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火速返回中軍大帳,便見到了滿臉焦急的信使。
“春和殿傳信官曹福,拜見世子!”
信使一見朱高煦,立即單膝跪地,高呼了一聲。
“免禮?!?p> 朱高煦認識曹福,五年前朱棣入主東宮,陸續(xù)從北平王府調(diào)去了許多人,其中就包括像曹福這樣有一技之長的親衛(wèi)。
曹福口齒清晰,記性好,雖做不到過目不忘,但勝任傳信官這一職務絕對沒有問題。
見曹福起身后左顧右盼,朱高煦提醒道:“帳外十步之內(nèi)已無一人?!?p> “望世子恕罪?!辈芨1孀锏馈?p> 朱高煦擺擺手。
曹福仍不敢放松警惕,從懷中貼身處取出密信,恭敬的遞給了朱高煦,道:“此乃陛下口述,燕王殿下代筆所寫密信,請世子過目?!?p> 朱高煦接過密信,背對曹福將之拆開,當即一目十行,迅速讀完。
這封信是以朱元璋的口吻專門寫給朱高煦的。
大致內(nèi)容主要是朱元璋打算啟動科舉改革,讓朱高煦安排好邊防軍務之后,盡快回京,以便負責此事。
幾年前,朱高煦曾與朱元璋探討過如何完善科舉制,以求更加合理的為朝廷培養(yǎng)與選拔人才。
當時朱元璋雖然沒有推動科舉革新,但卻是認真的考慮過。
而現(xiàn)在,朱元璋卻主動提出此事,很可能是他的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
他應該是擔心自己時日無多,恐無法在生前將科舉革新一事落實,這才寫密信直言告訴朱高煦他的謀劃。
想到驅(qū)除韃虜,恢復華夏,創(chuàng)立大明王朝而辛苦一輩子的朱元璋命不久矣,朱高煦心里很不是滋味。
轉(zhuǎn)過身,朱高煦壓著內(nèi)心的波瀾,面不改色,低聲問道:“皇爺爺命我入京的圣旨,是何時下發(fā)的?”
曹福略作思考,回答道:“稟世子,按正常的行程算,這幾日圣旨應當會抵達北平?!?p> 他或是猜出了朱高煦內(nèi)心的擔憂,連忙補充道:“陛下十分重視這次傳旨,以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趙俊臣為正使,春和殿內(nèi)侍官王景弘為副使,世子不必擔心。”
朱高煦輕輕點頭。
這個規(guī)制的傳旨使團,所攜帶的圣旨必然不止一份,離開北平之后,顯然會改道去其他地方繼續(xù)傳旨。
“我爹有沒有其他的話?”朱高煦低聲問道。
可以說,曹福算是朱棣的心腹,所以有些機要的事情朱棣應該會對他說,朱高煦覺得還是有必要詢問一下。
曹福聞言,低下頭從左邊袖里取出一支兩寸長的土黃色信筒,恭敬的呈了上去。
“燕王殿下確有一封密函讓下官親手交給世子?!?p> 朱高煦接過小小的信筒,打開后取出密函,迅速掃了一眼,頓時發(fā)現(xiàn)朱棣對朱高煦此次回京并不是很樂觀。
朱棣在信中簡單對朝中形勢描述了一番,并要求朱高煦通過掩人耳目的手段,提前回京,以防止在途中遇到“山賊”打劫。
畢竟,大明如今的天下還沒有真正到達承平日久的盛世,有些地方的確存在落草為寇的山賊。
這些彪悍的賊寇,可不管你是皇親國戚,還是朝廷命官,對于殺人越貨那是輕車熟路。
而且,賊寇為了利益與某些人勾結(jié),替背后金主鏟除異己,簡直太平常不過了。
朱高煦回京不可能帶著大隊人馬,他只能帶一些護衛(wèi)以及隨從,沒有朝廷的命令,帶兵進京等同于造反。
通過信中朱棣的語氣,朱高煦意識到,或許朝中仍有變數(shù)。
當然,以朱高煦對朱元璋的了解,這個變數(shù)絕對不會是繼承人的變數(shù),而是指朱元璋打算推行的某些國策,可能會在推行的過程中會遇到極大的阻力。
比如說,在前面的密信之中,朱元璋提到的科舉改革,倘若推行,必會觸動不少人的利益。
想到這里,朱高煦將兩封信貼身收好,轉(zhuǎn)身朝大帳之外喊道:“來人,請曹使官下去休息?!?p> 有些事情,朱高煦可以與他的心腹愛將進行商議,但涉及到朱元璋、朱棣與他之間的機密之事,他只能記在心中,不可與旁人言。
朱棣要求朱高煦表面上按正常行程回京城,卻讓朱高煦暗中提前回來,此事的施行僅朱高煦一人無法實現(xiàn),需要有人配合。
所以,校場演武結(jié)束之后的當天深夜,朱高煦便將絕對心腹韋賢、馬和喚到了他的大帳之中面授機宜。
次日,朱高煦召集韓王、沈王以及各個衛(wèi)所的高層將領,召開了一次邊防布置會議。
會議上,韋賢被任命為朱高煦回京的護衛(wèi)隊隊長。
至于以前經(jīng)常兼任衛(wèi)所將校之職,隨軍出征的燕王府侍從總管馬和,此次朱高煦卻只要求他做好王府侍從總管分內(nèi)之事。
布置好邊防軍務之后,朱高煦告訴眾人,朝廷近日便會有圣旨下發(fā)。
至于他,則會奉命回到京城述職,希望眾人遵從朝廷命令,做好各自的邊防任務,防止胡虜突然寇邊。
數(shù)日后,傳旨的使者團果然來到了北平。
使團一共宣讀了三份圣旨。
一份是命令朱高煦回京述職,要求邊境眾將服從朱高煦的邊防安排,禁止擅自行動。
另外兩份,分別給了韓王、沈王。
原本使者團在北平宣旨之后,下一站便是去開原和沈陽,現(xiàn)在既然韓、沈二王也在北平,他們也不好再勞師動眾,便將圣旨一道宣讀。
一般來說,韓、沈二王是不得離開封地的,但朱元璋不久前下圣旨讓他們受朱高煦節(jié)制,所以倒是由此給宣旨使團省了許多麻煩。
朱元璋給韓、沈二王的圣旨內(nèi)容大致相同,要求他們詳細研讀最新修訂后的祖訓,務必按照祖訓規(guī)定謹慎言行,做好塞王守邊拓土之責,嚴禁插手地方行政、禍害百姓、違法亂紀。
由于時間緊迫,在使者團抵達北平的當天,朱高煦做東親自招待了眾使之后,次日便開始啟程回京。
啟程后又過了兩日,他便以身體有恙為由坐進了轎子之中,這時他還沒有出北平府的地界。
為了防止旁人察覺到朱高煦不在回京的隊伍之中,護衛(wèi)長韋賢在朱高煦抱恙之后,成為了專門替朱高煦駕馭馬車的車夫。
眾人皆知韋賢本是朱高煦的親衛(wèi)出身,深得朱高煦信任,如今被臨時充任車夫,足以打消其他人的疑慮。
隨后,馬和領著十幾名王府親衛(wèi),悄悄跟了上來。
離開北平之前,在邊防軍務布置會議上,朱高煦要求馬和做好王府侍從總管“分內(nèi)之事”便是此事。
朱高煦與馬和等人匯合之后,換上了商客的行頭,而后快馬加鞭向京城趕去。
PS:感謝群眾里有壞人、2020失憶、帥帥的平手、第一個被選中的孩子、杼唯、隔壁的班主任、寒冰?宇、子舟寒水行、喂~出來、核靄氪氫、書友2019、書友2021等老鐵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