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啄木詩

第八章 嚴(yán)父

啄木詩 甘秀蘭 3298 2019-08-28 14:54:37

  這天夜里,王浚微醺的回到蓼院,‘蓼(音:鹿)’為草木繁茂之意,博臨公就只有王浚一根獨苗,自是希望后嗣繁茂。

  蓼院的側(cè)室是練功房,寢室的外室做成小書房,小書房的北面和西面墻擺放著雞翅木書架,擺放的書籍都是些《六韜》、《司馬法》、《五星占》、《淮南子》之類的兵法、兵器制作、星象和地圖等所有與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書籍。書架前是一張梓木祥云紋書案,和一把梓木鹿紋圈椅。此刻,王沈正一臉嚴(yán)肅的坐在鹿紋圈椅上,查看著王浚的文章,書案的一側(cè)還放著一條皮鞭,一旁的管家王福大氣都不敢喘。

  “父親,這么晚了您怎么還在這里?”王浚吃驚的望著王沈,一旁的王福著急的給他使眼色。

  “你也知道很晚了?這么晚了才回家,你是忙在什么大事呢?”王沈面無表情道。

  “只是跟幾個朋友喝小酒?!?p>  王浚見到一側(cè)的皮鞭直冒冷汗。外人只知他是公府獨子,必然受盡寵愛,哪知王沈是何等嚴(yán)父?王浚的床頭自他幼時起就掛了條皮鞭,那是王浚五歲時因天冷賴床不起,王沈拿著皮鞭把他從被窩里提出來,扔在地上,剛抽了兩鞭就被趙姨娘抱住,而后那把鞭子便留在了王浚房間。

  “什么樣的朋友值得你連請了半個多月?聽說把你娘的私房錢都翻出來用了,這樣的朋友稱得上莫逆之交了吧?”王沈臘黃的臉,少有表情。

  父親連這都知道了,那他應(yīng)該知道他請的是誰。

  “是兒子貪玩,但兒子每天都有練功,從來沒有哪天懈怠過?!蓖蹩>o張不已。

  “噢…你還蠻勤快的,那就試試你的功夫有沒有進(jìn)步?”

  “老爺,天色已晚,您的病還沒好利索,仔細(xì)再傷著自己,還是等明天再試吧?”王福小心道

  “確實挺晚了,那就試試你的射術(shù)吧?王福去拿些梨來?!蓖跎虻?。拳怕少壯,王沈已經(jīng)四十多了,更何況還在病中,跟兒子對打,恐怕有失威嚴(yán)。

  王福照辦。

  眾人移至庭院,下人端上一盤梨。

  “老爺歇著吧!讓小人來?!蓖醺D闷饍芍焕鏈?zhǔn)備拋出,其實是擔(dān)心王沈刁難王浚。

  “哪有那么嬌弱?”王沈面有慍色道,一把奪過下人手里的整盤梨,往空中拋去。

  王浚抽出數(shù)支箭同時射出。

  下人們把梨撿回,共有八只梨,每只皆中箭。王福松了口氣,面露喜氣。

  王沈卻怒道:“前有楚能渠子醉酒夜行,見一臥石,以為是伏虎,引箭射去,沒金鎩羽。渠子醉酒還能把箭射沒石中,你射只梨都射不穿。這半個多月來,你趁老子病重沒空管你,整日流連煙花之地,你這花酒喝得手都軟了吧?繼續(xù)練箭,直練到箭能穿梨而過,方可休息。我就在這陪著你。”王沈找了張椅子坐下。

  相傳渠子能負(fù)重五百斤,日行數(shù)百里。而王浚每日練功的石鎖,兩只加起來才三百斤,可他才十四歲。且梨被拋到空中,沒有固定,碰到箭是會后挫的。

  王浚低頭看著手中的箭,大晉用的箭簇多為追魂箭,箭簇是魚刺形的,這種箭的特點是射中人或活物后,箭簇上的魚刺形倒勾會令箭簇難以拔出,張仲思曾說過東吳破甲箭的特點。

  王浚對秦離道:“去找破甲箭來。”

  不一會兒,秦離提著一筐箭回來。

  王福拋出兩只梨,王浚引弓,一只梨被箭射穿,一只梨像串葫蘆一樣被串在箭上。

  王浚拿過兩只梨細(xì)瞧,被射穿的梨是從梨肉穿過,可能是梨肉脆;被串住的梨正中梨心,梨心軟且有韌性。

  王福繼續(xù)拋出兩只梨,王浚避開梨心射向梨肉,全都射穿了。

  眾人都面露喜色。

  王福拋出一盤梨,起初王浚總有兩三只正中梨心,試了幾次后,準(zhǔn)頭才有百分百。王浚松一口氣。

  王沈和王福退出蓼院。

  “那個六英,你去處理了吧!”王沈道

  “一個妓子,不值得老爺費心,您還是緊著身體,好好養(yǎng)病吧!少爺年少,偶爾貪玩也屬正常,他已經(jīng)很努力了,王家這一代,就屬少爺出類拔萃,老爺何必如此緊逼?”王福道

  “我這破落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也不知哪天就歸西了,浚兒孤零零的一個人,沒有兄弟守望互助,我只能把他練到最強(qiáng),才沒人欺負(fù)他?!弊龈赣H的一翻苦心,臨死都在替兒子盤算。

  “老爺還不到四十,說什么死不死的,好好放寬了心將養(yǎng),總能養(yǎng)好的?!蓖醺5?p>  “我爹才活了三十二,還好當(dāng)年有伯父照顧,饒是這樣我也吃了不少苦,我這已經(jīng)算好的了。即使我明天就涼了,浚兒也不必寄人籬下,你不必勸我,也不必難過,將來浚兒就拜托你照顧了。”王沈語重心長道

  王福抹著淚不語。

  沒過多久,六英消失了,有人說她嫁為人婦改頭換面了,也有人說她得罪權(quán)貴被人毀了容,而王浚又重回正軌。

  第二年,吳國國都武昌處在長江中游,運送物資需逆流而上,運輸不便造成了武昌物資匱乏,孫皓又將都城搬回了建業(yè)。

  張悌拆開女兒的家信,看著這些東倒西歪的字已經(jīng)忍無可忍了,費了很大功夫收羅到皇象的《急救章》寄給纖纖,并表示:‘不求你有大成,只求小兒水平即可?!绻麞|吳的第一書法家都救不了她,那他這個做爹爹的就要滴血認(rèn)親了…

  晉陽

  王沈病逝,王渾父子幫助年少的王浚主持喪禮,前來吊喪的人絡(luò)繹不絕,逐有五萬之眾,喪宴擺了七天七夜。

  衛(wèi)繡的父親、叔父和哥哥們也悉數(shù)到場。衛(wèi)繡二哥衛(wèi)恒曾與王浚同窗,年紀(jì)輕輕就是太子庶子;家中七兄妹,她是唯一的女兒,排行第三,還有個堂姑姑進(jìn)宮做了貴人,衛(wèi)繡的心思家人也都很清楚。

  衛(wèi)瓘尋了個空隙對王渾道:“博陵公新喪,我本不該提這事,浚兒是家中獨子,當(dāng)盡早成婚傳宗接代??扇A家的女兒到現(xiàn)在也沒找到,不知道浚兒的婚事有何打算?”

  王渾道:“菑陽公可否指教?”

  “指教不敢當(dāng),我家繡兒大家也都見過,若侯爺不嫌棄…”

  王渾揮手打斷了他的話,道:“繡兒不是不好…”

  衛(wèi)瓘一聽,豎起了眉毛盯著王渾。

  “繡兒是好過頭了,菑陽公難道沒有聽說嗎?”王渾接著道

  “聽說什么?”衛(wèi)瓘納悶

  “京中有傳聞:皇上有意立繡兒為太子妃?!?p>  王渾的次子王濟(jì)娶了常山公主,王家在朝堂也算得上耳聰目明,太子司馬衷剛被冊立不久,武帝曾言:衛(wèi)家品種憂良,子女皆貌美,且衛(wèi)家女子多子,做太子妃最適合不過,只礙于太子眼下年幼。他王家在有能耐,也不能跟天家搶女人。

  衛(wèi)瓘不知武帝所說是肺腑之言還是戲言?但他的次子衛(wèi)恒是太子舍人,太子是什么德行,他最清楚不過,那可是個有名的白癡,曾在大災(zāi)年,災(zāi)民餓得沒飯吃的時候問:為什么不吃肉粥呢?衛(wèi)瓘一向清廉正直,他絕無可能為了貪圖權(quán)勢,把親生女兒往火坑里推。也正是因為得知了這消息,他才急著把女兒嫁出去。

  衛(wèi)瓘老狐貍般笑了笑,道:“親家公可不能瞎說,那都是流言。我恒兒就在太子身邊侍候,若太子真能看上我家繡兒,定是我祖墳上冒青煙了,我還費什么心思替她物色人選?”

  你有什么心思我怎么知道?但皇帝有意立繡兒為太子妃的事,你肯定知道。都是沙場混出來的老狐貍了,何必跟我玩花樣。王渾心里嘀咕著,嘴上卻很謙卑

  “空穴無風(fēng),若傳言是真的,以繡兒的資質(zhì)不入宮,實在是可惜。繡兒還小,菑陽公這么著急,莫不是有什么難言之隱?我們可是親家,菑陽公可不能掖著藏著,繡兒真有什么問題,說出來大家一起想想辦法?!?p>  王渾捋著胡子笑得別有深意,晚些清河崔毖也會來,他更屬意清流一脈的崔家,像他這樣的武夫,就喜歡這種書香世家的小姐。他都打聽清楚了:崔家在這一代沒有適齡女子,但崔家有個外甥女——文世暉,是家中獨女,生得跟梨花似的,溫柔惹人憐愛。最重要的是,娶了她能得到崔、文兩家的勢力。

  “親家這是哪里的話,常聽恒兒和繡兒在我耳邊提起浚兒如何…如何不凡…我當(dāng)然是怕被別人捷足先登,咱們可是親家,這肥水還不流外人田呢!”菑陽公道

  王渾努了努王沈的靈位,道:“我堂弟的尸骨未寒,浚兒還在熱孝期,現(xiàn)在談這些…不合適吧?”

  菑陽公只好作罷。

  十五歲的王浚,望著父親生前的親朋好友來來往往,名為奔喪,卻不見他們面有悲色,也不見他們關(guān)心孤兒遺孀,只是借這由頭聚在一起相互牟利。想起了父親生前的管教太過嚴(yán)厲,王浚一直心有怨懟,便從未盡心侍奉,父親臨死前還在罵他好色誤學(xué)。王浚低頭凄苦一笑,原來我并不比他們好多少。

  書院的同窗也來吊唁,纖纖第一次見到王浚如此凄涼的一面,望著滿院的賓客攀交情、談交易,一個喪宴搞得如市集般熱鬧,也替王浚哀嘆!

  衛(wèi)繡偷偷塞了包酥餅給王浚,小聲道:“餓的時候偷偷吃幾口,王叔叔在天有靈,定會不忍心你挨餓?!?p>  晉朝守喪沿襲儒家舊例——三天不可食一粟。

  王浚心中一熱,他一直都仰慕衛(wèi)瓘深謀遠(yuǎn)略,在戰(zhàn)場上總是無往不利,為人更是嚴(yán)謹(jǐn)謙卑,賢名遠(yuǎn)播。衛(wèi)氏兄妹對他又是多番照拂,幼時堂兄弟們嘲笑他是漁女所出,身份低賤,衛(wèi)二哥曾多次出面解圍。

  三個月后,王浚承襲了父親的博陵公爵位,另獲封散騎常侍,因年少,只掛了個虛職未赴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