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郡,王秦遇刺的消息傳到太守府,頓時引起一陣轟動。
朱大山當(dāng)即從軍營里點(diǎn)齊兩千人趕往榆縣。
姚中書則將郭樹平請來,兩人屏退左右,討論道:“將軍遇刺,你覺得會是誰做的?老萬?”
郭樹平搖頭道:“老萬雖有些手段,但決不敢派人行刺!老萬的女婿死了,你知道嗎?”
“俞斌死了?”
姚中書吃驚道。
郭樹平道:“你啊,這么大的事情居然都不知道,這個郡丞當(dāng)?shù)囊蔡×税桑 ?p> 姚中書苦笑道:“我這兩天一直都在忙著清點(diǎn)府庫,外面發(fā)生的事情就沒怎么上心,俞斌是怎么死的?”
郭樹平面露難色道:“是那夜,王秦將軍攻城時所殺,老萬一直將這件事隱瞞,直到前日才對外宣布,并安排人將俞斌的尸體送回茶縣!”
姚中書猛拍大腿,道:“那就對了,一定是俞家所為,只有他們才有這個實(shí)力和膽子敢行刺王秦將軍!”
“我立即休書一封,跟王秦將軍說明此事?!?p> 姚中書立刻提筆磨墨,給王秦致信。
郭樹平憂慮道:“茶縣俞家勢力龐大,只怕這次王秦將軍有麻煩了。”
“俞家勢力再大,若是查明是他們行刺王將軍,但憑王將軍手下的那幾千人,也能將他們給拔除了!”
姚中書思索道。
榆縣。
朱大山帶兵只用了半日的功夫,便抵達(dá)牛村,并將牛村乃至五竹山封鎖。
鄧東想從殺手的尸體上找到線索,然而忙活了一天,一點(diǎn)頭緒也沒查到。
王秦不想因?yàn)橛龃桃皇碌R此行的目的,在傷好了一點(diǎn)后,便召集榆縣的官吏商議。
他提出要從五竹山上引水下山,澆灌牛村的田地,從根本上解決牛村耕地的用水問題。
一眾官吏聽完王秦的計(jì)劃,紛紛目瞪口呆。
五竹山上卻有溪流穿過,但要將山上的溪水引到牛村,這中間隔著一座山,破山引流,工程之大,猶如登天。
王秦命人取出地形圖,指著一處較為薄弱的山勢道:“此處薄弱,可在此下手,我們將人手分為兩批,從兩端向中間鑿破!如此事半功倍?!?p> “將軍,如此一來,所需人手龐大??!”
鄧東及在場眾人皆被王秦的想法震驚。
王秦笑道:“朝廷每年都要征發(fā)徭役,如今已是深秋,就當(dāng)是派發(fā)明年的徭役,凡是到場出力的人,一日提供三餐,并可酌情補(bǔ)償一定的工錢?!?p> “榆縣的府庫怕是支撐不了這么龐大的開支?!?p> 鄧東憂慮道。
“那就從郡里的府庫出?!?p> 王秦斬釘截鐵道。
湖郡不僅府庫充盈,而且文鴻和他同黨被抄家后,更是搜獲了大量的財富。
在錢財和糧食方面,王秦并不擔(dān)心。
“不光是榆縣,湖郡各縣,都要大興水利,水渠要拓寬,河道要清理,荒蕪的田地要翻新,肥沃的平原要開墾?!?p> 王秦滔滔不絕道。
鄧東等人聽完后齊聲喝彩,都稱贊王秦年輕有為,文武皆備。
王秦對這些官場的奉承話以前接觸的并不多,可自打到了湖郡后,每天類似的話聽了不下百遍,耳朵都快磨出繭了。
王秦道:“既然你們都覺得我說的對,那還不快去動員縣里的青壯們趕緊開工?!?p> 隨著一聲炮響,轟轟烈烈的破山引水計(jì)劃動工了。
鄧東集結(jié)了半個縣的青壯參加了這一工程。
沒多久,姚中書給王秦寫的信到了,同時抵達(dá)的還有朝廷對王秦的任命。
朝廷封王秦為破虜將軍,兼湖郡太守。
這等于將湖郡的軍政大權(quán)全部交到了王秦一人的手上。
破虜將軍的封號,意義與責(zé)任重大。
原來,隨著深秋臨近,寒冬將至,湖郡往南的幾個大郡因?yàn)榧Z草短缺的緣故,爆發(fā)了數(shù)場流民起義,起初規(guī)模較小,都被當(dāng)?shù)氐墓佘婃?zhèn)壓下去,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餓肚子,加入流民的人數(shù)越多,官軍彈壓不住,上報給了朝廷。
朝廷早就將兵權(quán)交給了朱繇,就算想鎮(zhèn)壓這些流民起義,也是有心無力。
楚四世只好將鎮(zhèn)壓流民起義的任務(wù)交給了朱繇,讓朱繇搞定。
而此時,朱繇在江北已經(jīng)取得壓倒性勝利,只需臨門一腳便可收復(fù)江北,哪里顧得上那些流民。
任務(wù)又被分派給了柯巴。
但柯巴坐鎮(zhèn)淮京,一時間也走不開。
柯巴眼睛一亮,想到了王秦。
王秦雖然初出茅廬,但年少多智,殺伐果斷,做事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是個將才。
只需多多培養(yǎng),假以時日,必成國之棟梁。
所以,柯巴通過朝廷,封王秦為破虜將軍,兼湖郡太守,一方面負(fù)責(zé)湖郡的治理,另一方面,鎮(zhèn)壓湖郡南邊地區(qū)的流民起義。
湖郡的地理位置關(guān)鍵,是淮京通往南方諸郡的咽喉地帶。
因此,鎮(zhèn)守湖郡的人選,極為重要。
淮京的諸多大臣都以為柯巴會親自前往南邊平亂,即使不去,也會挑選一名有能力的心腹前往。
但出人意料的是,柯巴任用了名不經(jīng)傳的王秦?fù)?dān)此重任。
一時間,人們紛紛猜測這個王秦到底是何人?
能受到柯巴如此青睞和重用。
淮京,皇宮。
楚四世最近心情愈發(fā)郁悶,因?yàn)橹祠硪稽h徹底掌握軍權(quán)后,越來越無法無天,做事完全不與朝廷商量。
有些事,楚四世都是事后才知道,甚至根本不了解。
比如,文鴻謀逆一案,朱繇根本沒有上報朝廷,直接派兵征剿,在抓獲文鴻后,甚至都沒送回淮京受審,便誅殺文鴻九族,等事情做完,才上報了朝廷。
這讓楚四世很惱火,因?yàn)樵谒劾铮镍櫴菑埲A的得意門生,所以也是忠于他的臣子,又怎會謀逆?
這必定是因?yàn)槲镍櫢遗c朱繇作對,所以朱繇特意尋了個由頭,便弄死了文鴻。
這還不算,朱繇一方面在江北帶兵打仗,另一方面卻又派心腹柯巴帶領(lǐng)一支精銳回防京師,驚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都言朱繇有不臣之心。
張華、蘇源等大臣連日來,不斷上書楚四世,希望他早做決斷,爭取在朱繇翻臉前,先下手為強(qiáng),擺平朱繇,還大楚河山一片太平。
想法是很美好,但真正實(shí)施起來,卻是難于登天。
楚四世至今都是一籌莫展,不知該如何收拾朱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