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齊天野史

第十二節(jié) 元氣(上)

齊天野史 曾是催命鬼 6844 2019-06-18 19:35:34

  毛人被困在水底,體內氣息如重錘般不斷撼動那些聯(lián)動在自己體表的天地元氣,奈何單天長是神體大成的修士,由他架構起來的元氣循環(huán)網(wǎng)絡又怎么是毛人這小小的元嬰初期修士能突破的。神體及以上級別的修士常常把元嬰稱為赤子,所謂赤子便是赤條條的幼子。試想一個成年的職業(yè)木匠打造了一間堅固的木屋,那這木屋有沒有可能被一個三兩歲的小孩兒給拆掉?

  答案是有可能。因為要看這是誰家孩子。普通人的孩子三兩歲拆房子不可能,但是龍呢?偏偏在這個比喻中,毛人就是龍家的孩子。哦不,應該說是白蟻家的孩子,因為白蟻吃木頭,既然拆不開,可以吃掉它呀。

  毛人舉一反三的速度絕不比任何人慢,緊張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之后,他忽然就想到,骨鰓能在水中呼吸這很讓人欣喜,但骨鰓本來是干什么用的?毛人忽然就反應過來,立即停止了體內元氣對體表加鎖的攻擊,而后瞑目內視,瞬間入定,把全身能量集中到骨鰓上面。兩組骨鰓的基礎神經(jīng)束忽然就分出一條緩慢生長起來。

  這個過程他可以說駕輕就熟,隨著后續(xù)能量的不斷供給,速度慢慢加快,兩條觸角在他神竅腔體內壁的皮膚下面快速生長,不片刻就延伸到了孔竅的外口。似乎是源于一陣無來由的恐懼,毛人此時卻忽然停了下來。他腦袋里面在仔細計算,確認體內能量足夠自己按構思施為,確認這個構想的可行性。他一遍遍地回憶著骨鰓吸收元氣時的局部感受,一遍遍回憶當時架構上丹田時的過程,一遍遍地確定他下面想要建立的是什么樣的經(jīng)脈。直到他確認毫無遺漏,很久都沒能再想起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這才再次開始催生經(jīng)脈觸角。這個停頓似乎時間太長了點,但他似乎駕輕就熟,也似乎是一種習慣,似乎他生來就如此謹慎一般,同時似乎很沒有必要。

  催生經(jīng)脈不是簡單的事,并不像某些神魔評話里面寫的,只要按照某本秘籍上記載的功法運行真氣就能吸收天地間無所不在的能量。胡扯的東西當成熱鬧看可以,但是真的無法說服任何人,也不能代表宇宙中某個世界就真的有可能存在這種事情。體內外的元氣共振和交換如果真的那么容易達到,那現(xiàn)在滿天飛得都是修士了。

  萬界之中從來也沒有一種什么固定的運功心法存在,真正的修煉依靠的都是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結合自身特征?;驹硎莻€修士就知道,方法這個東西就是因人而異的,一般都是師父幫著徒弟一點點研究出來的。因為人體固然是大同小異,但也絕不能一概而論。按照一個固定的鏈路構建丹田而不顧及自身機體結構獨有特點的話,不會造成把身體結構改造得適合高深功法的結果,只會把人練死。那種理論叫物本論,是讓人去把自己改造成世界,不是讓世界接受一個獨特的“人”,最后的結果就是把人變成非人的東西,那就失去了人修煉的意義,因為自我對身體的認定是自我認定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為他們從世界中的普通物質中演化出來,然后變得和整個世界越來越不同。修煉,就是在加速這個變得不同的過程,換句話說,修煉是加速進化的方式。

  所以物本論導致的只能是人的退化,無論最后多么強大,終究是退化。所以修煉這件事是絕對人本論的。首先要知道我就是我,而后要知道我不能不是我,最后要知道我怎么么才能變得越來越是我。所以修煉最終要解開的謎題就是“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所以無論使用什么方法去修煉,其目的都是提升我——我之不同既是我之特有,真正要修煉的就是這些和通常情況不同的獨有之處,也就是特點。每個人那些生來與眾不同的地方加在一起就是他這個個體獨有的進化方向,所以如果有一種功法要通過磨滅這些不同之處來進化……這不合邏輯,不僅僅是悖論的問題,這實際上是荒謬的。平話中的修煉體系不合理之處也在于此,他們是物本論的,在修煉這個問題上是和事實背道而馳的,這就是他們?yōu)槭裁纯雌饋砟敲床磺袑嶋H。

  萬事萬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不能想當然耳。事物的演變與躍遷也必定是有原因和方法的,實踐和總結才是驗證真理的基礎方法。人做的一切事情都需要使用一定方法,木匠蓋房子是這樣,鐵匠打兵器是這樣,甚至每個人吃飯喝水都是這樣——總要拿個杯子碗來吃喝吧?這就是方法,吃喝的基本方法就是拿杯子碗先裝起來再吃喝。更深幾層,修士催生一條經(jīng)脈是一個極其復雜和精細的過程,幾乎是要求絲毫不能差錯的,這里面的操作方法多種多項,復雜至極,不是一本秘籍就能完全解釋的,也不是說這本秘籍在玉簡上刻了十萬八千字就能講清楚的。你的玉簡是一萬年以前刻的,可那時候我都沒出生呢,誰決定的你那功法就一定適合我?這不胡說么?可倒是不用付什么責任,隨便唄,是不?

  所謂丹田,也就是新生經(jīng)脈,構建它有三個主要基礎操作。分別是心、肌、衍。

  首先是心跳的控制,要基本保證在自身深度睡眠時的速度上,太快太慢都不行,要保證血管運送營養(yǎng)的速率是平穩(wěn)持續(xù)而綿長的。經(jīng)脈的生長一般都很慢,具體過程很復雜,很難用“三次思想大潮”之前的名詞來描述??傊貉h(huán)系統(tǒng)是基礎中的基礎,而在清醒的情況下控制心臟以深度睡眠時的速率跳動就是最基礎的功法。凡間的練氣士和武者則一生都會把這種修煉當成主要科目。

  其次是肌肉的蠕動和無肌肉部位在近端肌肉帶動下的搐動,它的目的是擠壓目標區(qū)域的一條或者一片血管,形成來回的血液流動,把營養(yǎng)和廢棄物進行搬運交換。新生經(jīng)脈的生長需要的都是特定營養(yǎng),沒有足量的血流供應是一定不行的,但是如果供應太快就會使營養(yǎng)在進入指定部位前被沖走,降低效率。所以精細肌肉蠕動是對心臟供應血液的補充控制方法,是一種保證和直接操作。

  再次是周邊神經(jīng)的衍生觸感網(wǎng)絡,它必須是圍繞著新生經(jīng)脈的新生路線先行布設好的,因為新生經(jīng)脈的生長要靠著這些本有經(jīng)脈一次次的不停刺激新生突觸前端來實現(xiàn)的。實際上新生經(jīng)脈的觸感并不是由它本身傳遞回大腦的,新生經(jīng)脈的組成和本有經(jīng)脈幾乎完全不一樣,它本就不是用來傳遞觸感的東西,更類似一個獨立的器官。所以一條新生經(jīng)脈旁邊一定伴生一條本有經(jīng)脈的衍生脈絡和一條血管衍生脈絡,三者合一才能稱之為一組丹田組成部分。這就是為什么在“三次思想大潮”之后,丹田被稱為“集束神經(jīng)節(jié)群落體系”的原因。

  丹河、丹井在建立初期實際上都算是丹田的衍生物,是在后期修煉的過程中逐漸改變形態(tài)和功能后才能完整建立一個元嬰體系的。元嬰圓滿的標志就是丹田體系越過丹井,沿著本有經(jīng)脈擴展進入整個本有經(jīng)脈脈絡體系之中,也就是全身的經(jīng)脈完全丹田化。此時這個“赤子”才算是長大了,有了完善的從大腦衍生出來的“神”系統(tǒng),從法體進化成了神體。從而也才可以正式開始“神”系統(tǒng)和“體”系統(tǒng)的融合,也就是化神合體的階段。

  再下來,丹田系統(tǒng)也就是神系統(tǒng)會沿著周身的血管衍生繼續(xù)進入每一寸血肉,最最重要的是要進入骨骼,或者說要完全連接骨髓就必須要進入血管。這里的進入血管可不是附著在血管之上,而是在血管里面代替掉血液。凡是血管能連接的地方最終都不再由血液供給養(yǎng)分,而是由丹田系統(tǒng)直接供給天地元氣。從肌體到骨骼,其能量傳導方式的頻率要完全達到與天地元氣的共振。完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俗稱脫胎換骨,完成以后便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天體修士,而完成這一目標的標志就是度過雷劫。

  所謂雷劫,不是天上打雷劈人。天上有雷劈到了人,那叫倒霉,不叫渡劫。也可能是有人得罪了什么大人物,人家遠程控制天象來找麻煩了。也不是沒有另一種可能——自虐著玩玩。

  天心不動,人心自搖。天體證道,人雷自生。天體完成以后,修士體內的元氣運行方式會有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從原先的同頻反向共振在短時間內轉換為環(huán)式協(xié)頻同向共振。這東西解釋起來是不可能的,天體以上的修士都已經(jīng)進入了自修階段,天底下就沒有兩個同樣功法的天體修士。如同人的指紋沒有相同的一樣,丹田也沒有相同的。天體修士本身滿身都是丹田,哪有可能一摸一樣,這東西差一點都能讓功法差出十萬八千里去,實在沒法解釋。

  不過劫雷的產生可以解釋。天地元氣的振動頻率是不會變的,而強大修士在改變自身元氣振動頻率的時候,體內海量的元氣與體外天地元氣發(fā)生交互和摩擦,用“三次思想大潮”之后的話來說:這會發(fā)生劇烈的放電現(xiàn)象。所以有人渡劫的話確實不要靠近他——周圍沒有東西的話,那些電就是靜電,如果有東西的話,那就會變成“雷”。雷這東西,兩邊的導體都算是被它劈中了,誰都沒好。所以如果不是想同歸于盡的話,最好不要到外空間去看天體修士渡劫,那是真的損人不利己。

  天體大成,度過雷劫。修士的目的就是要把環(huán)式協(xié)頻同向共振轉換為連鎖同頻同向共振,向著道體進發(fā)。因為目前無法解釋什么是天地元氣,所以無法解釋連鎖同頻同向共振的工作原理??梢悦枋龅氖?,當修士完成這一轉換過程的時候,他體內元氣的工作原理和狹義空間存在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此時修士的強大超乎凡人想象,在原生空間中,對這個修士來說是沒有距離概念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理論上這個空間中的所有生物在這個修士面前都沒有任何隱私,無論身處哪里。

  在“三次思想大潮”之后的二到五百年時間內,都算是新時代的初期,那時絕大多數(shù)科技文明世界的凡人們都認為第四個空間維度建立在時間基礎上。直到很久之后,各個空間先后發(fā)現(xiàn)了投射量子的存在,他們才弄明白,其實真正的第四維度是建立在空間震動基礎上的,這確實需要用時間為單位來計算,但絕不代表第四維度就建立在時間之上。世界上根本沒有時間這種物態(tài)存在,他是單位,就像長度,寬度,體積一樣。它是用來丈量過程的單位,它的刻度分為秒、分、時、周、月、年等等,而在真正超級發(fā)達的科技文明中,丈量過程的刻度都是各不相同的。

  造句作為類比:1、這根棍子長達325厘米。2、這個過程久達568秒。

  修士修成道體之后,會迎來修煉中最大的一個所謂瓶頸——破界。

 ?。榱私忉屍平?,寫了一段廢話,下面的一段內容看不懂的可以跳過去。)

  還是用“三次思想大潮”之后的話來說吧——他們要尋找投射量子,也就是尋找古代人說的虛空本源。所謂虛空絕不是虛無的空間,事實上它就是第四個維度本身,也就是投射量子的來源地。第四維度完全由投射量子組成……這么說可能不對。或者說第四維度中的物質……也不對。第四維度的基本組成元素是投射量子,投射量子在不同三維空間的場作用下會發(fā)生間歇式的質變,或者也可以說很多投射量子在第四維整體場作用下,在不停地形成新的三維空間……也可以說組成第四維度的基本元素是投射量子,同樣也是三維世界。因為三維世界就是投射量子在共振作用下形成的……勉強叫做物理量化狀態(tài),可能這么說比較有代表性?;蛘呖梢哉f第四維度根本不是投射量子的來源地,而是說基本量子本身是奇點的變態(tài)形式或者說過程性立體物質化形式?;玖孔釉诔晒M行時空式振動以后就會再次質變,轉化為投射量子。投射量子……好吧,投射的意思不是說物理上的相互投射,而是在過程上的投射作用,或者說基本量子是無法以過程形態(tài)來存在的,它必須或者說本身的運動方式就是不斷在奇點和它自己之中來回轉變,這種轉變的數(shù)量是正無窮的,其實也就等于零,因為無論怎么轉變它仍還是奇點。這里要再次重申,第四維度不是時間,不是時間,不是時間。第四維度是振動,或者說投射。這么說吧,要把基本量子從奇點之中固定出來,就得讓它產生過程性投射,也就是空間形式上的單向循環(huán)投射,或者叫旋轉?這種單向投射在奇點的作用下可以昰鏈式的反應,多條或者說無窮條反應鏈之間又會交互產生連鎖反應,也就是說奇點在它“周圍”制造了一個無窮層數(shù)的“過程網(wǎng)”,這就是宇宙。好吧,還是不對,首先量子這個名稱就不和邏輯,按照這么說其實每一個量子都是奇點,但是在三維世界中是沒有奇點的,或者說三維世界就在奇點之中。而四維世界實際上就是奇點本身,它無窮大也無窮小,無窮長久也可以說無窮短暫。奇點本身是恒久的也是瞬間性的,瞬間性的奇點就是所謂的量子,也就是空間的基本單位,恒久的奇點就是所謂的宇宙,是空間過程的總量。怎么說到宏觀上去了?所謂的量子有四個……不是……是八個類型,其實這里說的量子并不是量子學中的量子。換個自創(chuàng)的名字吧,叫基子是不是有點怪異?還是叫奇子吧,畢竟它是奇點構成世界最基本的變態(tài)形勢,也早就有人提出了這種叫法。

  奇子本身,是奇點的變態(tài)形式,一共有兩種原始形式和兩層結構,兩種原始形式分別是正奇子和反奇子,第一層基本結構包含:正奇子捕獲正奇子形成的正質奇子、反奇子捕獲反奇子形成的反質奇子、正奇子捕獲反奇子形成的正量奇子、反奇子捕獲正奇子形成的反量奇子。這是一級投射狀態(tài),標志著整個過程性結構開始構成。這一階段的粒子不會相互抵消,因為他們只是處在一種性質上相對的狀態(tài)下,但卻沒有形成質量,也就無法產生力。奇點本身就是無窮無盡的奇子,奇子和奇點本來就是一回事,所謂奇子本就是對奇點四種基本狀態(tài)的命名。

  質奇子是偏向于物質化的存在態(tài),量奇子是偏向于概念化的能源態(tài)。首先要說明,正質奇子和正量奇子如果結合,會產生質與量無法相對參照的結果,兩個質與量奇子不能完成投射,會瞬間瓦解成四個奇子,反之亦然。所以正質奇子只能包圍反量奇子進行單向循環(huán)投射,換句話說正質奇子依照反量奇子的概念進行了自身的量化,也就是它的本身構成了一個具有過程性的結構,實體性的質量化了,這種結構叫做正質量奇子。同理,反質奇子包圍正量奇子形成反質量奇子。這是第二層結構,也是二級投射狀態(tài),標志連鎖投射過程開始。在這一階段的粒子仍然是奇子,他們的質量只是一種單純的存在,相互之間還沒有開始作用,仍然不產生力。

  正反兩種質量奇子,才是量子,是物質質量的最小單位。量子本身之間原本不存在力的關系,它們都是獨立的平衡個體,沒有交換的本能。但是奇點內的空間屬性使他們以極限空間速度在不停運動,這才會產生相互撞擊捕獲的情況。因為量子都是由正反質奇子和量奇子以內外結構構成,而正反質奇子和量奇子本身具有結合性質。也就是說正反量子在相撞的一瞬間,除了把自己撞碎成本來的基本奇子之外,還可能形成內部四個質奇子和量奇子的質與量的交換投射。比如正量子撞上正量子,其中一個量子內部的反量奇子與另一個量子外部的正質奇子進行了一部分的質量投射,同時自身余出的另一半投射也在對方身上完成,兩個正量子就這樣相互捕獲了。因為正量子外部是正質奇子,在空間上大于內部的反量奇子,所以兩個正量子結合到一起之后,質一定遠大于量,這就導致外部的正質奇子不斷想要捕獲新的反量奇子以達到質量平衡,這就是引力。所以,正量子與正量子互相捕獲構成強引力子、反量子與反量子相互捕獲構成強斥力子、正量子捕獲反量子構成弱引力子、反量子捕獲正量子構成弱斥力子。這是三級投射狀態(tài),標志著連鎖投射的初級階段。

  引力子和斥力子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于他們的所有上級粒子,他們是真正的空間結構體,是純粹的物質,已經(jīng)不能夠互相結合。因為他們此時處于最松散的基本物質結構狀態(tài)下,能量性質是不平衡的。一旦相互結合,正反質能相互抵消,會迅速瓦解物質結構,釋放掉所有能量,本身也就消弭于無形散落成基本奇子了。但他們能捕獲上一級的粒子,原因也就在于它們的能量不平衡,需要基本量子來進行補充。這四種力子分別捕獲正反量子,構成質量大于基本量子一個幾何級數(shù)的八種基本粒子,這標志著第四維空間的成型。

  因為引力子和斥力子本身所具備的質量不平衡量與基本量子的質量并不同等,導致了八種基本粒子都具有和力子相反的力。八種基本粒子必須相互結合以達到質量平衡,徹底穩(wěn)定下來,這就有了六十四種物質世界基本粒子。但是質量的平恒帶來的是質奇子和量奇子不能被永久固定,平衡的質量使得基本粒子隨時會松散開來,之后再去撞大運結合成新的基本粒子。而這六十四種基本粒子也可以稱為三十二對基本粒子,它們在空間中一旦正反相遇,就會立即瓦解質量結構,釋放所有能量到外部,變成——光。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上帝,因為從第一天開始,光,就不是上帝給的。

  六十四種基本粒子的相互再結合形成了我們這整個宇宙中的所有事物。而層疊平行世界則是奇子做時空性投射振動時產生的共振的產物。從奇點到基本物質量子的產生,基本上是在無限趨近于零的時間內完成的,因為理論上奇點的質量是無限的,那么奇點能產生的奇子就是超越無限的,因為用來測量奇點質量的量子是無限的,而量子是由四個奇子組成的。這就是奇點,它的存在就是悖論性質的,所以也可以說奇點是不存在的,一瞬間都沒存在過。奇點在過程之外。奇子在過程之中,或者說就是過程本身,所以奇子是過程性投射的開端,奇子的運動最終都變成了過程性投射運動,這種運動本身就是振動性質的。共振的奇子本身都是奇點,也就是說奇點無處不在。所以有多少個奇子就有多少個過程,這些過程都是從奇子開始的,也都在起點之內,所以既然奇子有無數(shù)個,那么過程就有無數(shù)個,也就代表著世界有無數(shù)個。

  好吧,上古七佛說的對,都是夢幻空花泡影。放棄吧,一千年后再討論平行世界成因這個問題吧??傊?,破空修士需要去感應的東西就是力子,也就是古人說的虛空本源元素。感應到原生空間的力子之后,就可以擴大狹義空間中的感應范圍,感應到一定量的力子之后,就能夠讓身體中的力子和體外力子產生共振,當共振的時間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多層空間中的力子,這時只要找準空間特征,就能破開空間,借著力子的引力和斥力破空間飛升而去。此時,便是所謂的成仙。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