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浪漫青春

人生無悔曾少年

第三十三章:燈籠古鎮(zhèn)

人生無悔曾少年 歐陽亞雪 2102 2019-12-28 22:18:08

  送別了方喚,張浩急匆匆地便趕回學校上課了。

  等他回學校的時候,第四節(jié)課剛剛上課。也就是說這第四節(jié)課下課就要放假了。

  張浩本可以直接請一上午的假,不用上課的,但張浩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逃任何一節(jié)不該逃的課。當然這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證明給班主任看,他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也不差。

  下課拿了手機便放假了。要到九月二號才返校上課。這中間空了一天的時間是看書還是出去玩呢?

  難得的放假一天,肯定是要出去放松放松才行,不然怎么有充沛的精力學習。

  去哪里玩?張浩想到了一個好去處。離張浩們學校一個車程的地方有一個古鎮(zhèn),名字叫燈籠古鎮(zhèn)。酉水古鎮(zhèn)擁有著四百多年的歷史,雖然沒有江南小鎮(zhèn)那般委婉,卻又有著不一樣的風彩。即使進入了現(xiàn)代社會,依舊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帶著南方特色的吊腳樓,品種豐富的小吃,淳樸無暇的民風,進鎮(zhèn),仿佛又回到了那風云變幻的古代。燈籠古鎮(zhèn)建立在一座懸崖之上,此崖名為燈籠崖,崖深五百多米,常年濃霧彌漫,使人難以一覽其全貌。

  關(guān)于這個燈籠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在西南深山中有一雄一雌兩只仙鶴,飲山泉,食野果,后得仙人點化,向東飛去準備到太陽升起的地方求道成仙。

  經(jīng)過燈籠崖的時候,見常常有行人路過燈籠崖因天黑而墜落懸崖,兩只仙鶴心生憐憫,于是在這里停了下來,化作兩只紅燈籠在黑夜里為行人帶來一些光明。

  不過這樣的狀況并沒有持續(xù)多久。一日一年輕人從崖下路過,見崖頂兩只大燈籠一時心生歹意,遂用石頭扔熄了雌鶴幻化的那只。雄鶴內(nèi)心十分悲傷,眼淚晝夜不息,漸漸也不再亮了。慢慢演化成現(xiàn)如今人們見到的那兩只石燈籠。而此崖以從此被人們喚作燈籠崖。

  一進古鎮(zhèn),沒了平日里車水馬龍的景象,走在青石板路上,遠離塵世喧鬧,耳邊時不時傳來商販的吆喝聲,一切顯得那般的寧靜自然,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穿過小鎮(zhèn),沿著盤旋而上的臺階向燈籠崖頂走去。這臺階可有意思,直接是從懸崖上一錘一錘鑿出來的。走在這臺階上,才算是真正領(lǐng)略到了李白“以手撫膺坐長嘆”的意境,想必當年李白也曾爬過這樣的懸崖,蜀道之難,果真是名不虛傳。

  那兩只大燈籠就高高地懸掛在崖尖上,具體成因至今尚不清楚,或許那凄美的傳說是真的呢?

  再往上走,就到了崖頂,從崖頂看去整個小鎮(zhèn)盡收眼底。古樸的民居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半山腰上,太陽剛剛從山邊升起,濃霧還籠罩在古鎮(zhèn)的頭上,恍惚之間還真有人間仙境的感覺。

  古鎮(zhèn)最出名的還是鹽,古鎮(zhèn)因鹽而興。自古以來,這方圓千里的地方所用的鹽都從古鎮(zhèn)這里產(chǎn)出。要知道在古代,鹽可是一個稀罕東西。所以在這窮鄉(xiāng)僻壤之中卻存在這樣一個繁榮的小鎮(zhèn)也就不足為奇了。

  古鎮(zhèn)的人都靠販鹽為生。某個開國元帥早年間就靠著從古鎮(zhèn)販鹽到各地去賣而以此維持生計。

  說起這位元帥跟古鎮(zhèn)可有很深的淵源。現(xiàn)在的古鎮(zhèn)后面還立著革命年代古鎮(zhèn)的百姓為了感謝這位元帥的大恩大德而塑立的石碑。

  這里也是張浩此次古鎮(zhèn)之行的終點站。從小,張浩便從爺爺?shù)目诔雎犝f過這位元帥的威名。

  所以張浩一直想來瞻仰一下這塊石碑,透過這塊石碑,當年元帥的英姿與豪邁又浮現(xiàn)在了眼前。

  石碑上用紅筆勾勒出的德政兩個大字,放眼望去,顯得觸目驚心。那鮮艷的紅色仿佛在警醒著我們?yōu)檎缘?,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德字。為論是治國理政,還是為人處世,心中一定要有德。國家無德,亡國不遠;個人無德,世間難以立足。

  用手輕輕觸摸石碑,歷史在石碑上留下了痕跡,那每一道刻痕都見證過多少的風云變幻。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滄桑歲月,歷史的硝煙漸漸隱去,今天的中國正在復(fù)興。

  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新中國。經(jīng)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國才有了如今的繁榮昌盛。今天,時代的大旗將要交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我們不努力學習怎么可能承擔起這時代的重任呢?中國的明天把握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我們本就應(yīng)該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又怎么能整天只沉迷于網(wǎng)絡(luò),游戲,以及所謂的紅塵瑣事之中呢?這些東西都是虛無的,除了能帶給我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刺激還能帶給我什么呢?什么也給不了我,它們只是在浪費我的時間,透支我的未來。這些東西有一天它們會過時,那時候除了回憶還能留給我什么呢?

  什么東西才不會過時呢?讀書。中國幾千年歷朝歷代沒有誰不重視教育,重視文化。讀書人這個群體已經(jīng)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了,它過時了嗎?沒有。也正是靠著這些讀書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才使得幾千年后的我們還能一覽前人的風采,中華民族的根也正是因為他們才得以延續(xù)下來。

  我該怎么做?從燈籠古鎮(zhèn)回來,張浩坐在教室里一直在深思這個問題。

  為天地應(yīng)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歷史書上張載的這句話一下子點醒了張浩。對,我要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為往圣繼絕學,將中國文化的根傳承下去。我們這一代人在西方社會思想和市場經(jīng)濟浪潮的猛烈沖擊下使得我們已經(jīng)漸漸淡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根了。如果我們這一代人再不醒悟過來,當老一輩人全部逝世后,誰能來繼續(xù)將中華民族的根繼續(xù)傳承下去呢?等到有一天,我們已經(jīng)完全忘卻了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那時候,中華民族真正危矣。

  對,張浩,無論其他人怎么樣,我自己一定要醒悟過來,不能讓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這樣在我們手里沒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