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看這份資料是咸豐年間有名的能臣的一些作為。
解說:經過一番詳細的考察,咸豐帝非常賞識肅順干練果敢的作風和超出常人的見識,于是決定對肅順進行提拔重用。從咸豐六年以后,肅順的為官之路飛黃騰達,歷任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要職,逐漸成為咸豐王朝一言九鼎的權臣。而此時,隨著太平天國占領區(qū)域的擴大,清朝財政差不多到了破產的邊緣,稅收損失大半,軍費成倍增加,這讓咸豐帝手足無措,那么,面對著如此困難的朝局,深得咸豐帝信任的肅順又能否成為挽救大清王朝命運的中流砥柱呢?
肅順膽大包天無所畏懼,他向咸豐帝提出了兩個應對措施。第一,開煙禁收稅。就是取消對鴉片的嚴禁政策,收鴉片煙稅。咸豐帝面有難色,清朝從雍正年間頒布對鴉片的禁令,歷代執(zhí)行力度越來越嚴,道光年間還因此發(fā)生了鴉片戰(zhàn)爭。盡管戰(zhàn)敗,道光也沒有改變對鴉片的禁令,但是鴉片的禁令實際上是掩耳盜鈴的政策,鴉片根本禁不住。外國人走私,中國奸民販運,流毒天下,國家還得不到稅收上的實惠。肅順說,咱還不如就實事求是,允許鴉片販賣吸食,這樣一來國家還能夠在海關、口岸、運輸還有消費的環(huán)節(jié)上收到大筆的稅收。當然了,政府允許毒品交易顯得有點不要臉,在肅順看來,連命都保不住了,還要臉干什么?咸豐帝接到建議,內心矛盾重重,開禁鴉片必將影響國家形象,少不了一些士大夫要大罵政府。咸豐可不愿做一個人心喪盡的統(tǒng)治者,但肅順說得對,也不是沒有道理,要不然怎么應付各省的“討債精”呢?咸豐還有拿定主意,消息傳開肅順先被滿朝官員罵得狗血噴頭,反對者義正辭嚴,指責肅順是奸臣。說一旦開禁鴉片,有何面目見先皇道光于地下呢?說得咸豐皇帝臉頰發(fā)燒無言以對,心有不甘地借坡下驢,沒采納肅順的建議。鴉片煙稅沒收成,國家財政山窮水盡,肅順急紅了眼睛,他又在太歲頭上動土,要削減八旗的錢糧,這是第二點。滿族是清朝的統(tǒng)治民族,國家對滿族是被告包養(yǎng)體制,全民族分成八個軍事單位,叫八旗。八旗男子一不做工,二不務農,三不經商,全靠當兵領餉來養(yǎng)家糊口。但時間一長,人口越來越多,哪有那么多兵額呀,哪有那么多當兵的機會啊,所以,八旗生計也非常艱難。從乾隆晚年以來,國家每年都要付出大筆的救濟款來救濟八旗生計?,F(xiàn)在,肅順擔任戶部尚書,把救濟這一項給砍了,這樣一來,八旗子弟原來是過慣了安逸日子的,現(xiàn)在連糊口都成問題了,紛紛找咸豐帝“上訪”。這回漢族官僚事不關己,袖手旁觀。咸豐帝裝聾作啞,對八旗子弟不理不睬。八旗子弟控拆無門,最后遷怒肅順,罵聲如潮,肅順成了滿族全民族聲討的對象。消息拐彎抹角傳到肅順的耳朵里,他也因此恨透了滿族人,肅順本身就是滿族人,他有兩句掛在嘴邊上的口頭禪,一句常說,咱們旗人渾蛋多,另一句,滿人糊涂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惟知要錢耳——《奴才小傳》根據(jù)野史記載,肅順當官受賭,只收滿族官僚的錢,不收漢族官僚的錢。因為肅順自己知道他在滿族里邊名聲不好,索性破罐子破摔。
解說:此時的咸豐王朝內外交困,國內災荒不斷,各地起義風起云涌,外國人也不斷地挑起事端,發(fā)起侵略戰(zhàn)爭同,要求巨額賠款。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大筆的銀子來支撐,本來就已經捉襟見肘的咸豐帝,對此是一籌未展。那么肅順還會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咸豐帝來解決這個經濟難題呢?
咸豐帝登基以來民窮財盡,國家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都解決不了經濟危機,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國家想了一個辦法,什么辦法呢?搞通貨膨脹,向老百姓轉嫁經濟危機。中國古代都是采用銀子或者銅,這種貴重金屬來做貨幣,你要想搞通貨膨脹,還真不容易,因為貨幣本身的價值很高,不過也有辦法。咸豐三年三月,清政府開鑄“當十”大錢,什么是“當十”大錢呢?明明是一文錢,但我在錢上鑄造上“當十”兩個字,強迫老百姓按十文錢的面值使用。其實“當十”還是面額小的,還有“當百”甚至面額更大的錢,后來清政府干脆發(fā)紙票,叫“寶鈔”、“官票”,用高麗紙印,藍色的圖案,有一定的防偽措施。用銀兩或制錢為單位,票面上印著幾兩、幾千文的字樣,然后要求老百姓在市面上來流通。從此我們中國人就使用了一個字到今天,叫“鈔票”。紙鈔的成本更低,完全成了一種價值的符號,一張紙鈔值多少銀子呢?全由政府來定,政府又不考慮經濟規(guī)律,它根據(jù)財政狀況來定,結果搞得國內市場非?;靵y。清政府推行鈔票,推行不下去,老百姓也不傻,你不是要轉嫁經濟危機嗎?老百姓有辦法來對付你,什么辦法呢?就是不用唄。那么大錢鈔票推行不利,清政府無奈之下,想到了商人,以前民間的銀號發(fā)行過銀票,那不也是紙鈔嗎?但是人家的信譽好,所以清政府就想到了商人能不能利用一下。戶部在北京招商成立了一批官銀號,你比如說咸豐四年設立了“五宇官號”,宇生、宇恒、宇謙、宇泰、宇豐五宇。清政府看中的是商人的實力和信譽,商人看中的是政府手中的權力,對商人來說,發(fā)行鈔票的利益是很大的,更何況,還可以利用政府的勢力來搞一些風險投資什么的,你比如說搞投機倒把買賣,囤積居奇,開一些銀號等等,所以雙方相互利用。官銀號搞起來以后,就發(fā)生了很多弊端。清政府也知道出了各種各樣的弊端,你比如官商勾結,投機倒把,如何算計這些儲戶的問題,都出現(xiàn)過。清政府也想查辦,但是這個案子很難查,頭緒太亂牽扯面太廣,所以清政府就知難而退了,咸豐八年的冬天,肅順被調為戶部尚書,他決定啃這塊硬骨頭,他奏請咸豐皇帝重新立案,經過多半年時間的清查,基本查清了案情,然后又請皇帝下發(fā)上諭,把涉案的戶部官員、商人、保人、伙計等等查抄家產,逮捕下獄,鬧得京城里邊人心惶惶。咸豐年間的“五宇號案”頭緒紛雜,也缺少中心人物和事件,而且直到咸豐皇帝逝世,也沒處理完,最后不了了之。所以中國史學屆從來都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要想這個問題說清,無論是我的時間還是能力都不許可,我要強調的是肅順的膽略,這個人真是膽大包天?!拔逵钐柊浮钡牡谝粋€后臺就是恭親王奕訢,當然了,皇帝的弟弟不能不給面子,所以讓恭王府的首領太監(jiān)頂罪,逮捕下獄。奕訢表面上沒有被牽連,但是弄得灰頭土臉,奕訢也因此恨透了奕訢。肅順對奕訢網(wǎng)開一面,但對其他人就不客氣了。此前的戶部尚書有兩位負有領導責任,因為“五宇官號”不是你們招商設立嗎?官商勾結不就是跟戶部勾結嗎?所以這個戶部尚書是負有領導責任的。兩位戶部尚書,其中第一位叫柏葰,已經因為別的事被送進監(jiān)獄了,估計性命難保;另一位戶部尚書是大學士翁心存。肅順的意思是要把翁心存置于死地,至少也要下獄法辦。因為以前肅順倡議開禁鴉片,翁心存起勁地反對,現(xiàn)在讓肅順給拿住了把柄了,所以要報復他。肅順敢整翁心存說明他膽略也非常大,翁心存這個人可非同尋常,他是皇室的家庭教師出身,給咸豐皇帝上過課,此外咸豐皇帝的那些弟弟們都受過他的教育,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學生。肅順一定要把翁心存給扳倒,辦到什么程度呢?已經把翁心存給革職了,但是想逮捕入獄這個難度還是比較大。在此后的時光里,翁心存一直在提心吊膽中度過,擔心說不定哪一天就被肅順給抓進去了。當然咸豐帝死后,肅順被清洗,這個案子不了了之。此案前后持續(xù)兩三年,查出贓款上千萬兩,很多商人傾家蕩產,很多中央的高級官員受到處分。這樣一來,肅順的敵人就更多了,但是國家得到了實惠,吏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肅清,所以應當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