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一個小小修鞋匠的商業(yè)帝國

一個小小修鞋匠的商業(yè)帝國

金猴56 著

  • 現(xiàn)實

    類型
  • 2019-06-09上架
  • 319379

    連載中(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第一章 進山打柴

一個小小修鞋匠的商業(yè)帝國 金猴56 2983 2019-06-08 16:40:40

  盛長斌將自己小的身板,隱藏在一叢茂密的野草中,眼睛死死地盯著前方五六米的一處雜樹叢,手持著一把特制彈弓,彈弓架是用鐵木削(一種硬度似鋼鐵的長生樹木)制作的,彈弓架稍栓著兩根長約二十公分的大號的醫(yī)用橡膠管,橡膠管的另一端分別拴在一塊一寸寬兩寸長的軟牛皮上。此刻,軟牛皮里包著一顆堅硬的石子,盛長斌一手捏著軟牛皮,一手呈八字形握著彈弓架,斜著眼瞄準前方。

  對面的雜樹叢,樹梢輕輕地搖動著,突然一只色彩斑斕的錦雞,扇動著寬大的翅膀,拖著長長的尾巴,從雜樹叢中飛起,說時遲那時快,盛長斌舉起彈弓,拉長筋,“啪”的一聲,石子飛出去準確地射中了那剛剛起飛的錦雞的頭部,只聽“噗”的一聲,那錦雞便栽了下來。盛長斌從茂密的野草中站起來,向前方雜樹叢跑去,撥開樹叢,將被擊中的錦雞提起來,在手上試了試,約莫一斤多,他那稚嫩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盛長斌今年十二歲,家住山腳下的野豬坎村,家里長期癱瘓在床的爺爺,于兩個月前去世了,目前家里現(xiàn)在只有父親盛光祖、母親張秀蘭和他三口人。盛長斌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六歲就被父送到村小學上學。那時爺爺還沒生病,家境較好,爺爺見幼小的盛長斌,對斷文識字有極大的興趣,就督促他父母早點將孩子送去學校,或許將來堪有大用。所以盛長斌上學的年齡要比一般農(nóng)村的孩子小很多。在他們那個比較邊遠的山區(qū),一般農(nóng)村的孩子普遍上學年齡在九歲、十歲。

  盛長斌上學后,立即表現(xiàn)出特殊稟賦,有超強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新課本發(fā)到他手上不久,他便將課本上的知識全部學完,很多知識都是無師自通,比如拼音老師剛剛將聲母韻母講了個開頭,他就已經(jīng)學會了全部,學校根據(jù)他掌握的知識程度,不斷地給他跳級,五年的小學他只上了兩年就畢業(yè)了。

  八歲時,父母有送他到縣里上初中,上初中時,他同樣也是連續(xù)跳級,三年的初中他僅讀了兩年就畢業(yè)了。十歲時升入高中,讀了半年就跳到了高二,在即將畢業(yè)時,家里遇到橫禍,最愛他的爺爺一天耕地回家,路過一個懸崖峭壁的路口時,被坡上突然滾落下來的一塊巨石砸得奄奄一息,送到縣醫(yī)院搶救了一個半月才脫離危險期,在醫(yī)院治療了大半年還是落得個高位癱的后遺癥。

  盛長斌剛上學時家境較好,但那也只是與村里的其他家庭相比而言,其實家里并沒有多少積蓄,所以一旦家里有一人重病,不出幾天就會把家里的積蓄耗干,更何況盛長斌的爺爺是從鬼門關被拖回來的,又在醫(yī)院整整耗了半年,所以早就將家里的錢財用得干干凈凈,不僅如此,還借了大量的外債。爺爺?shù)闹夭?,很快就將這個家庭從較富裕拖入了貧困,這樣以來家里實在付不起盛長斌的學費,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只好戀戀不舍的退學回家,幫襯著家里討生活。

  爺爺高位截癱,在醫(yī)院并沒有多少治療辦法,住在醫(yī)院里又特耗錢,一家人商量后,將爺爺接回家,用草藥等土辦法進行治療。爺爺回家治療后,與在醫(yī)院相比少了很多花銷,但總歸要治療,要治療就得有花銷,此時的家里已經(jīng)家徒四壁窮的叮當響了,需要花銷,就又得借債,所以大債不再借了,小債還得繼續(xù)借,越借債家就越窮,一家人已經(jīng)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這種令人絕望的狀態(tài),直到兩個月前爺爺去世后,才有所好轉,至少外債不再借了。

  盛長斌十歲半高中肄業(yè)回家,幫著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及家務。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主動承擔起家里的柴禾的采集,田地里農(nóng)作物成熟的時候,他將田地里農(nóng)作物的莖桿收攏曬干搬回家做柴禾,而家里越冬的燒柴還必須要到山里去打。進山打柴時,他還會順便用彈弓打一些飛鳥、錦雞和小動物,給家里的一日三餐增加一點油星。而彈弓的使用,是他近幾個月學會的一項新本領本領,其師傅是同村一個小姑娘城里的表哥。三個月前,小姑娘的表哥到她家走親戚,這“表哥”比小姑娘僅大一歲,特不喜歡與人打堆,總是握著一把彈弓在房前屋后的打轉,看見小鳥就一彈弓過去,也不知道這一彈弓射到哪兒去了,總之是驚得房前屋后的小鳥們一陣亂叫和狂飛。

  小“表哥”雖然技術臭,但該技術的本身卻深深吸引了盛長斌,那幾天他只要有空便膩在小“表哥”身邊,看他射擊,幫他尋找石子,小“表哥”走時,便將使用的那把彈弓送給了他。從此他便迷上了這項技術,天天練習,細心琢磨,加上他聰明伶俐的稟賦,不到一周便徹底掌握了這項技術,不僅射得準,而且射得快,換石子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三快”絕技。掌握了這項技術后,他幾乎每天都會打幾只飛鳥下來,拔凈羽毛,開腸破肚洗凈血水,拍一塊生姜,撒上一撮鹽,拿到鍋里蒸熟,當菜下飯。而吃不了的,便抹上鹽掛在土灶上烤干了,以備沒有菜時抓一只下來煮了下飯。但好景不長,由于小“表哥”送給盛長斌的就是一把舊彈弓,加上盛長斌拿過手后,使用太過頻繁,彈弓皮筋不堪重負,在一次射擊時,終于斷成幾節(jié),彈弓徹底罷工。

  沒有彈弓可用,原本情緒高昂的盛長斌,就像一個被捅破了的氣球泄了氣,整天無精打采。眼見著熏干了小鳥,被吃得所剩無幾了。盛長斌心急卻沒有別的辦法,直到爺爺去世以后,一家人在清理爺爺?shù)倪z物時,盛長斌在一堆雜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根長達近一米的大號醫(yī)用橡膠管,這可能是爺爺從醫(yī)院帶回來的東西。盛長斌見了橡膠管,如獲至寶,他利用這根橡膠管子加上在后山砍下的一根鐵木削樹枝,制作了一把嶄新的彈弓。有了新的彈弓,就不愁沒有“肉”吃了。時值深秋,家里的柴火已經(jīng)不多了,于是盛長斌決定進山打柴,為越冬做準備,順便打些飛鳥和小動物帶回家。

  盛長斌把錦雞拴在一根繩子上,這根繩子上已經(jīng)栓了五、六只飛鳥和一只野兔,栓好后他將這一串戰(zhàn)利品斜挎在左肩上。他檢查了一下這次進山的裝備:腰間右邊橫插著一把磨得雪亮、透著青光的柴刀,左邊是一個黃帆布做的類似城里人裝錢的腰包,里面裝有二十幾顆大小差不多的石子;右肩上斜挎著一個用黃帆布縫制的挎包,外面蒙了一層結實的油布,主要用來防水,里面裝的有打火機、油布抱著的火捻子、一個舀水用的小鋁碗,油布包著的兩個烙餅和幾塊咸菜還有一小包食鹽。腰間圍了一根纏了幾圈的食指粗細的繩索,繩索的一頭栓著一個小巧的鋒利的龍抓手。

  進山打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里一般都是青壯年男子來做,幾乎沒有婦女和小孩參與,因為山里有各種險情,野獸成群,山路途崎嶇,一旦出現(xiàn)險情婦女和小孩根本應付不了,所以村子里還沒有一個婦女或小孩上山打過柴,如果不是家庭環(huán)境聚變,盛長斌也不可能上山打柴,即使這樣盛長斌的母親,每次都要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走得太遠,要他快去快回。盛長斌當然不能當面與母親作對,面對母親的囑咐總是笑瞇瞇地答應:“好、好.....”

  但是,他心里明白在山腳下根本打不到柴,只有深入大山里面才能打到真真能越冬的好柴禾,當然,他進山也要格外小心,進山之前就做好了應對各種能夠想到的險情的策略,加上他練就的快速上樹本領和彈弓“三絕技”,他自信只要不出大錯,一般險情還是能夠從容應對的,盡管他已經(jīng)進山多次,還沒有遇到過一次險情。

  他沿著一條極為狹窄的山澗小路,往山上走著,他抬頭看了看還看不到山頂,但再走六個多小時,翻過這座山峰,在這座山的背陰西面山腳下,有一大片極易燃燒的雜樹林,每次進山他都會在哪兒砍柴,那是一大片砍不盡的柴禾林子。雖然是深秋,但山里這會兒烈日當空,火辣辣的太陽光,把山邊上的野草野花曬的淹頭搭腦無精打采,往前走了一個多小時,盛長斌的背心就被汗水濕透了。今天一大早,天剛剛蒙蒙亮,約莫四點鐘,他就收拾好行囊出門進山了,目前已經(jīng)在山里走了八、九個小時,翻過了一座大山。

金猴56

謝謝閱讀,你的喜歡就是我創(chuàng)作的動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