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桑桑一行還在兜兜轉轉往北走。
陌山諸郡接二連三山洪暴發(fā),關于溶家的流言不止在陌山傳播,已擴散到了周邊幾郡。
至此,再壓不住。
隸王府中,隸王聽著下屬來報,有些焦躁。
周邊幾郡往啟臨城送的信沒攔截住,已被快馬加鞭送了出去。
他行至書案旁坐下,提筆欲寫信,可想到前些日子自己收到溶則的回信,又把筆放下。
“溶家軍武立家,謠言從未斷絕,亦無應對之法,唯誓死效忠而已!若真到了滅國破家之時,望王爺援手,護住吾之妻女。”
他起身行至窗前,見天際如羽如絮的云彩,美輪美奐。
秀美山河,終是血色染就,而這鮮血,溶家流得格外多些…
到溶則這一代,溶家人丁已凋零至此,若兒孫繼續(xù)從軍,即便陛下不疑,恐也再傳不得世。
可溶家即便忠勇至此,卻也一次次陷于險境,歷代溶家大將軍,都是如此過來。
若陛下疑慮,削了溶家兵權,或許溶家還能存續(xù)一絲血脈。
也有溶家家主有過棄戎從文的想法,可總有戰(zhàn)事起,總有仗要打…
溶家不知何時起,便成了西寧守護神,若溶家退縮,何人護佑家國?若至百姓安危于不顧,溶家男兒亦是生不如死!
西郊大營里,溶則皺眉枯坐大帳之中,溶家軍照常操練,他案幾之上有一封未寫完的奏折。
微臣溶則啟稟陛下:末將舊傷復發(fā),無力領軍衛(wèi)國。
溶家軍四十萬,乃是西寧之盾牌,望陛下不棄,另著人代為攜領。
末將之子溶爵,年幼魯莽…
他怔愣看著遠處隨風搖曳的樹梢,半晌,低頭看了一眼未完成的奏書,抬手將其撕碎。起身行至火爐邊,緩緩將其投入火爐。
火爐內(nèi)竄起火苗,轉瞬那奏書燃盡,火苗熄滅。他轉而拿了書案上一封剛拆開的信貼身放入胸口衣襟內(nèi),轉身出了大帳。
行至校場,遠遠看著正拉弓搭箭的溶爵??粗倌暌鈿怙L發(fā)的模樣,眼里閃過一抹愧疚之色。
皇宮之中,四皇子在華西宮與幾個輔政大臣議事,戶部尚書皺眉一臉苦相。
陌山諸郡多地爆發(fā)山洪,百姓死傷無數(shù),各府郡請求朝廷救災的折子三日一封,可朝廷卻是遲遲拿不出賑災錢糧,也無其他可以救災的措施,只是回復地方官員加強巡邏,可能發(fā)生災情的村鎮(zhèn)組織百姓暫且撤離。
那戶部尚書李煜踟躕再三,終于開口:“救災緊急,其他各部花用再減恐亦是不能,我戶部再想想辦法,且再挪個十萬兩銀子出來,總得想想辦法,不然百姓真沒活路,只怕會生亂?!?p> 其他各部尚書聞言,也是一臉愁苦之色,刑部尚書顧獻欽也是嘆息,道:“我也知道李大人為難,就如大人所言,救災要緊,我刑部亦想法子挪個十萬兩出來?!?p> 其他各部尚書聞言,也都多少挪了本部花用銀錢出來,倒是兵部,實在挪不出銀子,那兵部尚書謝東乃是個刻板人,兵部花用,已然全部有了章法。
他踟躕再三,沉吟道:“我部花用實在是動不了,倒是我家里有些祖產(chǎn),明日我便取一萬白銀來交與李大人,先緊著救災吧!”
其他諸位尚書聞言,亦是紛紛拿出自家錢財,多的萬兩,少的一二千兩,三日后,戶部籌措到了三十七萬兩百銀。
議事當日,賀蘭祺在旁聽著,卻未多言,可到了第三日一早,竟派人給戶部送了十萬兩白銀,戶部尚書李煜看著托盤內(nèi)十萬兩銀票,不住感嘆:“四皇子往日不起眼,心里其實還是有百姓、有社稷的!”
救災銀兩由兵部派人押送,交往還在陌山賑災的兩個戶部尚書,由隸王主理賑災事宜。
皇帝這些日子輕省不少,四皇子雖初涉朝政,倒也還勤勉。日日同大臣議事若有不解之處,亦是不恥下問,若有相左意見,也能聽取朝臣諫言。
若與先太子相較,許多見解決策都還極是稚嫩,可觀其態(tài)度,卻是好的。
為此,皇帝亦是欣慰,連著淑妃,皇帝看著也覺端和許多。
皇宮內(nèi)院,諸事繁雜,雖有四司、八局、十二監(jiān)各行其事。但除此之外,皇室宗親,賞罰規(guī)省,總得有個說了算的主子。
芙蓉苑內(nèi),皇帝坐在幾前,貴妃安靜的為他泡著茶,不遠處圓桌上,一瓶新插的牡丹傳來陣陣幽香。
皇帝側目,細細看著這牡丹插花。貴妃今日選用了一個青瓷大肚圓瓶,瓶中牡丹盛放,嫣紅端莊,幾枝經(jīng)心裁剪的牡丹枝葉點綴其間。
“貴妃今日這花插的極好,肅穆大氣又雅爽平和。”皇帝含笑,不住稱贊。
“陛下可錯夸臣妾了,臣妾可沒這雍容氣度,插不出如此高貴典雅的好作品?!?p> 皇帝聞言卻不以為意,只是隨口問道:“若貴妃都插不出,朕倒不知,這后宮之中,卻還有哪個不露相的高人?”
越貴妃聞言,神秘一笑,道:“這還真是個不露相的真人,陛下猜猜!”
皇帝也有了興致,看左手托腮,看著貴妃沉思,貴妃抬頭,見皇帝模樣,不禁莞爾一笑,道:“陛下上朝累了,便莫要費神了,臣妾告訴陛下便是了?!?p> 她邊端了茶盞遞給皇帝,皇帝接過茶盞,呷了口茶,不住贊嘆:“貴妃茶藝真乃一絕!”
貴妃瞥了皇帝一眼,柔和一笑,搖頭道:“陛下夸得臣妾下回都不敢再泡茶了?!?p> 皇帝攬過貴妃,帝妃二人便相擁跪坐著。
“前朝后宮,諸事繁多,朕真是疲累,愛妃便當心疼朕,替朕管一管這后宮諸事吧?”
越貴妃聞言,在皇帝懷里輕嘆了口氣,道:“臣妾也是真心疼陛下,可臣妾入宮時日太淺,又無寸功于社稷,如何能服眾?”
皇帝皺眉沉思,貴妃從他懷里直起身子,雙目坦誠,直視皇帝,道:“陛下剛才不是問那花是何人所插嗎?”
皇帝聽貴妃提起插花之事,才想起剛才還在講插花之人,有些疑惑,卻還是點頭。
貴妃拿起茶壺,給皇帝把茶斟滿,平靜開口道:“那花,乃是出自淑妃姐姐之手,臣妾孤身入宮,陛下盛寵,后宮眾人諸多非議,卻是淑妃姐姐,日日陪伴臣妾,可見其氣度不凡。
“其實說起來,淑妃姐姐該是最厭惡臣妾之人,臣妾進宮,陛下便少去姐姐宮中,可姐姐大義,且又深愛陛下,就如姐姐所言,陛下喜樂,她便心安?!?p> 貴妃說著,眼里藏不住敬佩之色。
又道:“淑妃姐姐前些時日遭了難,自昭獄出來,卻依然坦然自若。前兒姐姐聽四皇子說陌山救災缺錢糧,姐姐竟將自己陪嫁之物悉數(shù)典當,只留一根姐姐父親親手雕刻的酸枝木簪子,姐姐仁愛高義,臣妾敬佩不已。
“臣妾甛居高位,實是日日慚愧。請陛下允準,褫奪臣妾貴妃之位,另行冊封吧!可不管陛下如何冊封,臣妾之位份,萬不可高于淑妃姐姐,否則臣妾惶惶,終日不安…”
皇帝聽完越貴妃之言,皺眉沉思,半晌,他幽幽道:“貴妃之言,朕知道了?!?p> 又過了兩日,皇帝下旨:進淑妃為端淑皇貴妃,主后宮事,越貴妃從旁協(xi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