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文遠伯府會客廳里,人聲嘈雜,吳氏由于臥病在床,會客的時候王氏要在主位等候今天大駕光臨的客人,而金姨娘開始張羅其他瑣碎的事情。
今天可是對文遠伯府極為重要的一天,魏國公府上的小妾鄭氏今日要大駕光臨文遠伯府上。
沈凌這時候在書房的椅子上坐著,剛剛王氏還特意委派丫鬟來西跨院告訴沈凌一聲。
叫沈凌最好不要離開西跨院,沈凌在問候吳氏早安的時候就聽到自己母親對自己說,家里面怕不是來了什么重要的客人,在這時候萬萬不能讓庶子庶女進入主廳。
沈凌在書房中根本沒有在意什么規(guī)矩不規(guī)矩的,自己也不需要見什么達官顯貴,說不定這些所謂的貴族以后不一定比街上的乞丐強到哪去。
但是這也并不是說沈凌對來的人的身份不感興趣,沈凌的內(nèi)心可是有一顆八卦的心。
沈凌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自己是個人畜無害的小正太,喜歡八卦又怎么了。
正在這時候,門口的小廝嘰里咕嚕的說著什么?
過了一會,蒙舍從門外探進頭來,看見少爺根本沒在看書,就大大方方走進來。
“少爺,是條大魚?!?p> 沈凌一聽這話,立馬來了興致,知道蒙舍說這話時一定會有大搞頭。
“是鄭大娘子今日要來府上做客,所以今日才這么大排場,而且大娘子還說?!?p> 蒙舍的話就在這里卡住了。
沈凌對蒙舍擺擺手,“我知道,剛才你不在的時候,大娘子遣丫鬟來說與我聽了?!?p> 蒙舍知道自己嘴笨,也不知道是勸慰少爺還是不說為好。
沈凌理解,在大明由于嫡子嫡女的生活條件,吃穿用度上要富庶不少,所以古代就冠以會管家,見過世面的標簽。
反之,向沈凌這種庶子或是庶女就會是小門小戶,小家子氣,但是庶女還好,畢竟古代的習俗就是嫁高娶低。
但是庶子的親事大多數(shù)不是太好。
沈凌的親事能定成同為伯府的永昌伯府家的庶女。這讓沈景嵐還是非常滿意的。
雖然她自己也是知道,王氏想要把沈凌綁在王氏這條船上,但是親上加親本來就沒什么不好。
沈景嵐眼里,原來的沈凌是要走武官路子的,多半會進入五軍之中,那么成親之后,永昌伯看在自己女兒的面子也會照顧沈凌一番。
父母愛子,計之深遠。古代的父母從來不是好當?shù)摹?p> 一方面要讓自己的后代攀上一些達官顯貴,一方面還要自己的子嗣不能被強大的親家壓住,反而一輩子受氣。
沈凌等著等著,等了好一會,咬咬牙,吐了一口氣,大聲對著蒙舍喊到:“你倒是說是誰???你這小子要是動不動就這么有頭沒尾的,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p> 自己緊著聽他說的話,這小子倒是好,愣神了,根本沒有繼續(xù)說的意思。
這可給蒙舍嚇壞了,忙跪在地上:”少爺,我錯了,我說,哪來的人是魏國公府上的小,小。”
沈凌聽見蒙舍不敢繼續(xù)往下說,看看院子里沒有人就繼續(xù)問道。
“這院子里聲音閉塞的很,你只管說來與我聽,是不是,額,小妾?”
蒙舍先是搖搖頭后來又點點頭,“說是吧,確實是,但是吧,小的也不知道?!?p> 沈凌并不知道這堂堂魏國公徐鵬舉的后院怎么這樣的亂。
“魏國公府后宅你可知道底細?”
蒙舍自己站了起來,說道:“少爺,也不是小的不說,那魏國公府小的弄不明白,只是聽見那些下人們說的,當今魏國公是從自己祖父那里得到的爵位,后宅的正妻是位叫做張大娘子的。這位張大娘子不知為何,早早就去世了,和魏國公連個女兒都沒留下?!?p> 沈凌看著這小子說的口干舌燥的,到了杯茶水,遞了過去。
“謝謝少爺?!闭f罷,將杯中的茗茶一飲而盡。
“之后,這魏國公沒有再續(xù)弦張家的人,反而是這魏國公府上根本就沒有名正言順的正妻,今日這位來的就是魏國公最喜歡的小妾,而今日主要是定親。下人們說是早早的時候,這位最得寵的也算是正妻的鄭氏就定下了咱們文遠伯府的大房沈芳小姐?!?p> 沈凌瞇了瞇眼睛,“早早定下來?我怎么不知道,難道是我趕考的時候,不對!”
突然,沈凌記起來了,自己在鄉(xiāng)試趕考的途中,沈芳跪在家祠。
魏國公!
王氏!
沈芳!
好啊,看來自己這位父親也沒在中間做什么好事。
堂堂伯府嫡女做出這等事,想必如果不嫁入魏國公府上,一旦東窗事發(fā),文遠伯府的名聲就是完了。
“這些人真的是好算計?。 ?p> 蒙舍這時候問道:“少爺你說什么?”
沈凌回過神,“沒什么,你告訴大娘子一聲,我要去永昌伯府上拜見林大娘子?!?p> 什么?蒙舍嚇壞了,“少爺,你這時候?”
沈凌繼續(xù)說道:“這位鄭氏可是與永昌伯府的鄭氏有什么淵源?”
蒙舍歪過頭去,“應該沒有什么關(guān)系,我看來的女眷沒有永昌伯府的人來?!?p> 好,“你下去吧。一會告知我一下?!?p> 蒙舍連忙跑了出去。
沈凌嘴角浮起一絲冷笑。
沈芳的命運以后可就掌握在我的手掌心里了。
過了一會,蒙舍回來說王大娘子同意讓沈凌去永昌伯府拜見了。
王氏巴不得他去呢,今天最重要的定親可不能馬虎,沈凌去自己的娘家干什么,他才懶得管那些呢。
沈凌從小門走出文遠伯府。
“少爺,馬都備好了?!?p> “嗯。”
沈凌踏馬上前,直接帶著幾個隨身的小廝徑直奔向永昌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