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淳在眾人環(huán)視之下,不慌不忙地摘去頭上官帽,鄭重其事地雙手施拱手禮進言:“微臣解淳冒死進諫,愿以淳及解氏一族的性命,諫醒圣上的不當之處?!?p> “一諫君上無顧朝堂禮儀,竟然下發(fā)誅殺令旨,嚴禁文臣武將直言進諫,無疑是暴君行為?!?p> “二諫圣上不顧惜朝廷治下民力民財,糜費民脂民膏,只為成全君上的御駕親征之快意?!?p> 解淳奏完后,挺直腰桿直視朱厚照,靜待他的發(fā)落,眼中根本沒有任何懼怕之意,卻讓人感受到幾分威武不能屈的忠正之色。
解儉目露崇拜之色望向兄長,稍頃之后,也出列施禮稟奏:“圣上,微臣的兄長之言未免有些失儀,卻是耿耿忠正之言?!?p> “微臣愿與兄長共進退,以自己的滿腔鮮血,諫醒圣上的不當之處。兄長一向料事如神,祈望圣上能多加考量,勿使微臣兄弟二人的熱血進諫化為烏有。”
眾大臣也大多不贊成正德御駕親征,見二解不懼生死忠言進諫,也一個個不甘示弱,紛紛出列群起進諫。
朱厚照即便再如何仇視解淳,也不能借機除去他,再則正德又想起父皇臨終告誡之言,頓時心起與解淳暫時和解的念頭。
當下他從龍椅上站立起來,竟然破天荒地拱手施禮:“眾位愛卿請免禮,剛才朕一時心急失控,言語間多有閃失?!?p> “致使子厚產(chǎn)生誤會,才冒死進諫。朕在此恭施一禮,希望眾位愛卿能夠原諒朕這一次失口之誤。”
這樣以來眾位大臣包括解淳兄弟倆都跪伏于地,向正德皇帝施大禮答謝,君臣之間又恢復之前的融洽狀態(tài)。
解淳卻知道這一局是朱厚照勝出,畢竟他是一國之君,是大明目前的最高統(tǒng)治者,稍微施了個手段,便輕易間化解掉解淳的逼宮手法。
但解淳也不失望灰心,畢竟眾位大臣的大多數(shù)對解氏很友善,沒有借此機會擠兌自己,或借機打壓自己取悅正德皇帝。
看來自己之前立足文壇的做法,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一得一失正好平局,且看以后怎么與朱厚照較量吧?
看到皇上與解淳達成和解,皇上卻不提取消他御駕出征之事,剛進入朝堂不久的監(jiān)察御史嚴嵩立功心切,也不顧及自己的身份出列稟奏。
“臣監(jiān)察御史嚴嵩有本上奏,臣聞圣上當初在先皇時期,曾以大皇子的身份,出征討伐蒙古部落,當時還獲得北方大捷,由此可見圣上對軍伍調(diào)度極有心得?!?p> “不知為何祥瑞候為何不同意圣上御駕親征?是因為怕圣上出征有所閃失,還是對四川解布政使極有信心,認定他必定能平滅蜀賊朱厚煌發(fā)起的叛亂嗎?”
朱厚照贊許的望望這個正七品小言官,以前他們總是與朕作對,成天上些奏章煩擾朕,這次倒有些眼力勁。
翟鸞新投太子朱載墾一系不久,也想為太子爭取些利益,讓太子更加看重他,當下也出列充當和事佬,笑咪咪說出令他一直到死時,都后悔不已的話語。
“圣上,微臣贊同嚴御使的奏報。子厚還是詳細解說一下令侄解布政使的才能吧,他身為一介老邁文官,如何能在短期內(nèi)平滅蜀地的叛亂?”
解淳目視一下傳說中的‘大奸賊’嚴嵩,見他還尚年輕好勝,不然以他在歷史上的表現(xiàn),不會站出來說出這番話。
然后回望翟鸞一眼,淡淡的回應他:“翟學士不知曉解和的能力,圣上應該知道他的能力和才干,從登州海軍作戰(zhàn)到北方邊疆與蒙古部落打仗,他可曾失手過?”
解淳冷冷地‘哼’了一聲:“世人都以他與我交惡,便大肄詆毀他,但他的才能委實不錯。此子跟隨我多年,文武兩道學走七成左右,不遜于各位文武大臣?!?p> “當時的解和年僅而立之年,便屢立斬首蒙古小王子的大功,無論文才武功都是上上之選,不然先帝會一再擢拔,升賞他的官職嗎?”
解淳變相自吹自擂后,便面對朱厚照誠懇的施禮進言:“圣上,解和現(xiàn)在年近七旬,自是老謀深斷,妙算無雙,一個區(qū)區(qū)剛?cè)鄽q的朱厚煌,如何會是他的對手?”
“圣上且聽微臣一言,不出兩個月之外,解和平定蜀地叛亂的消息,會快速傳遞到京師。圣上根本不用勞師動眾,徒費軍力人力和物資?!?p> 朱厚照聽到解淳對解和的評價甚高,對解和平定叛亂,有如此大的把握,僅僅兩個月便能平叛成功。
當下他不由自主的吸了口涼氣,心中對御駕親征之事更為看重,也顧不得和解淳等人再爭辯商議。
也不顧及內(nèi)閣眾學士的苦苦勸告,立刻下發(fā)圣旨:“朕決定御駕親征平定蜀地叛亂,剿滅朱厚煌狗賊,已慰臣民之恨?!?p> “但鑒于眾位愛卿的擔憂,朕決定讓太子朱載墾代理朝政,朕御駕出征期間,無論軍事民政都由太子監(jiān)理?!?p> “祥瑞候三安駙馬解淳,特進榮祿大夫、太保之位,正一品文官職位,授于右柱國勛位。令解淳和內(nèi)閣首輔大學士楊廷和及翟鸞等人負責輔佐太子治理政務?!?p> 朱厚照唯恐解淳再予以阻攔自己親征,又為解淳升官加爵,以此等恩寵厚賞堵住解淳的嘴。
其實到了解淳如今的地位,升不升官職勛位,已經(jīng)沒有什么特別大的意義,這些職勛只是榮譽職稱,也就是名頭大、好聽些、多領一些錢糧而已。
而且平常是賞賜給故去大臣的謚號,解淳看似榮升卻是暗降,還不如原來的太子太傅有點實權(quán)。
朱厚照也不管解淳如何臉色難看,自己此行如果一切順利,便能收斂民心士氣,讓大明士民對自己尊崇愛戴,成為大明的圣君。
他自顧自下達旨意:“內(nèi)閣次輔焦芳和內(nèi)閣大學士謝遷隨朕出征蜀地,此次出征只征調(diào)五千京衛(wèi)軍一齊同行,以防止勞民傷民太甚,無端為大明士民增加負擔?!?p> 此詔一出,眾位大臣都不再予以反對,從正德皇帝的口氣中和所下旨意中,便能看出皇上是去撿平叛勝利的熟桃子。
希望解和能夠體諒圣上的心意,千萬不要太過于著急動手平叛,否則皇上此行御駕出征,不知道該怎么尷尬收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