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還真是風不調與不順,春天由于冰雪融化晚,搞得春耕很遲,夏季又大旱,史載西漢武帝征和元年,夏季大旱。
不知道太子還有沒有派魯連去求雨,應該有吧,不過老天也不是有求必應哦。
最慘的還是平民百姓,夏季大旱,農民那是顆粒無收,但各種苛捐雜稅還是要交的,劉徹時期苛政是出名的,特別是到了晚年,打了大大小小幾十個仗,國庫早就被打空了。他又喜歡用酷吏,喜歡壓榨,真是搞得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打仗不但把國庫打空,更帶來了可怕的瘟疫。匈奴是被打跑了,但是狡猾的匈奴人,逃跑前把染病的牲畜都丟到河水里面,污染水源,搞得漢軍得了瘟疫。更可怕的是瘟疫是會傳染的,于是漢軍打完仗回來后,又把瘟疫給帶回來中原,不但是長安城有,長安城四周的三輔地區(qū)也有,別的郡縣更嚴重。長安算是當時最富庶的地區(qū),仍是瘟疫橫行,其他地方,那更是哀鴻遍野。
陽陵乃漢景帝的陵墓,建有陽陵邑,陽陵的西面還有漢高祖的長陵和漢惠帝的安陵以及仍在建的茂陵,均設有陵邑。
漢代有陵邑制,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管理各地貴族富豪,在長安城附近皇帝陵墓處設陵邑。長安城的陵邑制擔負著“強本弱枝”和“防御匈奴”兩大任務,歷來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巨大作用。
這主要是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系。漢高祖九年,劉邦接受了郎中劉敬的建議,將關東地區(qū)的兩千名大戶、豪杰及其家眷大量遷徒關中,伺奉長陵,并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徒者居住。以后,漢惠帝劉盈在修建安陵、漢景帝劉啟在修建陽陵、漢武帝劉徹在修建茂陵之時,也都競相效仿,相繼在陵園附近修造安陵邑、陽陵邑和茂陵邑。
陵邑很多都由是大戶人家遷過來的,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富裕,城邑的規(guī)模也算大,不過也有一些罪犯和難民也流落于此,形成了貧富差距大的現象,隨著戰(zhàn)爭和災情疫情的增多,難民是越來越多地涌入陵邑,其中陽陵邑尤為嚴重。
當然陽陵邑里面最出名的莫過于陽陵大俠朱安世,其實不止陽陵邑,長陵邑和安陵邑都知道陽陵大俠的名聲。
陽陵大俠仍舊是每逢初一、十一、二十一都來到集市設壇為民驅鬼治病,仍舊是用他的召軍符來治病,在這瘟疫橫行的年頭,他確是治好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病。
當然不止陽陵邑,陽陵大俠的其他徒弟也在其他陵邑,用他的召軍符為民治病。其中大弟子萬方在長陵邑、二弟子途達在安陵邑設壇驅鬼治病,其他的一些小地方也有他的弟子在設壇驅鬼治病,大大小小差不多有十幾個,遍布在長安城周圍的三輔地區(qū)。
今年大旱,農民顆粒無收,雪上加霜的是瘟疫又橫行,餓死病死很多人,陵邑地區(qū)也是不例外。朱安世每次開壇設法,見到的都是一批批難民,且人數越來越多。
弟子也是跟他說,其他地方也是一樣。
性情豪邁的朱安世,一看到一批批將要餓死的難民,也是于心不忍,將家中的糧食拿出來救濟這些難民;但都是杯水車薪,家里值錢的東西基本上賣完了,還是堵不上這個洞。
每個月底,分布在各個地方的弟子都會回來陽陵邑朱安世家里相聚,諸如現在的公司開月底總結會一樣,以便商量事宜。
六月底到了,各地弟子也陸陸續(xù)續(xù)地趕來陽陵邑。大家一見面都是唉聲嘆氣的,其實朱安世的弟子大都也是難民出生的,他們天生對那些生活困苦的難民有一種悲憫感,不像那些大戶人家,視難民如草芥,明明家里富得流油,也不愿拿出一丁點糧食出來救濟難民,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眾弟子一進門,首先就要拜壺公像,壺公像左邊放一個大葫蘆,右邊放一把九節(jié)杖,據說葫蘆和九節(jié)杖都是壺公生前所用,他死后就傳給朱安世。
拜完壺公,眾弟子依長幼分列坐兩邊,朱安世坐在中間,會議開始了。
首先開口的是朱安世,只見他說道:“諸位,沒想到這幾個月一滴雨水也沒有,土地龜裂,顆粒無收,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我們遵照壺公生前囑咐,懸壺濟世,可我們資源有限,能幫助的也是杯水車薪,今天大伙都在此,看看有沒有其他辦法?”
大弟子萬方是個矮個子,面黃肌瘦,帶著沙啞的聲音說道:“師父,長陵邑也是一樣,每天都有很多難民從北邊南下涌進來;我也是難民出身,幸虧當年師父搭救我,要不然我早就升天了,因此每當我見到那些難民餓死街頭,就會掉眼淚,但我們也是愛莫能助啊。”
“現在那都是這個鳥樣。”
說話的是二弟子涂達,身材挺結實,滿臉胡須,一開口就是滿嘴臟話,只聽他大聲說道:“安陵邑那邊大戶雖多,但個個都是吝嗇鬼,也不拿點糧食出來救濟難民;最可恨的是官府,不但不接濟難民,還經常趕走他們,不給他們進城,那天看見一守城門的士兵在打罵難民,老子差點上去把那該死的揍一頓?!?p> “師父,照這樣下去,我們自己連吃的都沒有,更不要說接濟別人?!?p> 三弟子吳英賢是個直性子,一開口就說出大家的痛處,目前的情況是自己連吃的都快要沒了,還怎樣去救濟難民,只見他繼續(xù)說下去:“上個月,師父去跟南門的張公借糧,那老不死的孤寒得要死,一粒米也不借,一個面子也不給;后來去東門的任申家了去借,也吃了閉門羹,這幫吝嗇鬼,老天遲早會收了他們”。
四弟子管建看上去像個文弱書生,一直默不作聲,不過你別看他不出聲,其實滿肚子鬼主意的,朱安世一般遇到什么棘手問題,都會問他的意見:“管建,你的看法如何?”
“師父,各位師兄弟,上個月我也跟師父去借糧,看到城里的很多大戶其實家里的糧倉都是滿滿的,他們也只是派幾個家丁在駐守;城里的官兵年初已被征調去雁門關,現在城里是空虛的,不如我們......”
他沒有繼續(xù)說下去,不過在場的都知道他要說什么。
急性子的吳英賢馬上附和道:“師父,那幫鳥人來軟的肯定不行,不如來硬的吧?!?p> 涂達也坐不住了,站立起來說:“師父,現如今都沒得吃,餓死也是死,去搶被打死也是死,現在難民這么多,他們對我們又是很信任,只要我們振臂一呼,他們肯定一呼百應地跟著我們;或者我們搶到了糧食,又不被打死呢。”
萬方也說道:“長陵邑那邊很多大戶的糧倉也是隨便派些人把守,我們人多,很容易得手,我們的目的是搶糧,最好不要搞出人命,這樣官府追究下來,我們的罪責也少一些?!?p> 于是大家就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來,朱立倫一直都沒有吭聲,朱安世向來知道他這位族弟見過世面,有政治頭腦,于是問他:“立倫,我看你一直都沒有出聲,是不是有什么好的建議,說出來給大家參考參考?!?p> 朱立倫自從公孫卿回齊國后,他也回到陽陵老家,并且加入了朱安世的陣營。見到族兄朱安世在問他,便說道:“我是在想善后的問題,如果事情搞大了,官府派人來鎮(zhèn)壓,我們怎么辦?我們可是手無寸鐵的難民,怎打得贏正規(guī)軍,既然我們要搶糧,就只能搶那些大戶的糧,千萬不要搶官府的糧食,搶完最好找個安全的地方先躲起來,等過了一段時間,看看形勢怎樣再出來;假如太子能早點登基,我們可以憑公孫太仆的關系跟太子解釋清楚,說我們也是時勢所逼,迫于無奈才這樣做,求太子寬恕,這樣或許能挺過去?!?p> 朱安世聽完朱立倫的分析后,點點頭說道:“有道理,我們只搶大戶人家的,劫富濟貧,這樣就不會被說是與官府作對,只是我們搶完糧食后往哪里躲?”
這時萬方用他那沙啞的聲音說道:“師父,我們可以逃往我岐山老家,岐山里面山高路險,山洞特多,很適合躲藏,我從小就在那里長大的,很熟悉那邊的山路。”
朱安世聽完后也是點頭稱是,管建見到他的提議搶糧之事大家都很認同,便說道:“師父,各位師兄弟,我們行動后,那些大戶肯定會上報官府,到時官府會派兵下來追查;我們可以在同一時間不同地方一起舉事,這樣就會分散官府的追查,以便我們撤退?!?p> 涂達聽到管建說完后,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大聲說道:“老四說得有道理,我和大師兄可以分別在長陵邑和安陵邑舉事,時間師父你來定,約好了大家就分頭行動?!?p> “師父,你定時間吧........”
這時大家都紛紛催朱安世早點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