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空間之娘子萬福

第三十六章 讀書

空間之娘子萬福 一百零一念 2124 2019-09-19 21:15:05

  “實在不行的話,不如去投奔延安老種經(jīng)略相公處,他那個地方缺人手,抵御外敵,也好建功立業(yè)……”

  他沒說他自己聽得對方大名,可是人家不認識他。

  學(xué)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梁山那么多人,豈是宋江一個人忽悠的接受朝廷招安,而是大部分人都想到了當山賊不是好的出路。

  不光是自己遭受罵名,后代也是賊寇的名聲。

  宋江說替他們想好了出路,大家也不過順勢而為罷了。

  武松這會兒倒不是覺得開酒店丟人,只是單純覺得,如果事事都靠于蘭的話,對不起他當初說的努力和上進,他也想為將來考慮,如果可以建功立業(yè),將來也好封妻蔭子。

  因此,哪怕他不認識老種經(jīng)略相公也想去試一試。

  于蘭聞言,卻有些落寞。

  他拳腳功夫厲害、戰(zhàn)場卻是刀劍無眼的。

  只是未來北宋會遭遇靖康之變,金兵勢如破竹,一舉進攻汴梁,朝廷卻無力抵抗,連徽、欽二帝,并一眾的皇族、朝臣盡數(shù)被俘虜,受盡折辱……北宋就此滅亡。

  于蘭說道:“哥哥有建功立業(yè)的心思,是好事兒。但若真想建功立業(yè),光靠一身武力是不成的,又不是江湖的械斗。小種經(jīng)略相公那兒有魯提轄那樣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的好漢,又聽說老種經(jīng)略相公那兒投奔去了當初惡了東京殿帥府太尉高俅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總是不缺人才的,哥哥便是去了,未必受到重用。不如先把那些兵書熟讀了,又把那馬上的功夫,槍棒的功夫,再練了,回頭真去了那兒,相公問起來,哥哥言之有物,才會叫人賞識!”

  武松有些傻眼,先不說于蘭怎么知道王進是如何投奔的老種經(jīng)略相公的。

  只說讓他去看兵書,他就有些頭疼。

  他自小倒也上了幾年私塾,也略識得字,但要讓他細看那些書,他又覺得,字都還湊合能認得,但讓他分析個頭頭道道出來,就太難了。

  可是對上于蘭期盼的目光,他含糊地說了一句:“沒有兵書!”

  “沒有兵書,就去買,去借,問問施家叔叔,他家老父親是牢城營里頭的管營,上下都認識一些人,這牢城營里頭的將領(lǐng)不可能沒有兵書的?!庇谔m可不想讓他糊弄過去。

  其實她心里頭也有些想笑,沒想到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武松,竟然怕讀書。

  若讀的下去,對他當然是好事。

  這天下如今已經(jīng)開始有些亂了,于蘭沒有匡扶天下的能力和野心,卻也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

  讓他填鴨式地多學(xué)一些東西,總能派的上用場。

  若是他讀不下去,她就順勢讓他去江南,遠離江湖是是非非,只做田舍翁。

  他硬著頭皮點了點頭:“好!”

  還別說,施恩的路數(shù)還是有的,聽到武松想讀兵書,就花了一天,不知道從哪兒抬了一箱書籍。

  “哥哥若是讀了這些書,許是能帶兵打仗了!”施恩其實也很意外,武松這樣性子的人,不像是能耐得下心去讀書的。

  便是當初他在牢房里頭接濟他,款待還沒幾天,他就按耐不住了。

  “莫要取笑!”武松回頭看了一眼在曬東西的于蘭。

  于蘭這會兒也看到施恩讓人把書籍抬進去,對他投來了一個鼓勵的眼神。

  “施恩見過嫂嫂!”施恩行了禮,心里頭有些明白武松這突然心血來潮是為什么。

  對于于蘭心里頭就更加有些驚訝和佩服了。

  竟然能勸的武松去讀書。

  于蘭回了萬福。

  “多謝叔叔送來了這些書籍?!?p>  “這不算什么大事!”施恩擺手,其實也不算小事。

  這書籍想要湊到也難,有些都不大樂意拿出來,雖說這幫大老粗自己也不愛讀書,但有了書,卻又覺得格外神圣。

  再有那些文官,那書就愛惜得跟寶貝似的。

  施恩是投其所好才把這些書籍給拿到的,絕不像他說的那般輕描淡寫。

  書不是送來的,是借的。

  其實施恩總覺得武松未必能讀的下去。

  所以都和他們約好了還書的時間。

  “另外還勞煩叔叔請個先生過來教導(dǎo),只晚間教導(dǎo)一二個個時辰就好了,這請先生的我們出!”

  武松瞪大了眼看于蘭。

  他這么大的人了,讀書就讀書還請先生教導(dǎo),那也太丟人了。

  因為施恩在,他不好說出來。

  于蘭裝作沒看見。

  一個不愛讀書的人,怎么能看得懂專業(yè)書籍?

  他自己囫圇吞棗,一知半解,越學(xué)越不會了,倒不是請個先生先教教看。

  這一下連施恩都想笑,因為他雖然腦子活絡(luò),卻也不是考秀才的料,從小只愛槍棒。

  如今看著武松在這個上面吃了鱉,有一種格外慶幸于蘭不是自家娘子。

  不然娘子想讓上進,大老爺們有一身武藝還被逼著讀書也太慘了。

  施恩同情地看了一眼武松,隨后十分的積極地對于蘭說道:“嫂嫂放心,我恰好認識一個落第的秀才……”

  施恩說的那個秀才,第二天就來了。

  人已經(jīng)快到中年了,留著幾許飄逸的胡須,清瘦中又有幾分的倨傲。

  這個時代對于讀書人是最好的時代,朝廷重文輕武。便是武將身邊都要有文官監(jiān)管,讓外行領(lǐng)導(dǎo)內(nèi)行。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殺士大夫”這兩個觀念便足以說明北宋文人地位。

  不過那秀才雖然倨傲,見的武松雖然是一個配軍,竟然還有些上進,想來讀書,便也教了。

  但他教書的風格很隨意,也并不按照兵書來教,反而是從“四書”來教。

  一會兒的功夫下來,武松已經(jīng)強忍著沒發(fā)作了。

  但于蘭及時地送上了吃食。

  同時安撫了武松和先生的胃。先生突然覺得雖然自己教導(dǎo)的學(xué)生滿臉兇相,但他家娘子倒是一個懂事的。

  再加上于蘭做的東西實在不錯,而且給的銀錢不少,教起來又不似孩童頑劣,時間上還寬裕,印象還挺好。

  吃完之后,于蘭就讓他回去了,明天再來。

  按道理武松應(yīng)該送他一程,但他著實覺得那個先生有些氣人,就沒動,好在先生的家離得也近,也就隔著一條街。

  等到人走了之后,武松憋了一肚子的話,終于忍不住開口了。

  “玉蘭,我不要這先生了,你看他教的都是什么,《論語》!我又不是沒讀過!”

  雖然讀了,但也忘了大半了,更重要的是這里面講的很多并不是很明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