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丹增強體魄的功效讓武陽滿意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一些新的想法。
眾所周知,這修真分有兩種途徑,一為練氣,一為煉體。煉氣之法,武陽有【洞玄經(jīng)】,雖是殘篇,但目前尚可滿足所需。
倒是煉體一途,他手中并無正規(guī)的功法,內(nèi)家拳固然可以增強體魄,但終究深度有限,既未指明未來的道路,也不能供他修煉到高深的境界。
武俠世界雖然也有不少煉體外功,可是在武陽看來,這些外功都不是真正的煉體之道,因為這些外功最終仍是修煉一口真氣存于丹田。
所謂的煉體,也只是在使用之時,將這口真氣調(diào)運全身,于體外形成一層“防御膜”罷了。
舉個最為明顯的例子,外功中非常出名的【金剛不壞神功】
倚天世界中,空見神僧修煉的就是此功,當(dāng)他運轉(zhuǎn)神功時,可以無視謝遜的七傷拳,但是,一旦他忘記了運功,立時就被謝遜一拳打死。
這般來看,它還能算是煉體功法嗎?
在武陽的眼里,真正的煉體之道是鍛煉皮肉筋骨,是實實在在地增強體魄,而不是在發(fā)功時,給自己加個防御buff。
就像洪荒世界里的巫族,巫族不修元神,沒有法力,不能使用法寶,他們的戰(zhàn)斗靠得就是自己的身體,這才是真正的體修。
不過,巫族的煉體之法明顯不適合人族。
要知道,早期之時,人族與巫族是可以通婚的,憑此關(guān)系,人族就算得不到巫族的核心煉體之法,普通的功法應(yīng)該并不難取。
可是,縱觀人族的發(fā)展,始終沒有出現(xiàn)煉體強者。由此可知,這巫族的煉體之法只適合他們自己修煉。
如此一來,武陽若想走煉體一道,就必須自創(chuàng)功法。
然而,自創(chuàng)功法說得容易,做起來卻是難如登天。不僅需要一定的天資,還要擁有廣博的見識,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但即便如此,武陽最終還是決定自創(chuàng)一門煉體之法。
原因有兩個,一來,萬老曾告誡過他,想要真正地超脫宇宙,必須走出自己的道路,二來,也是為了整個洪荒人族。
眾所周知,洪荒人族雖然是天地主角,但掌控天地的卻不是人族,無論是巫妖大戰(zhàn),還是封神之戰(zhàn),人族作為圣人的棋子,一直死亡慘重。
而導(dǎo)致這一切的原因,就是人族沒有適合自己的修煉之法,圣人雖然傳下了金丹大道,佛修之法,但對資質(zhì)要求太高,成仙得道的人寥寥無幾,圣人級別的強者更是一個也無。
武陽身為人族,自然要為人族著想,而由他創(chuàng)造出來的功法,必然是最為適合人族修煉。
打定了注意,武陽立刻開始行動。
煉體一道,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對人體的構(gòu)造有足夠的了解,在這方面,醫(yī)家堪稱第一,此外,道家學(xué)說也不可或缺。
想明白此點后,武陽便從襄陽城買來了大量的醫(yī)書、道藏。之后的日子,他一邊閱讀參研,一邊努力修煉。
……
時間如流水,一晃眼,三年悄然而過。
這三年來,武陽博覽群書,再結(jié)合內(nèi)家拳的鍛體功效,倒是對煉體之道有了一些心得。
其實,不論是煉體還是練氣,均是借助天地之力強化己身。
區(qū)別在于,煉氣是將吐納煉化的天地之氣存入丹田,而煉體則是將吐納的天地之氣融入皮肉筋骨。
但是,煉體卻比練氣難走的多。
道家常言,身外一天地,身內(nèi)一天地。如果將大地比作人體,那煉化的天地之氣就是水,經(jīng)脈就是河道,丹田就是大海,皮肉筋骨就是山岳大地。
水由河道進入大海,非常容易,但若想利用河水滋潤整個大地,卻困難至極,蓋因大地廣袤,除非開渠引水,否則只能滋潤河道附近之地。
但人體經(jīng)脈恒定,根本不可改變。甚至,絕大部分武者都只能貫通十二正經(jīng)與奇經(jīng)八脈。
武陽因為修煉了俠客行神功,才有幸將全身經(jīng)絡(luò)連通,但即便如此,他也很難做到將真氣融入每一處皮肉。
不過,武陽卻從筑壩鑿湖上得到了靈感。
眾所周知,人體有諸多穴竅,所有穴竅又被經(jīng)脈連接,若是將這些穴竅開辟成一個個湖泊,再以湖泊的浩瀚水量向四周輻射,鍛煉全身皮肉筋骨將會容易很多。
但是,這也只是武陽的推測,尚未得到證實。譬如,開辟穴竅的法子,他就沒能找到。
不過,能夠貫通全身經(jīng)絡(luò),就等于邁出了開辟穴竅的第一步。
話說回來,俠客行神功帶給武陽最大的好處就是此點了。在他看來,這門神功最大的用處并不是修煉內(nèi)功,而是打通全身經(jīng)脈。
事實上,武陽練成俠客行神功后,修為并未提高多少,只是堪堪邁入養(yǎng)氣第二重,但因為經(jīng)絡(luò)通暢,如今修行速度大增,三年后的今天,他已經(jīng)邁入了第三重。
當(dāng)然了,三年的苦修也不止這么一點成就,因為日日不墜地觀想舍利佛影,他的神魂也強大了許多,這也是他修行速度大增的一個原因。
此外,因為要走煉體一道,近戰(zhàn)之法必不可少。武俠世界的功夫也許今后用不上,但也是近戰(zhàn)的基礎(chǔ),所以,武陽也沒有落下拳腳功夫。
而且,因為每日服丹練拳,他的力氣一直在增加,為了完美掌握自身的力量,他取出了劍冢里的玄鐵重劍,隔三差五便去瀑布深潭中練習(xí)重劍之法。
武陽雖然對那【獨孤九劍】也十分感興趣,但他并沒有去挖獨孤求敗的墳?zāi)埂?p> 雖然不知道風(fēng)清揚如何得到的【獨孤九劍】,但在武陽看來,獨孤求敗的墓里絕不可能存在劍譜。
你想想,原著中,神雕既然可以將獨孤求敗用過的佩劍傳給楊過,若是有劍譜,他會不給嗎?
獨孤求敗如果真的將劍譜留在劍魔谷中,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劍冢,而不是放在身邊。
而且,以獨孤求敗對神雕的了解,他會不知道自己死后,神雕會給自己壘個石墓?
若是他將劍譜放在身邊,那就等于讓他的傳人來挖墳,而這種人的品性又豈會有資格當(dāng)劍魔的弟子。
再觀風(fēng)清揚,他也不是那種挖墳的人。
而且,幾百年過去,地勢改變,這山洞都不一定存在,甚至連獨孤求敗留下的那些刻字都會在漫長的歲月中風(fēng)化消失。
風(fēng)清揚就算有幸來到了這劍魔谷,也絕不可能知曉獨孤求敗的事跡。
所以,獨孤九劍武陽是不報什么想法了,再說,天下武功都是人創(chuàng)的,他未必不能創(chuàng)出一套屬于自己的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