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榜了,王兄你還不過去看看?”林百瑞一邊急吼吼地進來拎起包裹,然后往外面沖。
“拿什么這么著急?”姜桓微微一笑,揚了揚手里的書卷。
林百瑞喘著氣:“忘記拿考引,話說王兄你真的不急?”
姜桓搖搖頭,答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這有什么好急的,林兄不如多看看這四書五卷?!?p> 話雖這樣說,可在家里姜桓不知道卜了多少掛,都耗費過度顯得有些病怏怏的,鬧得宋伯以為自己舊病復發(fā)了。
這次科舉,有驚無險,結果是大吉。
林百瑞吐了吐舌頭:“我可沒有王兄你這般心境,要是沒中,我爹非打死我不可?!闭f完倒馬上就走了,看那急匆匆的模樣,不似個之前胖子那樣笨拙了。
姜桓啞然失笑,中秀才哪有這么簡單,要是沒中就得被打死,那還不每考一次,就死上一堆?
怕是西江縣的馬蹄湖,都裝不下這么多人。
????不過隨著放榜一刻,注定大部分人是要失望了,大部分人還是要淪為過客。
三千兩百余名童生,只錄一百五十五名生員,二十名佾舞生。
????所謂佾舞生,又稱佾生,就是孔祭時充任樂舞的童生。
縣學府學文廟里都有三十六名佾舞生,在孔祭表演跳六佾之舞,就是丁祭佾舞。
或許有人說不就是個跳舞的嗎?值得童生這么拼嗎?
????佾生不止是解決童生出路一個途徑。
佾生在民間有半個秀才之說,選入佾生也是祖宗顏面有光的事。
不過,童生想選入佾生,不僅長得要俊俏,還必須托關系才行。
這和姜桓關系不大,搖了搖頭,繼續(xù)看書。
又過了一會兒,外面?zhèn)鱽硇[,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傳來,還有不少鞭炮的聲音,縣學書院有人中了?
姜桓微微一笑,倒是對這一個月的同窗同學好感不錯,也是衷心希望同學能中。
只是敲鼓聲音越來越近,姜桓還來不及反應,就有小廝推門進來,滿臉喜色高喊:“院試第一,西江縣王崇德,恭喜相公老爺!”
書院原本這時間沒什么人,可一聽有人拿了院試第一,這會兒都蜂蛹圍了過來。
雖然姜桓早有預料,可能得第一還是讓他驚喜不已,這以后,自己就算是“相公老爺”,就是和縣令老爺,那也算地位相近。
原本明清時代,院試考試森嚴,評卷都要交由五百里外較遠的書院山長或幕友當任。
第一場錄取人數(shù),為當取秀才名額之一倍,用圓圈揭曉,寫坐號,不寫姓名,稱之「草案」。
第二場覆試后,拆彌封,寫姓名,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
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稟生”,由公家按月發(fā)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稟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毫無疑問,姜桓考了第一,就是東益州三千學子中考最高的人,這是鐵板釘釘要去稟生學了。
眾人恭喜,姜桓自然也得有所表示,這時按規(guī)矩,得給報信小廝賞錢,姜桓家不算富裕人盡皆知,因此這給少一些大家都可以理解。
“大家都靜靜,咱們聽聽相公老爺?shù)昧说谝?,想說些啥?”那小廝雖然得到賞錢不多,可還是盡力捧著姜桓,此時一臉邀功的模樣看向姜桓,意思很明顯,相公老爺你看我給力吧?
姜桓苦笑著搖了搖頭,剛打算隨便說點什么糊弄糊弄得了,林百瑞這時又回來了:“王兄不厚道啊,竟瞞著咱們偷偷得了第一,大家說咱們能放過他嗎?”
“不能!”立刻就有同窗好友起哄:“今晚聽潮閣!”
“聽潮閣!”
林百瑞大手一揮:“今晚我做東,聽潮閣請客,為王兄一起慶賀一下!”
一聽這話,眾人都歡呼起來,紛紛拱手慶賀。
“百瑞大氣!”
“不愧是林氏大公子!”
“王兄高中第一,可少不得晚上多喝幾杯呀!”
姜桓偷偷拉住林百瑞:“林兄你搞什么?那聽潮閣可不是路邊茶樓酒肆,你肯花這錢?”
林百瑞沖他擠眉弄眼:“瞧你這話說的,這不是高興嘛,我林百瑞怎么就不能一擲千金啦?”
不應該呀,自己這同窗好友是被奪舍重生了?不過看了看林百瑞那圓臉止不住的笑意,姜桓忽然一臉明悟的表情:“百瑞兄,你也中了?”
林百瑞哈哈大笑:“那是,雖說是第一百五十多,可畢竟是中了!不過王兄你可不用多想,雖然也是順便為我慶祝,可你這主角可是少不了的!”
姜桓心里不由一暖:“林兄……”
“嘿嘿,這回你可跑不了,你可得好好和我等說說那花魁到底是怎么被你勾搭上的!”
“瞧你說話遣詞造句,一聽就不像正經(jīng)讀書人,勾搭多難聽呀,這是相互欣賞!”
“嘿,怎么沒有花魁欣賞我呢!”
“或許是林兄胸懷大志?”
“想說我胖我可不饒你!”
“哈哈,沒有沒有,明人不說暗話嘛?!?p> “那么王兄是明人嗎?”
“不是,我是讀書人,嘿嘿?!?p> “王兄,你酒跑不了了,都聽到?jīng)],晚上都拿出真本事,王案首放話了,要干翻咱們,你們說咱們能忍嗎?今晚咱就一起干翻這家伙!”
“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見這家伙連連擺手,眾人皆是哈哈大笑。
恰同學少年。
補充說明:
院試是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考試。因學政又稱提督學院,故名。清初沿明制,各省提學官稱提學道,亦沿稱“道試”。凡經(jīng)府試錄取的童生均可參加,其報名、填寫履歷、廩生作保等手續(xù)與府試、縣試略同。學政于駐在地考試就近各府應試童生,其余各府則依次分期親臨考場主持。考試分正試、復試二場。試八股文與試帖詩,并默寫《圣諭廣訓》百數(shù)十字。揭曉名為出案,錄取者為生員(俗稱“秀才”),札發(fā)入府、縣學學習稱“入學”,也叫“入泮”,受教官的月課與考校。此為童生試的最高階段考試。
清由各省學政(清初順天、江南、浙江稱學政,其余稱學道;后改以任職者原官的高下,分稱學政、學道,雍正時廢學道,開始一律稱學政)主持的考試。經(jīng)府試錄取的童生可參加。因為學政稱提督學院,故名院試,又沿襲舊名學道,亦稱道試。報名等手續(xù)與府縣試略同。學政于駐在地(一般為省城,亦有例外者,如順天學政駐通州)考試就近的府、縣。余各府,則依次分期案臨考試。正場一場,復試一場。揭曉稱“出案”。錄取者為生員,送入府、縣學宮,稱“入學”,受教官的月課與考校。實際上過了院試才稱秀才,第一為案首,本書或有細微變化,不取相同名詞。
三年之內兩次,院考兩場,考試內容與府,縣考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