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一年級前,母親省吃儉用,專門去供銷社為我買回新書包,鉛筆盒和寫字本。
好吧,我攤牌。這事我記不大清了,我有印象用的是藥舍盛藥品的那個紙盒子,在藥舍外撿的。書包是帆布包,自己找人做的,沒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兩排紅色大字。
你瞧,書包上這幾個字我張口就來,當年可是盼了好多年。
我們村的供銷社在大院東面,門前有七八級石階。平日里,好多孩子喜歡在臺階邊上玩。供銷社內(nèi),迎面東,北,西三面有柜臺。柜臺后,有貨架,東邊貨架上是煙酒。酒,多數(shù)是威海出的老白干,一元兩角一瓶。煙有民豐,一盒兩角,父親就抽它。有大前門煙,五角一盒,算好煙。
最便宜的煙是猴王,一角錢。永彬他們,就買它抽,很拉風的樣子。我也偷著試過,沒有錢買煙,就包樹葉子,吸一口,嗆的很,沒有學會。
我看到永彬他們學會抽煙后,偷偷拿父親的煙葉抽。
西邊是家用的掃帚,鐵锨等雜貨。北邊那一長溜,是玻璃櫥柜,透明的。早些時候我記得有小人書,有撲克牌,帶香水那種。其它東西,沒有記住。有一種牌很小,上面是飛機大炮,很受男孩子歡迎。進出供銷社里邊內(nèi)間的小門,正對大門。它可以上扶打開,方便里邊的人進出。我們家里常買的鹽和醬油在東邊貨柜賣,它是水泥打的柜臺,很結(jié)實。打醬油用的工具是一個帶掛鉤的木桶,打滿是一斤。我們家用的醬油瓶就是老白干的空瓶,方便的很。
母親讓我跑腿最多的就是去供銷社買火柴,我們叫它洋火。一封十盒,也拆開單賣。有錢時,母親就買一封,沒錢就是買一盒。偶爾,母親會有幾分錢的零錢給我,去買糖吃。
。。。。。。
扯遠了,咱書歸正傳。
開學第一天,母親一早起來,精心做我喜歡吃的面條。吃過飯,母親幫我背上書包,拉著我的小手一起上學。從家里出門,向右拐幾步路,便走進老巷。
老巷內(nèi),種著六七棵高大的梧桐樹。我們家剛搬來時,老巷內(nèi)的主人大多還都健在。夏天經(jīng)過時,時常能看到一位老奶奶手持扇子,在樹陰下乘涼。后來,前邊兩家的主人相繼去世,巷子便一天比一天冷清起來。老巷很長,像一個巨大的Z字。開始路面還很寬敞,轉(zhuǎn)到最后一個彎時,路面陡然變窄,兩邊高墻林立,僅剩下兩米左右的寬度。白天走路還沒什么感覺,夜里經(jīng)過時,因為沒有燈光,漆黑一片,心里總覺得非常忐忑不安。
從童年開始,我心里便有陰影。天黑后,一個人走這條老巷子,心里都有些膽怯,就象是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有時,寧肯繞東面多走幾百米彎路,也不走老巷。
黑暗,恐懼,還有其它……
出了老巷,橫貫東西有一條長街。街道全部是用碎石鋪的,非常整潔。這條街把‘向陽村’一分為二,統(tǒng)稱南街和北街。老巷就像一把彎刀,將這條長街從中間分成東西兩半。沿著長街,向東走到盡頭,有一條河溝。河溝內(nèi),有一口老井,村東頭的人家,都吃這口井里的水。村里的糧庫和育苗的試驗田,也都在那邊。我上幼兒園逃課,就是向那里跑的。向西走到盡頭,也有一條河溝和一口井。這口井不深,建在水庫的堤壩下。堤壩用石塊一層一層壘起來,人可以踩著上下行走。附近的村民挑水,為了省幾步路,就挑著盛滿水的鐵水桶,從石階來回上下。
我們家吃水,就在這口井中打水。我和吳應時曾經(jīng)向水井中扔過石頭,從水井這頭雙腳并立,跳到水井那頭。那時候年少無知,膽子也大,并不知道跳不過去,能掉進水井淹死。堤壩不長,作用很大。它不僅可以蓄水,還連通東西兩塊谷地,使天天塹變通途,平時村里人上山種地,就從上面經(jīng)過。我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想,從堤壩上這條路一直向西,會修一條大馬路。跑汽車澆臭油的那種,大城市里都是這種路,路兩邊種樹,栽花草。
多年以后,這條堤壩路沒澆上臭油,不過打上了石灰路。村頭,修起一條東西雙向四車道高速路,高大的路基石柱,一排排很壯觀。這條路和我小時候想的地方相差不到幾百米,最終交匯的地方在一起。
人的思想很奇妙,我有時還做夢在山上修公路,能通到山后。希望多年后,這個夢能成真吧!
長街向南走,又分出兩條路。東邊那條較寬,它路過大院,大房子后,直通向村外的小鎮(zhèn)。相對而言,另外一條路較窄,它路過二隊的隊部。這條路向南在村小學一分為二,一半同東邊的路會合。另一半拐彎,向西通向鄰村。兩條道路中間,是一排排的房屋。
我們村的孩子和領(lǐng)村的孩子,發(fā)生過一次大規(guī)模的村戰(zhàn)。村戰(zhàn)起因很簡單,雙方爭奪的焦點是一個小水池的歸屬權(quán)。
夏天到了,雨水多。山上的水庫開始放水,就在村頭形成一個小型水池。放學后,兩個村的孩子都喜歡到那里抓魚摸蝦。歪脖子楊,對不住,我們小時候都這么叫。他原名好像叫楊林森,上學早比我大一級。時間久了,真記不太清。我家保存的相片中,有他的相片。他坐在前排上,我站他身后。那時我們都在一個幼兒園,他生日比我大,身高比我矮。
算了,我還是叫他楊林森吧,他家就在水池附近住。他們家和村里隔著一條大河,類似一塊海外飛地。一條街,一排房子,住著七八戶人家。那條街我很少去,至多也就走過十趟八趟。
楊林森個子矮,打仗兇狠,敢下死手。他在水池邊徒手捉魚,一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他沒有持強凌弱,率先誠心誠意地道了歉,沒想到對方不依不饒。并且張口就罵,推著讓楊林森滾出他們村的水池。雙方你一言,我一語,發(fā)生口角。楊林森虎勁上來,低頭將對方撞倒在水池內(nèi)。那家伙吃了虧,躺在水池內(nèi)大哭大鬧,說楊林森踩人腳還伸手打人。
于是,他們村的大孩子,帶著一群人追到村里打楊林森,挑釁找事。楊林森看到對方人多,自己打不這,怕吃虧,轉(zhuǎn)身就向下壩的學校跑。沿途有孩子腿腳慢,挨了打。有腿腳快的,迅速到村里報了信。不大一會,從大院和學校內(nèi)就跑出了五六十人。我那會和李國發(fā),吳應時,還有曲參軍他們,在大院玩開鍋冒油的游戲。聞訊,立刻向下壩跑,趕去支援。等我們趕到時,鄰村的孩子們已經(jīng)開始潰退。他們不向自己村里逃,卻向我們村老虎坑山上退。妄想居高臨下,反敗為勝。
他們一邊跑,還一邊向追趕的我們丟石頭。我們當然也不示弱,邊追邊回擊石頭。那時,我隨著眾人一起追,石頭就在頭頂上飛,沒有一個人退縮。那些人一路退,退到老虎坑山頂。眼見堅守不住,打不退我們,就從山頂撤退下去,開始向自己村里跑。
我們攻上山頂,站在山頂上用一排排石子,歡送他們回家。
母親曾經(jīng)帶我走過東邊這條路,去鎮(zhèn)上趕集。村里的打谷場也在這條路邊,春天的時候,一群孩子喜歡在這里練功,泥土松軟的打谷場上,非常適合玩游戲。特別是剛看完電影少林寺,一個個身輕如燕,不能平地飛起一腳,踢翻對手,都算不得英雄好漢。我在打谷場上,專門練過腿上功夫。例如,連環(huán)腿,金雞獨立等等,很下過苦功夫,算小有收獲。
夏天麥收后,谷場上堆滿金黃色的麥桔,在上面蹦跳,打滑梯,感覺棒棒的。
一路上,母親一邊走,一邊教我認路。這幾條路我早就門清,不知道跑過多少次。好事,壞事都干過不少。好事記不清了,壞事就是和周大壯用鐵錐去刺雞鴨的屁股。
這事不假,現(xiàn)在想來,那叫干的什么人事啊!經(jīng)過大房子時,母親手指西門上方的一串紅色數(shù)字,笑著說:“得勝,快瞧,始建于一九七三年,五月。真巧,和你一年生日?!?p> 我抬頭仰望,點頭說道:“娘,村里為什么要建這么大的房子?”
“大房子的用途,細數(shù)起來可多。首先,它可以儲存。比如說儲存村里的糧食,蘋果等等?!蹦赣H親想了想說,“其次,據(jù)我所知,里邊還有戲臺。農(nóng)閑時,不怕風吹雨打,大家可以在里邊看戲。你小的時候,娘帶你來聽過戲,你都忘記沒有?”
我搖頭,說道:“不記得。”
母親表情嚴肅,認真說道:“嗯,你屬雞,記吃不記打?!?p> 我急忙說道:“不,我屬牛,不屬雞?!?p> 母親一本正經(jīng)說道:“哦,對了,得勝是屬牛。娘記性不好,差點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