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北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1814-1864)在廣西金田村發(fā)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囯,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天京后派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多人北伐。1853年5月北伐軍從揚州出發(fā),經安徽、河南等地,進入直隸,逼近天津,咸豐帝宣布京師戒嚴。八月北伐軍進攻天津失利。1855年3月林鳳祥在連鎮(zhèn)突圍被俘。4月3日在北京就義。李開芳退守山東茬平馮官屯。被俘后被押解北京,6月11日凌遲處死。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向英法等國借師助剿,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囯運動。太平天囯內部發(fā)生楊韋之亂、石達開出走等事件。1862年曾國藩分三路圍攻太平軍,主力從安慶進攻天京。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囯覆亡。
太平軍北伐,孤軍遠征,長驅六省,雖為精銳之師,但后援不繼,終不免全軍覆沒。廣大將士英勇奮戰(zhàn),震撼清朝心臟地區(qū),牽制大量清兵,對南方太平軍和北方人民的斗爭客觀上起到了支持作用。
攻長沙
1852年,太平軍入湖南。在湘南擴軍后,一路北上,勢如破竹。7月,已打至長沙南城門下,此時,遇到清軍駐長沙軍隊的奮力抵抗。由于太平軍入湘以來,沒遇到清軍一次像樣的抵抗,進攻相當順利,以致漸漸對清軍的戰(zhàn)斗力很是蔑視,認為其不堪一擊。此時,西王蕭朝貴掉以輕心,輕騎攻長沙。在進攻長沙南天心閣城門時,中清軍炮彈,不治身亡,后清軍得蕭朝貴尸于妙高峰下,戮而焚之。此事震驚太平全軍。之后,太平軍全數(shù)圍攻長沙,數(shù)月不克。
當時太平軍在湘南擴軍后,人馬數(shù)萬。在屢攻長沙不克的情況下,軍心疲憊,遂于城南邊找一安營扎寨之處。此地便選在了二虎山山腳下(今金屏村二虎山組),至于當時太平軍為何要將軍隊駐扎于此,原因有三:
第一、在當時二虎山腳下,有一口井,名皇家井,此井水質極佳,味道甘甜,水源豐富,大旱災年代水位也未曾下降,加之此井井名非常迎合洪秀全“稱皇”的心理:喝了此井的水,便是皇家的人了。遂決定駐扎于此。此井位于今金屏村朱家橋組,名王家井,至今仍是當?shù)丶爸苓吶罕娚a生活及農業(yè)灌溉的重要水源,正向上申請文物重點保護。
第二、二虎山北邊是一遍群山峻嶺,地勢險要,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進可攻,退可守,營地的戰(zhàn)略位置很是優(yōu)越。于是在此遍插黃旗,營造聲勢,鼓舞士氣,眾將士得以在此休養(yǎng)生息。當時遍插黃旗之處,即為今天的金屏村黃旗嶺組。
第三、相傳,當時太平軍攻長沙時,南京城中的一口銅鐘突然不明原因的敲不響了,而南京城正是太平軍準備攻占的并作為都城的地方,加之此事屢攻長沙不克。此事引起上帝會成員的極度恐慌,遂請來星宿師、算命先生,查明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和推測,認為原因就出在太平軍進攻長沙時經過的一處地方——獅子山(今金屏村寺門塘組)。為什么與此山有關呢,據當?shù)乩先苏f,此山上原來有一座廟,名張石庵,廟旁邊有一冢古墳。太平軍當時經過此處時,未按當?shù)亓曀咨仙桨菁?,破壞了?guī)矩。此事被翼王石達開聽說之后,他勃然大怒:太平天囯封我石達開為五千歲,是你‘張石庵’犯忌了我石達開才對,哪還有我拜祭你的道理。遂令手下將張石庵及古墳毀壞。并在此周邊強勢駐扎。
之后,太平軍攻長沙,數(shù)月不克,走寧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