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一,蔴城縣去往武昌府的官道上,一臉華麗的馬車正徐徐前行,馬車四周,葉鷹領著傾云院的五名護衛(wèi)一路護送。
車廂內(nèi),劉承祐閉目養(yǎng)神,腦中不斷默記著前些日徐渭寫下的數(shù)千字八股經(jīng)義。
其對面坐著的,正是徐渭。
說來這徐文長也是狡詐,他知劉承祐雖然不擅長八股,可一篇文章是好是壞卻還看得出來,故而代筆時并未放水......雖沒有放水,可作文之時卻不吝辭藻,故意將文章寫的冗長。
原本一篇八股經(jīng)義,大概只需三百字左右便足以,可徐渭卻硬生生把每一篇應題八股都寫足了千字,如此做法,卻是有意想讓劉承祐在鄉(xiāng)試正式開始前背不下來,這樣一來,屆時落榜可就怨不得他徐渭了!
車廂內(nèi),只見徐渭掀起竹簾朝外頭看了看,隨即說道:“劉家小子,你看外頭的山水多好,炎炎仲夏,何必一直悶在車里頭,還是與老道我一并下車逛逛去吧......”
這一路上,徐渭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劉承祐說著話,片刻也不消停,不斷出言擾其思緒。
“徐師鬧了一路,學生已一再忍讓......適可而止吧。”,只見劉承祐睜開雙眸看向徐渭,淡聲警告道:“若徐師再出言聒噪,便請下車與葉鷹同乘一騎。”
“哼!”
徐渭被劉承祐一口道破心思,沒好氣地冷哼了一聲,隨即暗自腹誹詛咒道:“鄉(xiāng)試不比院試,入場前還需好一番折騰。文宗圣人若開眼,就請罰此獠臨場將腦中經(jīng)義盡數(shù)忘卻,鄉(xiāng)試落榜!”
~~~~~~~~~~
八月初五,離鄉(xiāng)試第一場只剩下四天,熙熙攘攘的武昌府城內(nèi)已擠滿了前來赴考的各縣士子,城中酒樓客房房價已在半年前便開始暴漲,可卻仍然是粥少僧多,一舍難求。
雁塔樓,取“雁塔題名”之意,位于府城貢院正對面,是武昌城中最大的一座酒樓,能提前在此樓內(nèi)定下客舍的,皆是湖廣一省的富貴之家。
這日,酒樓二層臨窗一間客舍內(nèi),一襲素白布衣著身的李時珍正與一名樣貌清秀的年輕士子對座相談。
士子名為駱思翼,是黃岡縣院試的“小三元”,也是此屆湖廣鄉(xiāng)試解元的熱門人選。
房內(nèi),只見駱思翼朝李時珍作揖施禮,苦笑道:“學生謝先生此番相助之恩,若無先生,這幾日學生只怕要露宿在武昌城街頭了?!?p> 原來這駱思翼家境貧寒,此番從黃岡縣趕來武昌城赴考,還是問親朋借的銀子,待進了城后已是囊中羞澀,根本無錢支付天價的住宿費用。后得幸遇上李時珍相助,才得已在城中最好的雁塔樓定下了一間客房。
“不必言謝,你是我湖廣一省近幾年難得的人才,老夫助你為公不為私。只要你能好好應試,便也算是報答老夫了?!?p> 李時珍隨意回了一句后,斜眼注意到此時樓下正門處行來一臉華麗的馬車,再看到下車之人,一時略顯意外地道了一句:“徐文長,他怎么和劉家的人攪到一起去了?”
“莫非......”
樓下之人正是那劉承祐一行人,李時珍見此,心中不免便打起了鼓來。去年冬天,他可是當著劉承祐的面許下過諾言,答應其若是鄉(xiāng)試中舉,便為其書寫薦信一封,以還了劉家的人情。
而徐渭的才學李時珍也是知道的,若這劉承祐能得徐渭相助,說不得這次他還真得履行自己的諾言了......
~~~~~~~~~~
武昌府城的貢院位于城東,坐北朝南,占地約數(shù)十畝,門前有左中右三扇朱紅大門,在中門正上方,掛一面金字大匾,上書“湖廣貢院”四字。
原本這座貢院的匾額乃是張居正親筆題的字,畢竟這位一代名相也是出身于湖廣,可后來張居正倒臺被抄了家,此方匾額便又換成了尋常的金字大匾。
此日乃八月初八,按例,湖廣一省的學子必須提前一天進入考場,故而眼下貢院大門約兩丈外,便立起了一道紅木柵欄,柵欄占了半條街道,中間開兩道柵門,門前立著一面“閑人避讓”牌匾。
這日天色不過蒙蒙發(fā)亮,柵欄外便已熙熙攘攘站滿了各縣參考生員,人人翹首望著貢院大門處。
卯時,隨著三聲鑼響,貢院大門緩緩打開,湖廣提學沈誨言領左右兩名彌封官、眷錄官步出門外,立于正門石階前。
“拜見提學大人?!?p> 眾士子見此,齊齊朝沈誨言長揖施禮。
只見沈誨言微微頷首,隨即也不多贅言,只宣讀了各項考場紀律后,便著左右彌封官和眷錄官開始登記生員名冊。
如此,候在柵門外的考生方開始排隊登記進入貢院。
進貢院正門后,還有一道儀門,過儀門后還有一道龍門,而儀門和龍門中間,乃是考生進考場的搜查通道。
自太祖立朝以來,科舉便一直是寒門士子改變命運、擺脫窮困的唯一途徑,所以歷代科考對士子的搜查都異常嚴苛。一但查出有學子攜帶小抄,便會當場取消其學籍,剝?nèi)スγ?,永生不得再考,并“枷號一月”以儆效尤?p> 雖如此,卻依然會有少數(shù)考生冒險作弊,這其中“懷挾”之道便是屢禁不止。
因萬歷十三年開始,朝廷便規(guī)定各省鄉(xiāng)試提學由圣上欽差,故而劉承祐的身份此刻已毫無用處,只能老老實實提著幾箱衣物和干糧排隊進入貢院,搜查時又被府兵上上下下摸了個遍,其過程之痛苦,當真是比后世的高考還要更加折磨人。
然而這才是剛剛開始,圣人云“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明代科舉算是把圣人之言徹徹底底落實到實處了,貢院內(nèi)提供給考生的號舍素有“檐齊于眉、廣不容席”之說,意思就是站著直不起腰、躺著腳伸不直,就連轉(zhuǎn)個身都困難!
從八月初九開始,一直到八月十五中秋,整整五六日,頂著炎炎酷熱,所有考生吃喝拉撒睡,無一例外,全都得在號舍內(nèi)進行。說白了和后世監(jiān)獄犯人犯錯后關(guān)小黑屋禁閉沒什么區(qū)別,期間這些士子還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學,爭取榜上有名。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所以明代學子為了科考,那真是把命都豁上了,也虧得劉承祐千方百計找到徐渭、弄來考題,否則這輩子估計都沒什么機會中舉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