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云整頓好了兵馬,挑選出三萬精壯之師準(zhǔn)備出征。
李昭早就在路邊等候。
自進了大興城后,李淵給了李昭很高的地位,但女子出征畢竟有諸多的不便,她也就被嚴(yán)令出入軍營。
李昭穿著一身的紅袍,馬背上掛著他的雙刀,一個身體略顯臃腫的男子一手牽著馬,一手握在腰間的長刀上虎視各方。
李智云粗略的一打量,就知道這個人有幾分的武藝。
兩人一見面,李智云便問那男子是誰。
“這是我的家奴馬三寶,自從起兵以來常常護衛(wèi)在我的身旁,因為他出身卑微,所以你沒見過?!?p> 李昭說完,李智云氣的拍了一下腦子,他又把這事忘了。
李智云派人傳消息給姚思廉,讓他統(tǒng)計軍營內(nèi)原出身為奴仆的士兵的數(shù)量。
李智云就此說道:“你既然懂得武藝,就來我的軍前做個統(tǒng)兵吧?!?p> 馬三寶聽完,拱手一行禮拜謝道:“多謝大人好意,在下只想護衛(wèi)小姐。”
李智云聽完也沒有再強求,他示意王君廓可以帶兵出發(fā)了。
“哎?”一旁的李昭沒反應(yīng)過來。
他拉住了李智云的衣服,不滿的說道:“我這次是來跟你出征的?!?p> “后宮可是重中之重,父親大人既然托你保護好,你怎能擅離職守?萬一出了一丁點的差池,那可就是追悔莫及了?!?p> 李昭一聽,嘴角微微上揚,她小聲的說道:“我好像記得在某個夜晚……”
李智云連忙示意她住嘴。
李昭只是在問到底帶不帶她出征。
“可是后宮……”李智云面帶猶豫。
一陣沉默過后,李昭想了想說道:“要不咱倆換換,你去保護后宮,我?guī)е巳ソ藴绾闻巳???p> 李智云還沒有說話,他周圍的小兵聽了紛紛的翻著白眼,心想,得了吧,讓我家將軍去保護后宮……那以后再也不用保護了,因為已經(jīng)失去了保護的意義。
如果這話讓李智云聽到,他一定大罵,你一定是個世人!
此時的他心里很難受,要是李昭跟著去,因為他一個人,原本一些做一樣的東西,現(xiàn)在得做兩樣了。
可也沒有辦法……
……
“一個女孩子家整天打打殺殺……”路上李智云小聲的嘟囔。
“不然呢?”李昭抬頭有些無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夫教子?”
“沒有比上戰(zhàn)場殺敵更能證明氣概的,我只想讓世人知道……男兒能做的事女兒一樣能做……”
李智云聽了,久久的未開口,現(xiàn)在女子的地位沒宋朝之后低,但受到生產(chǎn)力的影響,普通家庭女子所織的布完全沒有所耗得糧食多,因此孔老夫子才說,唯女子和小人難養(yǎng)也。
李智云將事情的根本說了出來。
李昭聽后,微微一愣,轉(zhuǎn)而她哈哈笑道:“我只會打打殺殺。”
李智云卻知道一扇門被打開了。
……
當(dāng)天晚上,李智云在平地處安營扎寨。
他看到屬下傳上來的消息,內(nèi)心是蒙圈的,何潘仁原為西域胡人,因不滿隋帝的統(tǒng)治揭竿而起……看來造反不分國界。
李智云放下情報,心中想到,一個胡人不讀圣賢書,不足為慮,旦夕可滅!
他挑選出了五百精壯之士,約定今晚子時前去截營。
命令剛剛傳下去,忽然探子來報,何潘仁的使者來了。
李智云命將人帶上來。
使者是一個瘦瘦的男子,他一進到大帳內(nèi),向李智云深深一拜,說明了來意。
原來,何潘仁這才知道李淵取下了大興,他只是不滿隋朝的統(tǒng)治,并不敢和李淵作對,因此特地前來投誠。
李智云看何潘仁的血書,見到字里行間透露出真誠,不像是假的樣子。
可李智云一想,凱旋這么大的事,肯定又要召開朝會商議一下,他作息和古代嚴(yán)重的不符,那還不要了他的命?
李智云腦子一轉(zhuǎn),很快有了主意。
他對來人說道:“我只是這次出征的副將,你的信我暫且收下了,明天稟報了將軍就給你答復(fù)。”
在使者被帶下去休息后,李智云趕忙往李昭的大帳內(nèi)趕。
遠遠他就看到,馬三寶持刀侍立在一側(cè)。
說明了來意,李智云進到了帳中,快速的說了一遍。
“立下了這么大的功勞,說不定父親一高興又讓你出征了……”李智云一臉的真誠。
……
來回不過三日,李智云便收降了何潘仁的五萬大軍。
來到了大興城下,李智云以留下安撫士兵為理由,拒絕進入城中。
李昭也沒有阻攔。
第二天的朝會,李淵因李昭擅離職守為一罪,功過相抵,即不賞賜也不懲罰。
李昭一拍手……得……白忙活了!
不過,女將軍招降賊將的故事,早成為了一樁美談,在坊間流傳開了。
……
時間轉(zhuǎn)眼間來到了十一月中旬,到了楊侑登基的日子,李淵下令,大興城內(nèi)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到場,并讓李智云安排十萬兵馬進駐大興戒備。
那日醉香樓同李智云交手的大漢,大興豪俠史萬寶,此時是李智云的護衛(wèi)隊長,并沒有得到朝廷實際的任命,因此李智云便留下他來守護自家。
當(dāng)日,祭拜天地眾神和隋氏祖祠已畢,李淵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楊侑下令以李淵為假黃鉞、使持節(jié)、大都督內(nèi)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從此之后朝廷內(nèi)的一切大事小事,都要先問過李淵再向他稟報。
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懂什么?還不是前一天,早有人教會了他。
在說完了主要的事,楊侑又下令,李智云為蜀王統(tǒng)領(lǐng)蜀地四十郡。
李智云聽到這個任命當(dāng)時就蒙了,這不是打白條嘛?而且還是無限期的打白條……
蜀地自古以來雖有天府之國之稱,但這個時候的蜀地的土地多被世家大族所兼并,人民不事生產(chǎn)而畏懼鬼怪,傳說,路邊經(jīng)常蹦出個小鬼來就把人給拖走了。
蜀地現(xiàn)在是窮的窮死,富得也整天提心吊膽。
更何況北邊的魔王朱璨虎視眈眈,一心想將蜀地收入囊中。
李智云曾估計過,少了五十萬人打不下蜀地來。
李智云手下大將不夠,兵力劃分不出去,導(dǎo)致他現(xiàn)在兵力部署混亂不堪,到處都是統(tǒng)兵督尉,而沒有實權(quán)。
即使是打下來了,也沒將領(lǐng)可以守備。
再說了,有那么多的兵力他還不如跑去洛陽跟王世充、李密死磕……說不定還能抓來兩個瓦崗豪杰。
李淵雖被封為了唐王,但他加冕的日子卻并不在今天,李智云一打聽,原來是段綸請來了高人,幾天之后就到。
李淵想請高人為自己祭祀,也好增增福氣。
正好趁這個時間,李智云打算和自己的父親商量商量,來點實際的封賞……比如洛陽嘛……他就感覺挺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