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畫面看似有些悲壯,只不過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
對于蕭律來說,他有著完全的準備,這一次去目的是狀告太子,而蕭律準備付出的代價,就是這個官位。
這個七品官對于蕭律來說,其實并不值錢,甚至還有些礙手礙腳。
因為醉仙釀的事情,很多人已經知道東家到底是誰了。
雖然明面上是程家在打理,但是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這些醉仙釀都是從文水村送出來的,而蕭律就是文水村的一員。
更重要的是,醉仙釀唯一售賣的地點就是在翠紅樓,翠紅樓是蕭律說書的地方。
上位者從來不相信巧合,當這么多巧合放在一起,那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
所以...聽程咬金說,已經有人打算要拿“官不與民爭利”這件事,來針對蕭律了。
破局的手段不止一個,千挑萬選之下,蕭律決定來一個體面的方式。
分手應該體面?
好吧,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的確是蕭律打算跟官場說一句分手了。
大理寺門前,大門如同往常一樣開著,門口站著兩個士兵,守衛(wèi)著大理寺。
蕭律走到門前,這兩個士兵并沒有阻攔蕭律,因為蕭律身上的官服,讓他們以為,蕭律是來這里公辦的。
只不過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蕭律竟然在登聞鼓前停下了腳步。
大理寺門前的登聞鼓,并沒有像蕭律想象中的布滿灰塵與蜘蛛網,相反十分的干凈。很像是每天都有人來打掃,只不過從來不用。
一個士兵有些好奇的看向了蕭律,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只見蕭律朝著老李頭他們招了招手,示意他們過來,老李頭乖乖跟隨著蕭律,來到了大理寺的門口。
“這位大人,普通百姓不得進入大理寺,所以請你盡快退去!”
看到老李頭他們過來,這個時候士兵開始對他們進行阻攔了。
“他們不進大理寺,他們是來給正義敲響凱歌的!”
雖然蕭律說的話每個字士兵都能聽懂,但是連在一起,這個士兵就有些懵了。
什么叫給正義敲響凱歌?
難不成這些人要開始唱歌了嗎?
只見蕭律取下了登聞鼓的鼓槌,兩個互相敲了敲,木頭的脆響聲十分好聽。
接下來的事情,卻讓守衛(wèi)的士兵瞪大了眼睛!
咚!咚!咚!咚!咚!
當鼓槌接觸到鼓面的那一刻,震耳欲聾的響聲立刻傳遍了這方天地,周圍路過的人無不驚訝的看向了大理寺門口,他們無法想象,千年難遇的場面,竟然真的被他們遇到了!
誰都知道,就算是平時有冤,也沒有人愿意來大理寺告狀,畢竟長安令已經能解決大部分的事情了。
若是遇到長安令都無法判斷的案件,要么雙方級別太高,最后自然交給大理寺;要么就是一方弱勢,最終無奈妥協。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大理寺門前的登聞鼓,這么長時間沒有用過的原因了!
鼓聲頓時傳遍了半個長安城,所有聽到這個聲音的人,都十分驚訝的望向了這個方向!
有經驗的人,一眼就判斷出了這里是大理寺,而這些人都知道,要出事了!
如果將鼓敲出韻律和美感,蕭律并沒有專門學過,但如果僅僅是讓鼓敲出聲響,那這個誰都能無師自通。
當然,蕭律還是將敲鼓這件事想的有些簡單了,看起來十分簡單的動作,但是蕭律都是用出了吃奶的力氣!
鼓聲越傳越遠,大理寺的人也不是白癡,早就發(fā)現了事情不妙。
大理寺內的士兵全都蜂擁而至,全都來到了大門,將大理寺的門口圍了個水泄不通!
“何人在此造次?難不成不知這里是大理寺嗎?”
隨著士兵的出現,一個身材有些肥胖的官員走了出來,臉色有些不好看。
這個官員正是太子李承乾的人,今天李承乾為了保險起見,還特意通知了他,如果有告狀的人,讓他務必攔住!
只不過他現在想勸蕭律走都晚了,登聞鼓一旦敲響,就算是他們不想接這個案子,也得非接不可了。
所以,他唯一的辦法,就是給蕭律安一個罪名,然后給蕭律帶走了。
“造次?這位大人莫不是忘了,這登聞鼓到底有何用處?”蕭律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這個胖官員一時有些語塞,但是他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看你身上的官服,怎么也是朝中的七品官了,難不成你不知道,但凡是官員有事,需要上表奏請陛下處理?!?p> “而你如今來我大理寺敲響登聞鼓,可不就是來搗亂嗎?”
這個胖官員的腦子倒是轉的快,很快便抓住了蕭律的問題。
只不過,他終究還是忘記了,蕭律只是個敲鼓的...
“武德九年,陛下登基之時就曾有言,做官為民,此乃為官之道!”
“今日不是我來告狀,而是這位老人要伸冤,閣下千萬不要弄錯了?!笔捖芍噶酥干砼缘睦侠铑^。
“百姓告狀,自然去找長安令,所以把這個狂徒拿下!”
胖官員不能再讓蕭律說話了,他已經是最后一道屏障了,必須要讓蕭律停在這里!
“你睜開眼好好看看,這周圍的百姓都在此看著這件事,若是你敢拿下我,那你的大名必然在半天之內會傳遍整個長安城!”
“我大唐律法有云,有人撾登聞鼓,主司即須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p> “若你是這大理寺的寺正,那你想怎么死?”
“若你不是這大理寺的寺正,那你替寺正做主,你又想怎么死!”
蕭律的話字字誅心,這個胖官員的后背,頓時被冷汗浸濕了!
這實在是太恐怖了,他只想過要完成李承乾交代給他的事,但是他卻忘了登聞鼓的威力!
這么多年沒有人敲響過登聞鼓,現在出了這么一回事,難不成沒有人看熱鬧?
周圍百姓的議論聲已經代表了一切,大理寺的守衛(wèi)也有些左右為難。
這個時候,一個洪亮的聲音從這個胖官員的背后響起。
“老夫大理寺正卿孫伏伽,不知閣下有何要事?”
酒與說書人
回復一個讀者的質疑:那位讀者說,唐朝沒有醬油,但是請你百度一下醬油,拉到下面,右邊有一個“發(fā)展概況”,上面有醬油的論述,這個時代,已經有鮮肉制作的醬油,如同魚露,只不過叫“醓”。 但是我說“醓”你肯定不懂,所以我就說了一個你能懂的稱呼,但是你還來問這個... 登聞鼓各位也可以百度,這個也是有的,很多東西我都是查過之后再寫出來的,雖然有很一部分是自己猜測的,但是至少很大一部分我都調查過... 最后感謝浮生似dream的100起點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