女時代,因為繼父的關系,她就已經不再信任母親,也不敢信任自己的周邊人。
剛剛和章麥可在一起時,麥可對她無條件的信賴和認可也一度讓她認為自己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但是到了深城不久的背叛事件讓王曉青對麥可也不再那么信任和認可。
這之后,章麥可家人持續(xù)的要錢,持續(xù)地把他們兩人當成銀行和取款機的行為,也讓王曉青對麥可家人的信任度持續(xù)下降。
家人是沒有多少指望了,朋友呢?除了羅江這個發(fā)小,自己在深城交的朋友還有誰?如果有,或許魏總算一個。但嚴格地說,魏總不能算朋友,只能算伯樂。
魏總發(fā)現了自己,給了自己足夠的機會去發(fā)展事業(yè)。但朋友間可以互訴煩惱,朋友間可以一起吃吃喝喝,可以一起歡慶,很明顯自己不可能跑去和魏總歡慶自己做成了某件事,可以互訴煩惱。自己的資歷和收入都和魏總不在一個層級上,他們之間只是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而已。王曉青會做事,而魏總給了她做事和賺錢的機會,這是王曉青必須弄清楚的一點。
其他諸如保險公司的張總或者小馬這些人,如果自己不在這個位置上,他們還能算自己的朋友嗎?他們和自己交往是因為王曉青這個人,還是因為王曉青所占的這個位置?有朝一日,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沒有,他們還會回來找自己嗎?還會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來幫助自己嗎?王曉青搖搖頭,給了自己一個苦笑。
挺著個大肚子的王曉青放眼四周,發(fā)現能信任的只有自己,能幫助自己做事的都是花錢買來的服務:比如衛(wèi)嫂提供的家政服務,比如小陳這種裝修服務。
小陳之所以肯接裝修的后半段,當然是因為一來也有錢賺;二來他判斷跟著麥可和王曉青夫婦,應該不止眼前這一點活可以做。從某種意義上,或許可以講小陳的眼光比麥青更遠一點。
看清楚了這一切,王曉青心里只余了一個目標:努力賺錢,努力在公司里掌握更多的資源,為自己和孩子打下更好的生活基礎。
現在章麥可不在身邊,王曉青諸事只能靠自己算計,她想到一個最簡單的路徑:公司里面現在只有魏總最看重自己,朋友還沒有那么多,那么要想在公司內部進一步掌控資源,從外界提升影響力或許是不錯的方式。有時,外界的輿論影響力上去了,比自己在內部辛苦工作可能效果好一百倍。
但是如何才能讓外部關注到自己呢?王曉青想了想自己的工作里,工會免費為員工贈送保險是一例,工會協助員工集體購買保險、為公司員工建心理咨詢室以及運營公益基金會都有不少可寫之處。不過,問題的關鍵是,自己不可能沒有事情就拿著這些資料到處派,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塑造成員工保險與福利方面的專家,等到媒介有需要的時候就想起來采訪自己,這種打法要成功許多。
不過,媒介這些記者們都不熟悉,好在有羅江。王曉青拿起電話找羅江,才發(fā)現羅江已經飛到重慶短期出差。
她和羅江向來不客氣,也不繞彎子,直截了當地和羅江講了她的想法。羅江想了想,問王曉青啥時有空,想找哪些人一起聚,請的人要到媒介的什么級別,想在何時組織這場飯局,王曉青想了想,就問羅江的意見。
羅江閉眼想了想,媒介內部還是拿著政府官員的級別來比對,副總以上的人要預約也比較煩。一般寫稿發(fā)稿的都是天天外出的小記者,部門主任負責審稿。一般主任過了的稿子很少會有分管的副部編輯或者總編會將稿子撤下來,所以現在暫時只要請分管的部門副主任和跑工會這條線的小記者就可以了。做事的人始終權力比較大。
聽羅江這樣講,王曉青就放心了,她告訴羅江:你幫我請人吧,時間地點我稍后就告訴你。還要給他們準備什么禮物吧?
羅江想了想,就問:你組織這場飯局是想單純地先認識一下人,還是馬上就要發(fā)稿?如果是前者,給參加的人發(fā)點常規(guī)的禮品,請他們吃點好吃的就行了;如果想馬上就發(fā)稿子,你還是每人準備個紅包,200元起差不多,看你的經費緊張不?
王曉青搞明白了行情,也很感謝羅江還在替她著想省經費的事情。工會現在她一個人簽字,工會委員會說是每三個月開一次,但其中的工會委員絕不多數是兼值,沒有哪個委員當真來認真審查王曉青的帳。
王曉青很得意于這種無人審核自己說了算的狀態(tài)。但幾年之后,在她決定用喝藥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不知道她會不會想起魏總的過度信任?倘若在她擁有實權之初,公司內部的審核與監(jiān)督機制更到位一些,她可能也不會走上那條不歸之路。絕對的權力一定會帶來絕對的腐敗,這一事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更何況這一階段的王曉青,身邊沒有值得依靠和信任的人,肚子里還裝著兩個需要自己來養(yǎng)的孩子,她要靠什么來趕走內心的恐懼和害怕呢?唯有更多的權力,更多的金錢才能做到這一點。
如果這種情境下,公司或者說魏總能及早地意識到這一點,那么王曉青就不會在后來的道路上越來越遠,她或許就是一個安穩(wěn)本分的工會主席,拿著她的年薪和股票,平安地帶孩子、工作和生活。
可惜生活沒有如果,生活只會一路狂奔,當到過終點的時候,生活這個審計師就會跳出來算賬,審計你的收入,清算你的所得,要你為你的所得付出代價。
但是,當王曉青被擔憂和恐懼遮住雙眼時,她看不到這些。她要從努力從困境中跳出來,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存空間,為自己加分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