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見對方直言不諱地指出對“自己”詩句的不滿,鬧了一個面紅耳赤,就好像他當初抄襲乾隆《黃瓜》詩一般:“夫子是‘七絕圣手’,邊塞詩又是您最擅長的題材,小陳我東施效顰,結(jié)果只能是班門弄斧、畫虎類犬、孔夫子門前賣書??!”
聽到“七絕圣手”四個字,王大叔笑得前仰后合,但卻并不否認。
王昌齡最牛叉的這個綽號便是“七絕圣手”——整個中國幾千年的詩歌史,在“七絕”這個題材上,除了李白,再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的七絕匹敵!
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并不是流行的詩歌題材,七絕正是因為王昌齡、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風(fēng)行大唐。
盛唐存世四百七十二首七絕,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占了六分之一,可見其以身作則,引領(lǐng)潮流之功!
會寫,你就多寫點。
到中唐、晚唐,七絕數(shù)量之多,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主流,僅僅次于“永恒主流”的五律。
只是后人的七絕似乎都沒有達到王昌齡和李白的高度,《圍爐詩話》中也說:“王昌齡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明代王鏊)也。起承轉(zhuǎn)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p> 既然是奠定規(guī)則的大宗師,王昌齡自然對于七絕只有四句,卻能完成一套完整的“開頭、承接、轉(zhuǎn)折、收尾”很有心得,所以看他的七絕,最后一句總是特別漂亮,也往往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只是小陳鬧了個笑話,他第一時間并沒有反應(yīng)過來自己抄高啟的這首是七言古詩,并不是絕句……
只能說這幾年他疏于“作詩”,對于音韻的第一反應(yīng)不夠敏感了。
古詩就古詩唄——盛唐的詩人可不會鄙視古詩,反而非常推崇古詩,不像后世一聽某詩不合轍押韻,動輒攻擊作詩者“又拿打油詩出來丟人現(xiàn)眼了”。
王昌齡最擅長的兩種題材,一是“七絕”,第二便是“五言古詩”了——這一點也和李白相同,只是李白還擅長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古詩、長短參差“隨口瞎來”的長篇雜言詩和——
詞……(即便是“很不行”的七律,還有《登金陵鳳凰臺》呢……)
“晚生這句作得不好,還望夫子指點一二,怎樣可以補救呢?”既然小陳我自己沒有辦法寫好,那就把問題丟給號稱“圣手”的王大叔好了!
你說高啟的詩不好,那你幫他改改!
你行你上!
一副“勤學(xué)好問”模樣的小陳躬身行禮,心里卻有點偷偷想笑。
“額,這個問題,我也沒想過呢!”王昌齡撓撓頭,看向孟浩然,孟浩然一攤手,一副“老夫愛莫能助”的樣子。
平生塞北江南——孟老師只能“江南”,不能“塞北”??!
王昌齡一時想不出怎樣給陳十一郎的三句補一句,就問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道:“這首詩是哪一年寫的?寫給誰的呢?”
這下輪到小陳開始撓頭:自己在洛陽興旺發(fā)達的時候,可是結(jié)識了不少貴人!
那么多人,還真不好想!
偏偏這首還很冷門……
將軍?這首是送給某位將軍的!
要不然自己也不會套用高啟《送劉將軍》的模板!
磨蹭了好大一會兒陳成才終于琢磨起來:“這首是贈給蓋嘉運將軍的?!?p> 蓋嘉運是玄宗朝戍邊大將,早年立功邊疆,帶領(lǐng)唐軍屢敗西域各國,使得唐軍威震西域,官至北庭都護——統(tǒng)轄西突厥十姓部落諸羈縻府州,相當今阿爾泰山、巴里坤湖以西乃至中亞咸海的極廣大區(qū)域。
“哦?”王昌齡有些意外,他是沒想到這半大小子還能與此等封疆大吏聯(lián)系起來。
“是這樣的,”陳成解釋道:“開元二十三年冬天,突騎施軍侵擾北庭及安西的拔換城(今新疆阿克蘇),蓋嘉運將軍于開元二十四年率兵出擊大敗突騎施軍,得勝而歸。”
“到洛陽日,圣人激賞其功,命群下作詩頌其勛德?!标惓山K于把這事想起來了:“我便寫了這首詩給他。”
確切地說,是“抄”了這首詩給他。
畢竟當時想要從他這里邀詩的人很多,搞得他把詩送出去的時候都很肉疼,用完就沒了??!
所以對于關(guān)系不那么密切的人,他一般不太舍得“抄”太好的詩給人。
詩寫好之后,也沒收到對方任何回饋。
今天如果不是王昌齡猛然提起,陳成自己都要把這詩忘掉了。
王昌齡一時有些無語:眼前這小子,之前可以隨便與當今天子、武惠妃、張九齡、李林甫這些大人物當面交流,甚至還包括蓋嘉運、王忠嗣這種封疆大吏交往!
自己空有大才,進士及第,兼“圣手”之名,卻只能在縣一級行政單位打雜!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可相比自己,他更關(guān)心的還是國家。
“今年六月吐蕃包圍了安戎城(四川茂汶)——此前為了獎賞蓋嘉運的戰(zhàn)功,圣人已任命他為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讓他抵御吐蕃。但是蓋嘉運自恃有圣人的寵信,留戀長安的繁華,一直盤桓不走,沒有按時赴任。”王昌齡忽然說起今年的戰(zhàn)事,皺起了眉頭:“一直到左丞相裴耀卿上疏參他——圣人才催促他出長安赴鎮(zhèn)?!?p> “現(xiàn)在離邊關(guān)山遙路遠,已經(jīng)幾個月了,也不知道安戎那邊仗究竟打得怎樣了。”
王昌齡畢竟有行伍的經(jīng)歷,哪怕在貶謫的路途依然關(guān)心著軍國大事,只是苦于沒有消息渠道。
孟浩然這兩年都在養(yǎng)病,深居簡出,又處在窮鄉(xiāng)僻壤,連六月發(fā)生的事情也不知道,得知安戎戰(zhàn)事也是搖頭嘆氣:“吐蕃終究是我大唐之患!河隴那邊的百姓,總是飽受戰(zhàn)事之苦?。 ?p> 孟夫子雖然“避世”,但并不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想到邊陲的烽火,心中滋味難明。
“嘿,蓋嘉運自恃屢立邊功,依我看也沒什么了不起!他要讓我贈詩給他,我還不樂意呢!”王昌齡嘿然道:“除非——他真能如圣人愿,抵住吐蕃的大軍,到不了‘河隴’,保我大唐子民免受刀戈!”
隴坻以西為隴右道,睿宗時又從隴右道中分出黃河以西為河西道,河西、隴右分治,習(xí)慣上簡稱河隴。
“不讓吐蕃過河隴——”王昌齡自己琢磨著:“嗯,‘不叫胡馬度隴河’——十一郎,你聽我給你補的這一句怎么樣?”
陳成:“……”
靠,難道是我激發(fā)得王昌齡提前把“不教胡馬度陰山”寫出來了嗎?
長慶二年
PS:好噠,已經(jīng)補上了之前欠下的章節(jié)了,甚至連今天的章節(jié)也寫好了!下一更定時發(fā)布于下午1點!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