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奇幻

成皇之錄

第七十九章 廢太子

成皇之錄 夏春秋啊 2652 2020-01-11 22:00:37

  書接上回。

  且說有左將軍上杉清素,心懷忠直,至百里思成府中議道:“今帝后本無娠妊,宮中內(nèi)外皆知,惟圣上被欺!此乃是帝后圖謀太子之計。太子乃國之根本,根本一搖,事端紛起。公為棟梁柱石,那時罪咎將歸誰?”

  耶律碧亦在旁說道:“此情似或有之,但形跡無考,亦難為謀?!?p>  上杉又道:“皇后近來與妹子司徒晴兒日夕在宮中來往,探知其謀廢太子之心,積日已久。若待其計謀一成,救之不迭,悔無及也?!?p>  百里思成道:“君意將欲何為?”

  上杉道:“以仆言之,圣上昏庸,不能自持,聽惑帝后,以司徒一心孺子秉權,天下不久將亂。若大司空作主,東宮兵甲俊如林,命帥精兵萬人入內(nèi),公居阿衡之任,待請詔誥,以皇太子隨朝錄尚書事,廢帝后于附城,只需兩宦官傳旨之力,何難為哉?極宜行之,天下可以永久大定,偉績?nèi)诠!?p>  百里思成聞言,思之半晌,乃道:“此事不可。今天子素質庸樸,委政諸臣。太子乃為臣子。吾受阿衡重任,不得君命,相與行此大事,是欺君父,而以不忠示天下。雖或幸成,難逃罪責。況且親王諸戚兵甲盈朝,威柄不一,事之成否猶未可定。此謀非細,未可造次?!?p>  上杉清素見百里思成若此回答,不敢再言,只得辭回,出門嘆道:“百里思成有才之名而無才之用,他日安能保得免禍?”

  然此早有奸人將此密言竊報帝后知之。帝后思欲誅上杉清素,即召妹子司徒晴兒共相謀之。

  晴兒道:“雖然有此,亦不可殺他。若一殺上杉清素忠直之臣,則人以為皇后無故誅戮大臣,必生異議,是自起疑端。不若假意升他官職,出之遠去,一離京畿,則自無所用其謀?!?p>  帝后點首,使宦官公孫略傳旨遷上杉清素為純州刺史,撫按胡蠻。

  帝后與司徒晴兒議道:“今構此謀者,非獨上杉清素一人。今外論紛紛,恐生出異端,如之奈何?”

  晴兒道:“必欲思圖久遠之計,以安司徒氏,非去太子不可。”

  帝后道:“然則何計可以去除太子,斷此禍根?”

  司徒晴兒乃附后耳低言一計,帝后點首從之,即命公孫略假傳靖樂帝之詔,宣召太子入宮,言偶得暴疾,可急速就來,有事商議。

  太子見詔言帝父暴疾,即隨公孫略如飛而至,一個從人也不曾帶。及至宮門之外,帝后傳旨,言圣上神思煩悶,厭聽言語,今得稍定,適才睡著,且慢驚動。

  太子既到,權于耳房安止,待帝醒相見,分付不許東宮一人來渾。直挨傍晚,帝后命宮人持藥燒五香酒一瓶,火棗一盤,荔枝子一盤,至耳房見太子道:“圣上倦臥,適間方醒,娘娘奏太子至此已久,可宣入見。帝聽言上午即來,大罵娘娘,道太子腹餒未有晚膳,將此見成果酒聊少充饑,好進言話?!?p>  太子亦恐是帝后之意,不肯飲酒。

  公孫略道:“長者賜少者尚不敢辭,況帝父后母?如若不飲,即是逆命,逆命即是逆天,天可逆乎?”

  太子聞言,只得接酒飲之,甚是味美,也覺無事,于是太子放心連飲數(shù)杯,立時醉倒,沉沉而睡。帝后遂召心愛黨羽江村梅生,命書作太子犯上之詞。

  江村梅生見此,拒道:“小臣焉敢冒犯太子?”

  帝后道:“卻敢出入宮中,冒犯娘娘?本宮以你為心腹臣子,故謀托你,何推卻之?”

  江村梅生恐帝后見怒,乃書詞道:“陛下宜自了,不了吾當入了之。中宮宜速了,不了吾當手了之?!?p>  帝后再命宮人燃燈,扶起太子,朦朧附其手而書其箋。次早,太子酒醒,令人送還東宮,遂將太子之假書,待帝歸宮,佯哭拜于地下。

  靖樂帝大驚道:“皇后今日何故如此?”

  帝后復掩面大哭,道“太子欲害于吾,被宮人拾得他袖中遺下之書稿在此”。

  帝見書大怒,即臨殿召集滿朝公卿大臣會議其事。眾臣皆到,拜罷啟道:“陛下無故宣召臣等入內(nèi)殿,有何圣諭?”

  帝道:“太子無狀,謀思害母,意在廢朕自立,諸卿等詳來,以為自古有此理否?此必須依律治罪,以正國法?!?p>  諸公卿見帝后在于簾內(nèi),皆不敢對。

  百里思成出班奏道:“此事未可信也。若或有之,乃國家之大不幸。且太子素性賢明,近雖惑于閹豎,而仁孝之心豈變更?茍有廢立之情,亦必預形于跡,公卿等或者有所見聞。今一旦以無影之事而欲重罪太子,臣恐天下之禍從此出。且太子乃國之儲本,若治以法,天位失嗣,國家無本,幸進者紛爭無已。愿陛下詳之?!?p>  帝道:“卿言無影,此文字豈妄謬也?”

  耶律碧又奏道:“誠如圣諭,則臣固不敢辨。但其中必有詐偽,未可指實。且太子身居東宮,此文字從何而得,何人所書?宜先考查傳書之人,然后比較太子手法,此事必有定奪。校之一明,然后請?zhí)用鎻膶徖?,方可別其是非,定其刑賞。豈得以朦朧暗昧之事,而輒罪國家之皇本?”

  以是議論紛紜,至日中而不能決。帝后恐怕議久,究出真情,事生他變,即于簾內(nèi)宣言解釋道:“太子雖懷不仁,念是宗室嫡系,當容忍之,寬其重典,赦以不死,免為庶人,不得復居東宮監(jiān)理國事。”

  眾官未忍定議。帝后揭簾親諭眾公卿道:“太子乃吾家之子。今其自為不道,律宜正典,得原其死,幸矣。汝諸大臣何得妄議短長,而猶豫至此?”

  眾官尚未即退,帝后又遣宦官道:“今此一事,眾官員廷議彌久,甚勞神思。太子之情設無,過后自當明白。君臣各宜就膳,來日再議未遲?!?p>  眾公卿只得退出。帝后使公孫略暗宣帝旨,將太子并前亡妃所生之子歐陽運祺,一同將車輿驅送往附城安置。

  太尉梁丘友訶見太子之事如此,乃上表請與太子絕婚,陳情免禍。靖樂帝乃允其奏。

  再說泰寧王歐陽承武部下將佐高陽湛、藤原子毅二人,因撤各王鎮(zhèn)兵之日,曾授衛(wèi)督將軍、殿中郎將,給侍東宮,深得太子所愛。后戰(zhàn)事起又請復親王衛(wèi)護,二人又從泰寧王征討胡蠻有功,轉征東陽元康敗績,詔回京都,未得任事。

  二人感念太子,欲勸泰寧王代為報冤,惟恐泰寧王無斷,乃不敢進言。

  藤原子毅道:“今我欲干此事,必須重賂公孫修,待他在內(nèi)勸言,泰寧王必允。”二人議畢,即將金珠等禮密見公孫修。

  公孫修道:“二位將軍與吾共事已久,同袍一體,今何賜此厚禮?”

  藤原子毅道:“今帝后姐妹宗黨專權,國儲被害,太子知禍極,死生莫測,社稷將危。以為朝中并無豪杰仗義可倚,惟公足智而忠勇素著。泰寧王乃帝室之親,英雄拔萃,能拯國危,故太子具此薄禮,命吾奉上閣下,懇為憐其無過之枉,一伸冤屈,望惟開恩,勸泰寧王看先帝之面,倘能撥亂反正,則閣下之功卓著!”

  公孫修道:“國君聽妒后而廢正嗣,吾亦知其有過,但須候豪者起,便當應之耳!”

  高陽湛道:“豪杰之士,除泰寧王與公,更有何人?今舉國中皆怒司徒氏專權,有百里思成、耶律碧為之附會,是以難言,忿氣在心,皆未敢發(fā)!今閣下能因人之情、眾之怒,相與起義,以救國難立功,則將列名于云臺,襲封于永世,稱頌偉績!倘或一朝有人先發(fā),則君將為之執(zhí)械乎,為之操帚乎?”

  公孫修正欲報百里思成之前怨,聽二人所言百里思成依附帝后,乃即應承道:“二公忠義,甚感吾心,待吾稟通泰寧王,然后再相會議。其當慎之,莫致漏泄。”

夏春秋啊

很多人不斷地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每天壓力很大。其實不管你怎么過,都會后悔的。想想你這前幾十年就明白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