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
看到朱舜回過神來了,東林黨成員們又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再次腥風血雨的彈劾朱舜。
一個人罵你,沒事,兩人個罵你,沒事,十個人罵你,還有可能沒事。
如果是幾百個人一起罵,絕對能把一個人給罵的崩潰。
朱舜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了,搶先一步問了一個很愚蠢的問題:“請問各位,王恭廠一個月能制造多少鳥銃。”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以前,這些五體不勤不識五谷的東林黨成員,還真的回答不上來。
自從崇禎繼位以后,開始重視火器,朝廷里的官員能夠親手打造鳥銃的,估計除了西法黨人沒有幾個了。
但要是只用嘴說,東林黨成員們絕對是說的天花亂墜。
吹噓也不能憑空吹噓,要想讓自己的吹噓讓別人相信,自己必須對一件事有一個很深的了解。
東林黨成員為了讓自己的吹噓比真事還真,惡補了關于鳥銃的知識,腦子里立即就出現(xiàn)了一百支這個數(shù)字,就像壹加壹等于貳那么簡單。
金之俊為了獨吞把朱舜拉下水的大功,搶先說道:“你一個王恭廠的掌廠,竟然連一個月制造多少鳥銃都不知道,真是可笑。”
“雖然本官只是一介文官,但本官足夠關心這個國家,也就知道很多不必知道的事情?!?p> “你既然問了,那本官就告訴你,一個月一百支。”
金之俊的這句話,踩了朱舜的同時,又抬高了自己,堪稱是一句廟堂勾心斗角的典范,讓那幾位東林黨的尚書都忍不住產(chǎn)生了愛才之心。
好一副伶牙俐齒。
朱舜沒去在意金之俊說了什么,又問了一句很無知的話:“請問這位郎中,兩個月是多少支鳥銃?!?p> “哈哈?!?p> “哈哈?!?p> “哈哈?!?p> 朝堂上頓時出現(xiàn)了一陣哄堂大笑。
金之俊也是忍不住笑著搖了搖頭,連個最基本的算術(shù)題都不會,自己和這種鄉(xiāng)下人一般見識,真是降低了自己的檔次。
金之俊忍住輕拍朱舜肩膀的沖動,以一副好為人師的口氣,教育他道:“記住了,兩個月就是兩百支。”
崇禎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可是還沒等東林黨成員笑完,沒等崇禎的眉頭完全皺起來,東林黨成員們再也笑不出來了,崇禎激動的差點坐起來。
朱舜面朝著崇禎,說了一件很正常的小事:“啟稟皇上,臣能在下個月交付一千支鳥銃?!?p> 金之俊補了一句話,只是一句話,頓時有著打蛇打七寸的效果,澆滅了崇禎的激動:“不就是增加工匠嘛。”
“要是有足夠的工匠,別說一千支鳥銃了,就是兩千支鳥銃都能交付?!?p> 朱舜知道對方在攻訐自己,但不得不說這個正五品官員真是人才,自己都忍不住為他叫好了,這個口才真是到了顛倒黑白的地步。
不過也得謝謝他,幫助自己捧了一下哏,要不然還真不好抖下一個包袱。
朱舜笑了笑,淡然道:“臣的意思是,只用現(xiàn)在這么多的工匠,臣就能交付一千支鳥銃。”
朝班里最懂火器應該就是西法黨人了,他們比其他官員更懂得火器的制造,清楚的知道一支鳥銃只是鉆磨槍膛,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孫元化實在是不忍心朱舜一步步的走進金之俊提前埋好的大坑,小聲提醒了一句:“要是完成不了,可是欺君之罪。”
要是沒有水力鉆床,朱舜還真的就會被金之俊,一招斃命。
但要不是這個月才打造了三十來個水力鉆床,朱舜都敢開口說三千支鳥銃,嚇死這幫沒見過世面的土鱉。
一個月交付一千支鳥銃,這可是五千名工匠才能完成的重任,王恭廠實際上只有五百工匠,崇禎不是不相信,只是這件事已經(jīng)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范疇。
朝廷里的人哪里知道工業(yè)社會對于農(nóng)業(yè)社會的沖擊力有多大,也不指望他們能夠理解,朱舜只能用事實說話:“皇上,再這樣爭下去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意義了。”
“這樣吧,一個月以后臣要是交付不了一千支鳥銃,就主動辭去王恭廠掌廠?!?p> 在金之俊的謀劃里,朱舜辭去王恭廠掌廠是一件必然會發(fā)生的事,哪里會這么輕易的放過他。
就是因為他,才讓金之俊眼看就要平步青云的仕途,變成了斷頭路。
金之俊突然插了一句:“你我不如立下一個約定嗎,誰要是輸了,誰就進宮服侍皇上?!?p> 朱舜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眼金之俊,感覺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竟然會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
太監(jiān)這么好?怎么搶著要當太監(jiān)。
不過看在金之俊這么渴望的份上,就勉強答應了:“行吧,就按你說的辦。”
“不過我有個條件,我要把王恭廠的匠作間和火藥間分開,把匠作間建造在永定河的邊上。”
金之俊現(xiàn)在正處于陰謀得逞的巨大喜悅里,生怕朱舜不答應,就主動幫他說了一句話:“只要是能在一個月內(nèi)造出一千支鳥銃,別說是搬到永定河邊上,你就是搬到東海邊上也是應該的?!?p> 不只是金之俊幫他說話了,既然開了這個口,東林黨的成員們也幫他說話,倒不是真的為了幫助朱舜,而是因為天啟六年發(fā)生的一件事。
天啟六年,王恭廠發(fā)生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爆炸。
震塌了一萬九百三十多間房屋,死亡了兩萬多人,工部尚書董可威的雙臂都折斷了,兩名御使更是被震死在了家里。
那件事可以說是震驚了朝野上下,到現(xiàn)在朝廷里的文武百官想起來這件事,還是心有余悸。
畢竟天啟六年距離如今也就三年的時間,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一直想讓王恭廠搬到外面,始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借口。
現(xiàn)在好了,有了這個合理的借口,終于可以把這個王恭廠搬到京城外面了,紛紛開始贊同這個建議。
朱舜只是一個從九品的小官,沒有資格在朝堂上參加朝會,提了一個要求,沒有什么事就回王恭廠了。
王恭廠的那場爆炸應該是對于火藥的保存不當,朱舜回去還得想個辦法,好好的保存好這些海量的火藥。
朱舜可不想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還沒搞起來,自己的小命就先交代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