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族學朱先生漫無表情的揚了揚手中的鬮兒,看著寧知非說了一句,“舜讓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p> 聽清楚題目后,寧知禮看著寧知非差點笑出聲來?!渡袝氛呱瞎胖畷玻柗Q記事散文之祖,其語言風格就連當今主盟文壇的韓愈韓退之都難之為“詰屈聱牙”,就這呆子能背?沒見朱先生隨口出了句《舜典》中的內(nèi)容后已經(jīng)去摸鬮準備換人了。
寧知禮幸災(zāi)樂禍著正要報仇時,卻見寧知非略一躬身后清朗聲道:
“在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湮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寧呆子”這次沒有沉默,也沒有磕磕巴巴,居然就這么背了下去,不僅背的毫無錯漏,發(fā)音句讀準確,且音聲朗朗若合節(jié)奏,猶如珠落玉盤,清脆可聽。
周邊的議論聲小了下來,寧宋氏與寧志遠夫妻愕然的看著寧知非,朱先生抓鬮的手僵在了半空,寧知禮一句話堵在嗓子眼上又把臉給憋的通紅,唯有寧王氏隨著兒子的默經(jīng)激動的臉泛紅暈,似乎病都好了許多。
“呆子”的表現(xiàn)大出于朱先生預(yù)料之外,等他從愣神狀態(tài)醒過來叫停時,寧知非已默經(jīng)不下數(shù)百言,長度位于已考校諸生之首,且面對上古之書無一處錯漏,亦是諸生之冠。
朱先生叫停,寧知非躬身一禮后施施然退后,迎著寧知禮猶自不敢相信的眼神淡淡一笑,溫和蘊藉中再次舉起手指搖了搖。
下一個考生開始默經(jīng)時,他才在心中感慨唐朝少年用功實勤,無奈性格懦弱又過于內(nèi)向,每逢這種人前考校竟是十成實力連一成都發(fā)揮不出來,還被人叫成了呆子,真是可惜可嘆。
他不僅全背了,還一處錯誤都沒有!
寧知禮強行把沒機會出口的嘲諷話語硬生生咽了回去,一口氣吸的太急嗆的咳嗽不已,心中不斷提醒自己這只是默經(jīng),見真章的還在后邊,才好歹好受了些。
寧宋氏悻悻的橫了寧王氏一眼,翻著三角眼道:“莫得意,好戲在后頭”
不一時,默經(jīng)結(jié)束,寧知非以無一錯漏力壓群儕,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這結(jié)果實在太出人意料,以至于朱先生宣布結(jié)果后引得喧嘩一片,直到族長出來宣布詩校的題目后場面才漸漸安靜下來。
《詠桃花》的題目很普通,明顯是出自宗祠外面的桃樹,屬于即興賦題。這個題目可以保證參考學子人人皆有所寫,但也正因為題目爛俗,想要出彩就極難。
詩題公布,眾考生紛紛前往宗祠外的桃林中尋找詩思,寧知非也隨眾而出。
時惟三月,桃李正盛,本該是一片如霞如霰的芳菲美景,無奈遭遇早晨一場春雨打下落紅無數(shù)。眾考生們紛紛涌向枝上猶存的桃花時,寧知非卻看著地上殘紅神思有些恍惚。
穿越之前恰也是桃花剛剛開放的時節(jié),他猶自記得周末前往城郊宣山看今春第一朵桃花時的欣喜嘆賞,誰能想到不過幾天之后他就穿越了一千三百年的時光,眼前已是殘紅無數(shù)。
只是眼前風雨之后枝頭的殘紅再多再美,又怎及一千三百年后初開的第一朵?
桃花依舊,人事全非,真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粗磺倌陼r空變幻中華顏不改的桃花,寧知非只覺流年莫測,今夕何夕,一時間倒影在眼中的桃花都變得迷離起來。
寧知禮構(gòu)思的同時也沒忘了關(guān)注寧知非,見他在桃花樹下呆呆愣愣的樣子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
呆子終究還是呆子!
精神大振之下,不過半盞茶功夫?qū)幹Y便已構(gòu)思完畢,入了宗祠提筆一揮而就,交給朱先生時可謂自信滿滿,而寧知非則是直到計時的線香將要燃盡時,才從外面進來提筆書寫。寧知禮雖看不到他寫的是什么,但看到他依舊思緒飄飛的樣子又放心了不少。
全部交卷,朱先生整理完畢后也不看人,按順序當眾一一念出。寧家讀書人多有,別說族長及耆老們,便是圍觀者中也多是讀過幾年書的,詩歌好壞自有公論。
朱先生站起后清咳一聲開始念詩,當先幾首委實平平,大家也就沒什么議論的興趣,待聽到寧知禮的名字時,沉悶的場面為之一震。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何當結(jié)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朱先生話音剛落,人群中已有彩聲響起,“好一個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寫景絕妙!”
高高在座的族長看著寧志遠頷首點了點頭。
這兩句以桃花盛開時鮮艷明麗的色彩來烘托爛漫的春光,使人仿佛看到繁花滿枝,萬樹流丹的壯觀景象,委實是寫的不錯。有人領(lǐng)彩后自是彩聲一片,適才寧知禮默經(jīng)后的一幕再次重現(xiàn)。
只不過這一回寧知禮得意的總不踏實,也沒心思環(huán)視眾人享受榮耀,眼神老是不由自主的落到寧知非身上。
場中內(nèi)外,與他一樣心思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
隨后朱先生宣示其他人作品的過程對于寧知禮而言簡直就是煎熬,此時此刻他真比寧知非更關(guān)心他的詩作,一刻聽不到心中就始終不安穩(wěn)。
終于,朱先生口中吐出寧知非三字,寧知禮渾沒注意到自己連呼吸都屏住了,已然是屏息凝神而聽的狀態(tài)。
寧知非的詩也是絕句:
三月春歸風雨天,
碧桃樹下感流年。
殘紅尚有兩千樹,
不及初開一朵鮮。
詩句念完,本與身邊耆老低聲耳語的族長身子一震,詫然扭頭看著寧知禮,似是不認識他一樣。
寧知禮只聽了前兩句就覺全身一震,而后不由自主的發(fā)出了一聲痛苦的嘆息,又是這樣?怎么會這樣?
他那兩句寫景固然是佳,但寧知非的“碧桃樹下感流年”卻是飽含著生命意識的哲思,入耳便知是能流傳千古的名句。
佳句與名句,高下之間何需再問?
這一局,他……又輸了,輸?shù)慕Y(jié)結(jié)實實,毫無懸念與爭議。
圍觀的人群中,寧王氏疲憊的腰身猛地挺拔起來,她也沒看人,只是自語了一句,“好戲果然在后頭”聲音有些大,寧宋氏想聽不見都不成,本有些蠟黃的臉色瞬間就白了。
寧知禮的詩念完周遭一片贊嘆,寧知非的念完場中卻是詭異的沉默了良久,不少人似是還在品評碧桃樹下感流年的韻味,直到寧知非都已走到寧王氏面前時,叫好聲才蜂擁而起。
只不過這些叫好聲對于他而言已經(jīng)沒什么意義,流年無盡,人生有限,穿越一千三百年卻跟個寧知禮斗氣,想想真是沒什么意思。寧知非攙著眼眶發(fā)紅的寧王氏柔聲道:“考校結(jié)束了,咱們走吧,你這身子骨原也不合適久站”
“好,走,走!”寧王氏口中說著,眼中的淚珠再也忍不住的滑落下來,不過臉上的笑容卻是如此燦爛,恰如三月桃花。
母子二人攙扶而去,漸漸消失在眾人眼中,消失在桃花樹下,自始至終寧知非沒再回頭看寧知禮一眼。但他越是如此云淡風輕寧知禮心中反而越難受,也在剎那間福至心靈明白了他此前搖手指的意思:
有我在,你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