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親君笧

第二十三章 瑯琊王氏(二)

親君笧 停不了的歌聲 2197 2019-11-03 11:49:28

  正在此時,謝安安排在書房門口守門的小廝站在門口回報道:“老爺,有位小郎君執(zhí)瑯琊王氏的名帖求見?!?p>  謝安皺眉,正要開口趕人,謝琰忙道:“父親,兒也想聽聽王家人怎么說?!?p>  謝安微不可見地點點頭,小廝會意,帶了人進(jìn)來。

  兩人放眼看去,只見來人發(fā)未及冠,玉帶飄飄,宛如仙人,是個非常清秀的少年。

  他并不自我介紹,而是劈頭問道:“兩位謝大人可知‘云從龍,風(fēng)從虎’何解?”并不等他們回答,少年繼續(xù)說道:“龍吐出的氣稱為‘云’,龍乘著這股云氣,可以在茫茫天空四處遨游,遮住日月的光芒,震撼起雷電,使人間降雨??梢赃@么說,是龍的能力使云變得靈異,而龍的靈異,卻不是因為云而產(chǎn)生的。但是,如果沒有云,龍就不能顯示出他的靈異,所以云對龍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神采奕奕,搖頭晃腦地嘆道:“多么奇妙啊,龍所依靠的,正是他自己吐出的’云’,可見古人的智慧。周易說的很有道理,云就應(yīng)該跟隨著龍,同樣的,龍也必須有云跟隨它呢。”

  說完,他怡然自得地望著謝安與謝琰,等待著他們的回答。

  這種說話的模式在晉朝當(dāng)代是非常流行的,叫做‘玄談’或‘清談’。聽上去雖然玄之又玄,但卻是有重點有目的的,如果相談的另一方接不上起頭的人的話題,或者瞠目結(jié)舌不知所以,是非常失禮和沒面子的一件事。

  謝安卻是真正有才之人,他少時就才思敏捷,絕頂聰明,在宦海沉浮二十多年后,更是識明智審,洞察世情。少年還未說完他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但這是個大逆不道的建議,謝安更是自詡忠臣良相,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心思。因此他躊躇不答,并不想繼續(xù)這個話題。

  謝琰卻比他靈活一些,他覺得,如果直接將這少年趕走,他們就失去了探知王家意圖的機(jī)會,還不如虛以委蛇,知道了對方的想法,就掌握了主動。

  想到那個在千軍萬馬之前,神色自若地對自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女子,一縷思念牽動著他的心。

  他安撫地對父親做了一個眼色,回答道:“小公子定然讀過《漢書》。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曾經(jīng)禮賢下士,廣納賓客,寬以待人,嚴(yán)于律己。他的親生兒子殺死了家奴,他都嚴(yán)格依照當(dāng)時的法律讓自己的兒子償命,因此當(dāng)時的朝堂和民間都稱頌他是一位賢明的君子。他既有擁立皇帝的功勞,又是皇后的生父,一手掌握著軍政大權(quán),權(quán)勢與富貴已經(jīng)到了頂點。可是他最后卻不得好死,遺臭萬年,就是因為他篡漢自立的原因,可見,不管多么賢能的人,一旦有了僭越之心,都是沒有好結(jié)果的?!?p>  謝琰引用了王莽的故事,義正言辭地拒絕了這少年邀請謝家一起做“從龍之臣”的建議,但他神色并不十分嚴(yán)峻。那少年見謝琰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卻沒有將自己掃地出門,暗暗思索該怎么繼續(xù)這個話題。

  這確實是個非常急智的少年,暗藏機(jī)鋒的話語幾乎是張口便來:“昔日張楚王曾說:‘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雖然他沒有得到天下,這天下卻真的改旗易幟,成為了漢高祖劉邦的囊中物。劉邦雖是一介草民,但他文有蕭何、張良,武有樊噲、韓信,可見有錯的并不是僭越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實現(xiàn)這件事情的人以及他身邊的謀臣良將?!?p>  謝琰微微點頭,嘴角輕揚。

  那少年受此鼓勵,心中一熱,正想和盤托出,突然記起父親的囑咐,神色收斂了一下,微笑道:“如今世情與漢朝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以我們家族看來,在這個亂世里,唯一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依仗就是軍權(quán)?,樼鹜跏鲜来际俏某?,因此我們只能做那從龍之云?!?p>  他說得含含糊糊,并不愿意開門見山地表明王氏效忠的對象,只說那人是手握兵權(quán)的。

  謝琰見他不愿言深,暗暗搖頭,給自己的父親使了個眼色。

  謝安會意,作出十分生氣的樣子,喝斥道:“一派胡言亂語,謝家絕不會背棄皇恩,這般大逆不道的言語請不要再提?!币贿吅傲诵P進(jìn)來,說道:“送客”。

  那少年躊躇滿志而來,卻泱泱離去。

  謝安立刻著人去查這少年的來歷,家奴回報說這少年坐王家馬車來的,上車的時候仆役們喚他“二公子”。謝安想了想,對謝琰說道:“此人應(yīng)該是王謐的嫡次子王球,因尚未及冠,故而很少見人,小小年紀(jì)已有乃父之風(fēng),比起他的兄長似是更勝一籌。”他說這話的時候,并不是十分贊賞的表情,而是有一些悲哀,他斷言道:“王家如果一意孤行,難免會遭滅頂之災(zāi)。傾巢之下焉有完卵,你妹妹的事情你要放在心上才行?!?p>  謝琰正色道:“請父親放心,琰一定盡力為之?!?p>  古時候信息通訊業(yè)十分地不發(fā)達(dá),只有緊急軍情可用信鴿通信,皇帝的旨意,告示什么的都是通過驛站傳遞,遠(yuǎn)的地方延遲十來天什么的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古代有一種著名建筑叫做“烽火臺”,哪里有人侵略,就燒哪里的烽火臺。放在現(xiàn)代的話一個短信一個QQ就搞定了,八卦消息更是網(wǎng)上漫天飛。

  謝瓔的這樁八卦過了好幾天才傳到離建康只有幾十里地的京口里。

  萩娘完整地聽完了小耳報神采棠傳達(dá)的全部內(nèi)容,心里浮起兩個字:

  “耳熟”。

  多么俗氣的情節(jié)啊,高貴的千金小姐私會俊朗的世家公子,又正好被出來散步的一群人看到。

  設(shè)計她的人一定拋出了足夠大的誘餌,引得她孤身相見。

  這計謀最妙的就是一個“巧”字。

  謝琰一定很氣憤,最難堪的是妹妹還必須嫁給那個臭流氓,這比吃了一只蒼蠅還難受。

  他一定會想辦法避免這個結(jié)果的吧。

  不知為何,她從來不真正擔(dān)心謝琰,從不在意他身邊那些危險。

  在她心里,他是那么地強(qiáng)大,足夠保護(hù)自己和他想保護(hù)的任何人。

  想到謝琰,想到他一貫鎮(zhèn)定的親切面容,萩娘只覺得心里甜甜的很暖和。

  這毫無來由的感情,在和謝琰分別之后,變得愈發(fā)清晰。

  她根本不了解謝琰是個怎樣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喜好。這就是暗戀的感覺吧,不需要和他在一起,只要讓她思念他,就覺得很幸福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