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堂眾臣還在紛紛猜測屠戮盧春洪滿門的真兇,并逐漸把懷疑對象向劉承祐靠攏時,他們卻不知,這位犯下要案的真兇早已秘密回到了京城,并且已經和皇帝密談妥當。
翌日一早,劉承祐正式現身于京城永定門外,一副風塵仆仆,剛剛從西北歸京的模樣。至正午,不待三法司的人找上劉承祐問話,紫禁城內便有圣旨送出,擢升其為正六品禮部主事,補了盧春洪的缺位。
消息一經傳出,立時便引起了軒然大波,朝野上下原本只是心存疑慮的人,現在基本都確定了,殺死前任禮部主事盧春洪一家七口的真兇,就是劉承祐。
無奈的是,明明誰都知道真兇就是劉承祐,可卻偏偏找不出任何證據,拿他沒半點的法子。
而對于劉承祐來說,不到一年的時間,從從九品國子監(jiān)書學館博士做到正六品禮部主事,連續(xù)升了八級,這升官的速度放在有明一代,也稱得上是數一數二了,只不過代價卻同樣相當大:
就拿這次補缺禮部主事之事來說,如果劉承祐是個太監(jiān),那么他大可不必感到憂慮,反正整日只待在皇宮內負責伺候皇帝,不會和朝堂群臣打太多的交道;如果劉承祐是內閣輔臣,同樣無需害怕別人的攻訐,只因官做到了這個地步,多的是人前來攀附,甘愿做他的棋子......
可劉承祐偏偏兩者都不是,眼下官雖升的快,可說到底不過還是一個六品芝麻官。
這樣一來,問題就大了,從今往后,朝堂上下,不但那些心懷正氣的官員會處處針對他,就連別有用心的魍魎之徒也會拿他開刀,以博取美名。
不但如此,皇帝朱翊鈞在升了劉承祐的官后,暗中又命張鯨調出了一組精銳東廠番子,此后專門負責盯著他的一舉一動。
如此一來,劉承祐可謂是正邪兩道、明里暗里都是敵人,就像朱翊鈞說的那樣:圣旨一出,此后想殺他劉承祐的人,只怕能從京城排到湖廣去。
劉承祐同樣深明自己的處境,可他早已沒了退路,只能悶頭往前沖......說的是為皇帝和鄭妃斬盡荊棘,其實未嘗也不是在為他自己踏出一條通天之路。
圣旨頒布的當天夜里,劉承祐便去尋了劉守有。
如今他八面皆敵,最缺不得的東西就是情報。尤其是京城里頭各大官員府邸的情報,這種情報煙雨樓幫不上太大的忙,所以只能依靠錦衣衛(wèi)提供消息。
......
朝臣的第一波攻擊比預想的來的還要快,且率先對劉承祐下套的人,正是其恩師申時行。
且說這日傍晚,劉承祐剛從禮部散班回府,一進傾云院,便見如煙迎了出來,道:“公子,申時行今日午時遣管事送來請?zhí)?,說是要請公子明日夜里去申府赴宴?!?p> 說到此處,近身一步,在劉承祐耳邊悄聲繼續(xù)道:“劉都督的消息,明日申府夜宴,有......”
只見劉承祐聽完微微皺眉,沉默了片刻后,苦笑嘆道:“閣老這是準備清理門戶了啊......到底是要正式撕破臉了!”
~~~~~~~~~~~
翌日戌時,劉承祐如約來到申府。
一進入內府正堂,但見燭火通明的廳堂內,此時已擺好了酒席,申時行一人獨座于主位靜靜等待著。
“下官劉承祐,見過閣老?!?p> 見劉承祐對自己改了稱呼,申時行神情微動,心下暗嘆口氣后,伸手朝對座一引,淡聲道:“坐吧。”
“今日請你過來并無他事,權當是為恭賀你劉大人高升為禮部主事......”
說到此處,頓了頓后,繼續(xù)道:“也做你我?guī)熗骄壉M之意?!?p> 劉承祐聞言點了點頭,應聲道:“下官明白......是學生這一年來的所作所為,讓恩師失望了?!?p> 言罷,施禮落座。
隨后,二人先是在席間閑聊了些此次西北邊陲的戰(zhàn)事,待酒過三巡,只見申時行嘆聲道:“十月初旬,西北捷報送抵京城,當時盧春洪聯名都察院御史張棟、徐琰等人彈劾你與鄭洛二人私聯外族,老夫便覺不妥,也曾上疏為你二人辯說。”
“未想這件事最后竟會鬧到這等地步,不過是依例走個參劾的過場罷了,我大明各邊總兵將領哪個沒被御史參劾過,圣上也不會將這種折子放在心上......”
“何至于害人滿門性命???!”
劉承祐聽完淡淡一笑,道:“閣老此言何意?”
“盧主事一門乃是死于無名盜匪之手,與下官和鄭總督何干?又與西北戰(zhàn)事何干?刺殺朝廷命官,這可是誅九族的重罪。”
“閣老,這樣的黑鍋,下官可背不起!”
申時行微微皺眉,想了想后,凝聲道:“此處并無他人,承祐,你若心中還念著與老夫間的師徒情誼,便請直言,盧春洪一門,究竟是不是你派人殺的?”
說到此處,微頓片刻后,繼續(xù)道:“若真是你所為,圣上面前,老夫還可盡力為你斡旋。”
“沒有他人嗎?”
卻見劉承祐聞言搖了搖頭,啞然失笑道:“閣老太大意了,竟忘了我大明朝臣各府各院中,都有圣上安排的錦衣衛(wèi)暗探嗎?”
說著,起身朝申時行長揖施禮道:“閣老若是懷疑下官是殺死盧主事一門的主謀,大可上疏請圣上下旨,著三法司于刑部會審下官......卻不該是在閣老您的府上?!?p> 言罷,朝正堂后方的玉石屏風處看了眼,隨即不再多留,徑直拂袖出了堂去。
劉承祐離去之后,但見那玉石屏風處,慢慢行出三名樣貌不一的四五旬老者,這三位不是他人,正是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和左都御史,三人身后,還各跟著一名持筆記錄的書辦。
方才,若是劉承祐直接在申時行面前承認自己就是殺死盧春洪一家的主謀,立時就會被三法司的書辦給執(zhí)筆記錄下來,如此,他頃刻就會被拿進刑部大牢,等候發(fā)落。
“我便說此法誆不住這廝,偏申閣老不信,現在如何?”
只見刑部尚書潘季馴來到申時行身旁嘆聲道:“如今這小子有了防備,往后再想拿住他的破綻,就更加困難了......”
只是潘季馴卻不知,其實申時行早在事前就已料到這辦法定然誆不住劉承祐。
他之所以如此做,一是為了當眾正式宣布自己已經和劉承祐斷絕了師徒關系,堵住悠悠眾人之口,避免引火燒身。二來也確實痛恨朝堂御史事事都要參合一腳,唯恐天下不亂。
申時行心里非常明白,劉承祐將來即便是奸佞之臣,也會是一個能辦實事的奸臣。若能用狠辣手段從此震懾住天下御史言官,對大明朝堂來說,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