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女兒佳佳,裴靜是虧欠的。
因為工作是單休還時常錯時加班的原因,佳佳一直都是由從湖南小鎮(zhèn)過來的婆婆王玉梅照看。
兩歲時婆婆還把孩子帶回湖南老家長住了大半年。
那時,當小學教師的公公路家明還沒有退休。
婆婆把孩子照顧得很好,佳佳從小就白白胖胖的,聰明又乖巧。
唯一的缺點,便是怕生,不愛與人交流。
一直忙碌事業(yè)的裴靜以為,女兒性格如此,再加上跟著奶奶學的都是湖南方言,語言不通也是交流的一大障礙,慢慢大了就好了。
直到帶孩子上幼兒園入園前的親子課,她才發(fā)現(xiàn),女兒與其他孩子的表現(xiàn)很不一樣。
她很膽小,總是死死地拽著她的褲腿,不敢參與任何游戲與互動,也不敢和陌生的小朋友說話交流。
從頭到尾悶不吭聲,對于陌生的環(huán)境極度不安與抗拒。
那時候裴靜才意識到,她到底犯了多大一個錯誤!
她很自責,也很苦惱。
查閱了不少關于兒童成長教育的資料和書籍,才明白那是因為母愛的缺失導致了佳佳極度缺乏安全感。
因為孤單讓她無法表達交流的訴求,從而使她變得膽小、自卑,害怕與人交流。
裴靜當時追悔莫及,她決定轉移重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女兒身上。
偏偏就在那時,她自身的發(fā)展,也到了職業(yè)瓶頸期。
做外貿(mào)業(yè)務員已經(jīng)七年,甚至還兼職了兩年的銷售內(nèi)勤,但升遷卻是遙遙無期。
一方面,是因為她不參加應酬疏離了領導層。
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公司多年一直挪不出空位。
即便有,也立馬就有空降兵占領要職。
沒多久,公司領導班子開始動蕩調整,處在風口浪尖的頂頭上司自顧不暇,脾氣日益暴躁,對于再也不主動加班,拒不參加應酬的裴靜頗有微詞。
在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一年后,裴靜破釜沉舟,辭去了那份足以讓她養(yǎng)活整個家的高薪工作,專心在家陪孩子,也順便修養(yǎng)一段時間。
這些年,她實在太累了。
總共加班和周六的時間算下來,比正常上班族至少多上整整兩年的班。
好在,付出總有回報。
佳佳也慢慢變得與平常小朋友一樣,雖然還稍顯內(nèi)向,但已經(jīng)能和熟悉的小朋友交朋友。
也在裴靜的鼓勵下愿意主動和人打招呼,性格也開朗了許多,只是還不夠。
裴靜覺得,或許是因為佳佳缺少玩伴的原因。
因為佳佳被動靦腆的性格,和大多小朋友玩不到一起。
而幼兒園最好的朋友又離他們家很遠,導致她一回到家中,寧愿玩玩具也不愿下去和小區(qū)其他小朋友玩。
看到孤單的女兒,裴靜打算再生一個孩子。
那時二胎還沒有全面放開,但已經(jīng)允許單獨家庭再生二胎。
裴靜是獨生子女,剛好符合二胎要求。
路一航的父母,則是一直盼望著二胎。
只是與裴靜的初衷不同,他們期盼的是一個能傳承香火的孫子。
路家明雖然是小學老師,但因為地處偏遠思想依然落后頑固。
路一航是他們路家這一輩唯一的男丁,沒有孫子,他們路家的根兒可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