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食光記

茄子

食光記 太黃君 1252 2020-03-05 17:08:18

  茄子一定要多油才好吃,這是母親的說法。

  潮州產(chǎn)的茄子是白色小茄,模樣嬌小可愛,小小一根仿佛少女白皙的手指,比書本上常見的紫色茄子要俏麗得多。我家做茄子的做法千遍一律,母親永遠只會將蒜頭剁成蒜蓉,用大量油熱出香味后,便將切碎的白茄放入其中煸炒,炒至白色變成黃綠色,吃起來軟爛則算成功。

  我小時不愛吃茄子,因聽聞茄子吃多對眼睛有害,我在小學二年級起便佩戴眼鏡,對此很是恐懼。

  真正愛上茄子是在大學時在北方小飯館吃到的地三鮮,三鮮者,茄子、馬鈴薯、青椒,統(tǒng)一切成薄片,加油炒得香氣逼人,下飯可口,重點是價格不貴,2005年的上海,一盤地三鮮,二十大洋有找,作為學生改善生活是不錯的選擇。但地三鮮的茄子,一樣離不開油,倒是有一個不用油的做法,吃起來別有風味。

  制作這道美食的人是蘇子。

  有段時間我們住在一起,但并非情侶,多數(shù)時間都是我做飯,我曾照著網(wǎng)上的攻略,做了缺少香茅魚露的縮水版冬陰功,也曾用“味好美”的麻婆豆腐調(diào)料,做了讓重慶人的蘇子信以為真的麻婆豆腐。更多時候,因為手頭緊,我們只能吃些水煮玉米或蒸的土豆番薯,蘇子每天會多一個葡萄柚,若是有重慶的油辣子,她只要白米飯一碗就夠了。我曾提議白粥更省錢且好吃,但蘇子理解不了潮汕人的白粥情結(jié),覺得白粥太寒磣,她再窮也是腳上穿stellaluna的女人。

  蘇子某日心情好,說是可以做個茄子給我吃,稱是從朋友處學到的配方,然而,主料就是茄子和番茄醬罷了,僅僅是將茄子切成條狀,加熱后直接番茄醬吃,記憶里的確美味可口,但蘇子是將茄子置于微波爐中加熱,還是單純蒸熟,我就想不起來了,遺失的茄子做法,以及從我生命中離開的蘇子,兩者大概都是無法再相遇的。

  茄子最家常的做法應(yīng)是魚香茄子,帶點醋的酸味,據(jù)說醋能夠促進茄堿分解,緩解茄子的毒性,我最常吃的是真功夫的魚香茄子飯,應(yīng)是普通魚香茄子的升級,加了一點肉臊,更能補充蛋白質(zhì)。當然選擇魚香茄子還是因為便宜,在我剛到廣州找工作時,大約有一個多月都在饒君家中白吃白喝,每晚他常帶我吃真功夫或KFC,在當時貧困的我來說,算是頓頓大餐,但別人埋單,自然也不敢點貴的。

  另外被稱為歐洲中國人的意大利人也很喜歡茄子,我曾在朋友家中享用過一道腌茄子,用的就是意大利菜的做法,將切成薄片的茄子浸在橄欖油中煎軟,卷上番茄、辣椒等切成的碎粒就行,或者也可以將茄子與番茄制成意大利面醬使用。

  茄子費工夫一點的做法也有,例如盤龍茄子,那需得有好的刀工,將茄子切得如彈簧般可以拉成長長一串,或是將兩片茄子夾住肉餡做茄盒,刀工就不需要那么講究,但油卻費得多。若是我個人,還是喜歡用白茄子做白茄燜豆腐,這道菜先得熱鍋冷油將豆腐煎至兩面金黃,白茄子打橫切段,油鍋下蒜頭爆香,放茄子翻炒至變色,加入豆腐、一勺普寧豆醬及蔥段,若是多些肉沫,則更加可口。這樣處理的茄子比較素雅些,與用紫色茄子做的魚香茄子各有千秋。

  最后拍照的時候,攝像師都很喜歡讓大家說一聲“茄子”,因茄子發(fā)音的口型看起來和微笑接近,吃甜食能刺激多巴胺產(chǎn)生,讓人心情愉悅,茄子沒這個功效,但用中文讀一遍它的名字,卻能讓你知道自己笑起來大概是長什么樣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