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奇幻

當夢幻開始

第十七章:夢誅魂顏淡,莫曉舊容春

當夢幻開始 清茶炒飯 2489 2019-11-25 12:57:43

  第十七章:夢誅魂顏淡,莫曉舊容春

  顧江河暫時沒有回復這兩條疑問,而是給他們點了個贊,而后他退出《雨幕》的頁面點進了《寫給我的江南小城》。

  這首詩使用的圖片是顧江河專門提供的,是一張塔山圖,不算高的青山上一座高塔,高塔下青山外則比鄰著兩個小湖,一條長途橫穿而過,在左邊湖畔周遭是無數楊柳和曲盤的石橋,而右邊的那片湖湖中央有一個小亭,如同坐在水中亭亭玉立的少女。

  這片有木亭的小湖在顧江河這個小城里有小西湖的稱呼,而在這片湖的南山對面便是一座高大的摩天輪。

  那是小城的游樂場,這里有著顧江河和那位喜歡上海的女孩的一段極為美好的記憶。

  人說電影院、水族館和摩天輪是表白圣地,但事實上顧江河至今都還沒登上過小城的這座唯一的摩天輪。

  《寫給我的江南小城》采用了“24句段+12句段×6段+24句段”的格式,全詩總共120句,大體一千兩百字。

  這首《寫給我的江南小城》是顧江河寫的所有詩篇中對于他而言最有意義的一篇,除了特定的人看到特定的句子才會真切知道其中所包含的光陰,只有顧江河自己一人才能夠真正品味這首詩的意味。

  因為這首詩所描繪的十數載光陰只屬于顧江河一個人,起碼能夠回憶它的人里,只有顧江河的感受最為深刻。

  又將這首詩從頭至尾地看了一遍,顧江河又一次長長地嘆出了一口氣。

  十八年過去了,多少人匆匆而來又倏忽離散了。

  刷到最低下查看全文的數據,閱讀量是205,打賞人數是3,金額是144,其中有一個網名“星宿海里鯤”的讀者一個人打賞了一百二十塊錢。

  評論數有六十七條,將近是《雨幕》評論數的三倍。

  “這首詩好美啊。”

  “這座小城是哪里啊,我想去?!?p>  “十八歲?這是作者十八歲寫的嗎?好厲害,我十八歲還在咬筆頭為寫一篇八百字的作文絞盡腦汁呢!”

  “我哭了,這是我這幾年看到的所有詩作里感情最真摯最深刻的一篇,里面大多是對小城的描繪,沒有什么故事,但是似乎一百二十句每一句都是故事,很感人的一首詩!”

  “故夢如昨夜,清露催人老?!?p>  “好傷感啊,愿作者要開開心心的啊,我等著看你其他的詩?!?p>  ……

  顧江河在這片評論里停留了許久,“星宿海里鯤”評論的那句“故夢如昨夜,清露催人老”道出了詩里的一些意味,讓顧江河有些震動。

  并不是說這位“星宿海里鯤”是顧江河身邊的誰,而是他有著一些同顧江河相似的經歷促使著他能夠比其他人更多地體會到這首詩里的意味。

  顧江河細細念了那句話許久,而后他在其下評論了一句:夢誅魂顏淡,莫曉舊容春。

  這是顧江河很久以前突然蹦出的靈感,突然而然地想到了這么一句話,他一直在想給它添上兩句組成一首五言古詩,然而在那之后他沒能得到任何靈感給這句“夢誅魂顏淡,莫曉舊容春”添上另半篇。

  然而這一日,忽地有一人在《寫給我的江南小城》下面評論說:故夢如昨夜,清露催人老。

  故夢如昨夜,清露催人老。

  夢誅魂顏淡,莫曉舊容春。

  這兩句在意境上是何其的相似……

  看完《寫給我的江南小城》的各項數據后顧江河退出去看《日月浮生記》,不過這一篇的數據明顯不太好,閱讀人數雖然有兩百多但是評論數僅是兩條,還都是吐槽看不懂。

  這篇《日月浮生記》寫于顧江河高二上學期,也就是去年的下半年。

  去年上半年有一個人出現在顧江河的生命里,二人如同戀人一般相互依存。

  那也就是所謂的低于戀人卻高于朋友的關系。

  很曖昧,但也很美好。

  但美好總是短暫的,四月份因為一些事情二人之間開始生分,而后直至八月初二人間的那座高樓坍塌,她說出了絕交的話語。

  也許因為暑假隔著半個省份的緣故,顧江河當時的表現是蠻坦然的,他僅是一個人去看了《愛情公寓》,而后在影片最末悠悠呼喚wcj回歸時給她打了一個電話,以此做最后的挽留。

  但現實殘酷就殘酷在電話壓根就沒有撥通,她拒接。

  那時候,要說顧江河心不涼那肯定是假的,但顧江河確實沒太大的觸動。

  顧江河真正因此發(fā)瘋是在九月高二開學后,一天數十個小時看著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談笑風生,顧江河于是魔怔了。

  基于此顧江河最劇烈的反應就是萌生了跳樓的想法,但魔鬼最后還是被拉住了,顧江河挺了過來。

  那兩個月算是顧江河十八年最黑暗的時日,整日端坐在有她的教室里如被囚禁在暗無天日的牢房。

  顧江河能挺過來還得感謝另一個人,一個顧江河在去年十月末認識的人。

  是她給了顧江河另一份美好,讓顧江河18年的光陰多陷在小太陽的溫照中,靜謐祥和。

  不過這都是后知后覺,在顧江河發(fā)覺她補救了自己的心口時這個人已經從顧江河的舞臺退場了。

  這兩個人,那個給顧江河傷害的就在顧江河的前一排,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顧江河而今再見她或笑或哭都已沒甚感覺,反而都打定主意不認此人。

  已經挽回過了,你我萍水相逢。

  另一個,她的出現也許是帶著使命的,而這份使命就是治愈顧江河,最終在顧江河十八歲的生日過后離場。

  她叫陳佳怡,比顧江河小一級,是同校高二的學妹。

  晚上回到在城南的家中顧江河收到了木子李四千元的轉賬,《十月因沐風見贈》這首詩最終也沒能被人取代,穩(wěn)坐第一的寶座,拿下了四千塊錢的獎金。

  “月,我來還錢了?!?p>  點進好閨蜜寧如月的微信,顧江河轉了一千塊錢過去。

  沒有多轉,畢竟這份關系并不應該被補償。

  過了一會兒寧如月回了消息,但轉賬并沒有收,她問,“你哪來的錢?我不急?!?p>  這是怕顧江河是臨時湊了錢出來還她,她猶是如此問。

  借錢大抵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而且對于一個學生而言,借一千塊錢就如同不正經在胡混一般,如同一些學生被迷了心竅,要死要活到處借錢只為了高消費。

  不過顧江河倒不是借錢胡混,這筆錢是借來去長沙的。

  顧江河理論的第一任對象,那個網戀的十九歲半的大姑娘生活在長沙。

  顧江河與之堅持了三個月最后因忍受不住對方極強的防備心而宣告分手,她沒用心,沒有真正把顧江河擺在男朋友的位置,顧江河又不是一個喜歡被束縛的人,因而也就提了分手。

  不過在分手以前顧江河想見她一面,即是對這份無疾而終的網戀畫上完美的一個句號,也是為了藉此像對方證明自己盡力了。

  事實上也確實盡力了,國慶的頭一天顧江河坐夜車去的長沙,只買到站票,在火車上站了一宿從九江轉到株洲再到的長沙。

  在那次出行從九江到株洲的車次中有一個大叔也是站票,顧江河與他如忘年之交同行了一段路,而后在株洲下車二人告別后各自走散在人海里。

  許多人就如同這樣,同行了一段路最后還是走失在人海中,互相也再沒有聯系。

 ?。ū菊峦辏?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