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姊!”春萱走上前去。
春華從倚著的石上站了起來,她蔥白的手指拿著一張淡綠絲帕,越發(fā)顯得一雙皓腕膚如凝脂。
“阿耶和阿娘不在家,著我來接你三人,且在孫家小住?!彼溃忌议g有一絲盈盈的喜色。
“阿耶和娘做什么去了?”春萱忙問。
“去大姊家了?!贝喝A一笑,只簡短的說,就催促春萱上車。
“春朝和春陽呢?”
“他兩個先出來,已經(jīng)和孫褚一道兒走了?!贝喝A說,說著提起裙子,往停在樹蔭下的車子走去。
春萱看一看那馬車,車上的趕車人認識,是上次送春華回家看祖母時的那個漢子,他長大身材,躬著背,正在車轅上等著。
看到春華來,連忙站起來,下車將腳蹬放下來,在一邊站著等春華二人上車。
書匣和包袱被這長工接去放在了車上,春華扶著春萱,先看她上到車里,然后自己才坐進了車里。
車簾放了下來,馬車輕輕一晃,很快過了窄橋往南駛?cè)ァ?p> 義學的書院是在杜家莊北面,孫家的大宅卻在杜家莊最南面,因此走的話是需要一些時間的,坐車可就快多了,姊妹二人在車上還不及說幾句話,展眼就到了大宅之前。
孫家大宅所在地是一處開闊的平地,周圍綠樹蔥蘢,左右各有幾戶鄰居,再往前,就是阡陌縱橫,一條寬闊曲折的大道,經(jīng)過前面的王莊、田家莊,一直通到寧縣的縣城,在縣城里,有孫承業(yè)起家之初創(chuàng)辦經(jīng)營的五家布鋪,如今都交由各個掌柜管理,孫承業(yè)主營的產(chǎn)業(yè),如今卻幾乎都在州里了。
孫承業(yè)雖然不在家,可是孫家大宅內(nèi)依然不乏人客往來。
因為孫承業(yè)除了生意上的生業(yè),還在杜家莊周圍置買了不少田莊土地,都由佃農(nóng)常年經(jīng)理,而孫家老祖杜荀氏尚在鄉(xiāng)居,因此依然有不少人上門趨奉。
如今春華過門,老宅內(nèi)顯得熱鬧了許多,孫承業(yè)之所以讓孫褚重回杜家莊,也許就是考慮到家中只有春華并杜荀氏,需要有個人總理門戶的意思。
春萱與春華到家的時候,孫宅的大門洞開,門首正有兩三個家下人在拴馬,春朝三人也是剛剛到家不久。
家中老仆來接過春萱的包袱拿進去了,春華便牽起春萱的手往里走。
孫家的大宅從外面看很是雄大,里面卻十分簡樸,足見之前杜家兩代人持家儉省,生活樸素。
兩扇朱漆大門,進去是一個粉油影壁,轉(zhuǎn)過影壁是小小的倒座四五間房,一律清涼瓦舍,穿過垂花拱門,才進入前院,里面頗為寬敞,青磚鋪地,正面五間正房,兩旁各有三四間配房,往常孫家人起坐卻都不在這里,從穿堂進去,再進到里面一重院子,才是孫承業(yè)夫婦日常起居之處,如今孫承業(yè)不在,孫褚之母又早逝,杜荀氏就住了東邊的正房,日常有些什么人來客至,也多是引到這里來見她。
當下春華領著春萱走到這院正房堂上的時候,七十三歲的杜家老祖杜荀氏,正坐在南窗下鋪了紅絨的炕上,與春朝兩個在說話。
杜荀氏年歲雖高,頭發(fā)卻沒全白,自從招贅了孫承業(yè)為婿,她積年的養(yǎng)尊處優(yōu),面容白凈,只有些些幾根皺紋,穿一件深醬色襦裙,罩著石青色罩褂,身材不胖不瘦,看著尚且硬朗。
瞧見春華領著春萱進來,她便拍拍身側(cè)的位置,招呼春萱過來坐,態(tài)度看著甚是和藹。
春萱依例先過來行過禮,杜荀氏拉著她的手,她也就只好在她身側(cè)坐了。
杜荀氏也不過問些家中耶娘都好么,學里都讀了些什么書之類的閑話,春萱一一都答應了。
春華陪侍了一會兒,便問:“祖母,三郎回家來了,午間吃什么好?”
杜荀氏略一沉吟:“還是照舊!他就好那一口兒!不過表外甥、外甥女兒來家,讓王媽媽好好添些菜來,上次你家翁帶回的好火腿,午間來不及,晚上慢火細細的燉上一大碗,多放些干貝。”杜荀氏一五一十的吩咐道。
“我知道了?!贝喝A站起來,又吩咐了春朝兩個幾句,“勿要淘氣”之類的,就往后面去了。
春華走后,杜荀氏又和春萱說了會兒話,便指著西邊的月洞門笑道:“你三哥在西院里呢,你姊弟找他玩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