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異

地靈世界

第六十一章 相互打劫

地靈世界 小王表哥 3539 2019-07-26 18:21:55

  為什么說看到別人的失望就等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呢?

  因為在這個龐大的地下洞穴中,想要遇到一個活著的同伴是很困難的,但只要能遇到那就是好事。

  不管是死的還是活的,多多少少還是能得到點東西的,最起碼衣服總有吧!這剝下來一兩件衣服還是可以的嘛。

  有了衣服就能防寒保暖保存體溫了,如果到時實在跑不動了,那怕躺在地上也能舒服一點不是。

  有這想法的人很多,只要能遇到同伴,先不管是死的還是活的,摸上去就開搶,搶得過就搶,搶不過就跑,反正到處都是路,實在不行往地上一趴,鬼知道你在哪,反正現(xiàn)在大家都是瞎子。

  說到搶東西那就看個人運氣了,這條道沒遇到那就到另外一條看看,總會遇到一兩個倒霉蛋的。

  這情況剛開始的時候還好,剛開始還能偶爾遇到一兩個活著的同伴,又或是落單的倒霉蛋。

  可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這機率也越來越低了,有時沿著洞壁摸一天都遇不到一個人,有時摸著摸著就被別人摸了。

  現(xiàn)在想在路上遇到個人確實比見鬼的機率還低。

  不是大家都躲起來了而是人越來越少了,有時就是走上幾個時辰都遇不到一個人又或是聽不到一點響動,有的只有無邊的黑暗和冰冷的石頭。

  要說一點點響動也沒有那只能說這人跑太遠了,像那些在附近轉悠的又或是那些伏地魔們,他們就經(jīng)常能聽到聲響。

  必竟進洞的人數(shù)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隨時都有人被搶或被殺,這唯一能傳出很遠的聲音就是慘叫聲了。

  有時趴著沒事時,要么就半天沒一點響動,要么就突然來那么一聲慘叫聲。

  像這種伸手不見五指的山洞中,每聽到一聲慘叫都是一條生命在消失,時間久了大家也都習慣了,如果很久都沒聽到慘叫聲反而還有點不習慣。

  因為沒人慘叫可能是這周邊沒人了,能聽到慘叫聲說明周圍還有人,這樣多多少少心里踏實點。

  如果幾天聽不到聲音,可能有的人會以為自己已經(jīng)脫離人群很遠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剩下的人都差不多用光了自己的隨身補給物品,這時就是看個人本事的時候了。

  為什么說是看個人本事呢?因為一個人一但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呆久了,心里就會很壓抑,就會越來越絕望,慢慢的這些人就會變的瘋狂,為了能活下去,為了能盡快找到出口,有的人就不會去顧及他人的生死了。

  而得到補給的方法除了到同伴身上找到就再沒其它辦法了,當然同伴是不會主動交出身上的補給的,沒辦法就只能搶了。

  有人采取了偷襲,有人采取了明搶,也有人組團去搶別人的物品,在這個如困獸斗一般的洞穴中,大魚吃小魚的現(xiàn)象隨時隨地都在各處上演,本事大的人可能活得久點,要是又沒本事又心里素質差的就只能論為別人打劫的對像了。

  而被打劫后的人如果能僥幸撿回一條命的話,那也是活不了多久的,因為一但沒了補給,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要么被下一個團體或個人再劫一次,要么就找個沒人的地方靜靜的躺著等死。

  在這三天中,隨著又有新人的加入,那些第一批進洞的人仿佛看到了希望,因為只要有新人加入,那自己就能活下去,慢慢的,這些活下來的人就形成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勢力,他們組織明確分工有序,他們要么十幾人一個團體,要么一兩百人一個隊伍。

  他們的目地很明確,就是大魚吃小魚,能搶到東西最好,搶不到人就安排人員去探路,就這樣,原先第一批進洞的人由原來的十萬人變成了一萬人,第二批進洞的也由原來的十六萬人變成了三萬人,他們各自組隊各自為政,如果能搜索到物資最好,找不到也沒關系,那就找出口吧!

  要說現(xiàn)在還活著的這些人都差不多絕望了,這里面哪有什么寶貝,有的只有光突突的石頭和無邊無際的黑暗。

  如果早知道這里面會是這么個情況,那是打死他們都不會來的,鬼知道這里面會有這么復雜,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來了,除了想辦法逃出去就沒任何想法了。

  沒什么會比生命重要,如果能活著出去他們愿意用所有的一切來交換,哪怕是少活幾年,那怕是出去后給別人做一輩子長工也再所不惜,但這只能是個美好的想法。

  就在這些人想著怎么找出路時,而洞外卻有另一波人想著怎么進去,這波人就是鄭永玉的隊伍。

  當把所有的隊伍都收回來后,又是三天過去了,站在第一個分岔道口的鄭永玉陷入了沉思,剛剛從隊伍反潰過來的信息來看,他們從第一個洞口進去后,按每一個岔口分四十九個洞口算,自己這次探到了第九十八個岔道口就沒路了,這么算的話那這一路探下去就差不多探了四千多個洞穴,可一路上不但沒發(fā)現(xiàn)寶貝,還一個人都沒遇到。

  也就是說從這第一個洞口進去后,后面所有的洞都不是相連的,也不可能從第一個洞口進去又從第一個洞口旁邊的這個出來了。

  之所以沒遇到人可能是那些人進洞前,在第一個分道岔口看到這個洞口有官兵把守所以沒選擇這個洞口了。

  雖然自己這個洞口是沒有人去選,但另外四十八個洞口可是每一個都有人進去的,而且數(shù)量還不少,有二十五六萬人之多。

  也就是說自己現(xiàn)在隨便選一個洞進去都有可能和他們相遇了,雖然現(xiàn)在還不知道這些人是死了還是活著,但只要是遇到活人那就免不了一場惡戰(zhàn)了。

  鬼知道這些人在里面困久了會做出什么缺德事來,沒辦法只能見一個殺一個了,想到這,鄭永玉便傳下命令,所有士兵著重甲進洞,凡是遇到有活著的人格殺勿論。

  就這樣,鄭永玉選了剛剛探完的那個洞旁邊的一個進去了,當隊伍進到第二十三個岔道口時,終于發(fā)現(xiàn)有人了,不過這些人都已經(jīng)死了,不但死了還被剝的干干凈的。

  看來越到里面越危險,那些搶到東西的人一定就在另外的四十八個山洞中,只是現(xiàn)在還不知道他們選了那個洞。

  命令隊伍在第二十三個岔口扎營防守,剩下的人繼續(xù)集中兵力去走完余下的岔口,這種趕鴨子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

  因為每一個洞口進去后都是不相連的,只要選擇了某個洞口就一定能遇到這條路上的所有人。

  隊伍繼續(xù)前進,但這次隊伍沒有了先前的松懈,所有人都握緊了手里的鋼刀,識意到危的士兵他們集中所有優(yōu)勢兵力打前陣,并在每個岔口安排一百人把守著,剩下的人再一個一個洞口去探查。

  這種方式類似于圍獵,而把守每個分岔口的目地除了防止其它洞口有人跑出來偷襲,也是方便后勤補給的一個好方法。

  像這種方法,如果那二十萬烏合之眾能想到的話,那早就把老哇洞翻了個底朝天了,沒辦法這就是有組織和沒組織的差別了。

  當隊伍探到第五十九個岔口,兩千九百一十九個洞口時,變故發(fā)生了,只見一支由五百多人組織的隊伍向鄭永玉的士兵發(fā)起了攻擊。

  這五百多人被困在暗無天日的洞穴中早就快崩潰,之所以能活到現(xiàn)在完全是沒把自己當人了,只要是能吃的,那怕是同類也不放過。

  雖然吃的能解決,但卻沒有照明的火把,因為火把早在進洞后的當天就用光了。

  沒有了照明的火把,這群人就像是一群瞎子,無論做什么事都只能憑感覺去摸索,有時因為吃東西時摸到了別人的大腿咬了一口,繼而引發(fā)一場混戰(zhàn)。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隊伍領頭的就頒布了一條命令,只要不是很重要的事大家就坐著別動,也別發(fā)出任何聲響,免得被別人當成食物或敵人。

  就這樣,這群人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呆了半個月后,眼睛有和沒有是沒區(qū)別的,但聽覺卻出奇的好。

  有一天他們突然聽到遠處好像傳來了悉悉索索的聲音,而且這悉悉索索的聲音漸漸的就變成了清晰的腳步聲時,人群沸騰了。

  這TMD多久沒來新人了,眼看這就快沒食物了,沒想到送食物的這就來了,好像人數(shù)還不少呢!大家心里感嘆到。

  當這聲音傳到領頭的耳朵里時,領頭的立馬就意識到這可能是有團伙出來找食物了,于是立馬就命令這些人向腳步聲的方向撲去。

  當這些人聽到來了很多人時,他們一個個就像打了雞血一般的朝著聲音撲去了。

  因為越先接近敵人就有可能越先得到補給物資,可能是很久沒看到火光了,當最先撲上去的這些人和鄭永玉的士兵相遇時,很多人都捂住了眼睛并蹲到了地上。

  這蹲就蹲下去一大片,看著蹲在地上的這些人,士兵們也懵圈了,如果不是看到他們手里拿著武器,可能還會把他們當成來求救的了。

  說是遲那是快,當士兵們意識到這些人的動機后,士兵們反應過來了,只聽一陣咔嚓聲和慘叫聲響起,還沒反應這來的這五百多人就做了刀下鬼了。

  看著這一地的尸體,有些士兵吐了,說實話,就剛剛的這個情況,如果自己不先動手的話,那等這些人適應過來后,死的就是自己了。

  因為現(xiàn)在的這些人已不能稱為人了,他們不但蓬頭散發(fā)還滿臉血跡,有的人居然還在脖子上掛了兩只同類的手腳,可能這就是他們的能活這么久的原因吧!

  為了減少逗留的時間,防止再有其它人來偷襲,隊伍又調整了防御措施,這次他們準備從洞外調幾塊大的銅鏡進來,只要發(fā)現(xiàn)前方有異動就用銅鏡結陣再反射火把光源,這樣不但能攻擊洞穴深處目標,還能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雖然等銅鏡運進來需要幾天的時間,但這也是目前最安全的辦法,銅鏡不但能當盾牌用,關鍵時候還能當武器用,只要結成銅鏡陣,那對于這些久居地下的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傷害。

  聽到前方隊伍傳來需要銅鏡的消息后,鄭永玉頭都大了,現(xiàn)在這銅鏡可不是便宜貨啊!一塊巴掌大的銅鏡就差不多要十兩銀子了,如果按士兵們說的能當盾牌用的銅鏡那得花多少銀子???

  草……他奶奶的,這么大的銅鏡我上那找去,鄭永玉自言自語的罵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