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長評一
沈青在電影里的表現(xiàn)實在沒得黑,但要大家馬上接受她也是不可能的事。
但經(jīng)此角色,很多人對她重新改觀,特別是圈內(nèi)的眾多導演,制片人們,已經(jīng)對她有了新的評估。
《奪殺》書迷對她演溫雪兒一角的事抵觸也少了那么一點。
而因為電影高口碑和沈青演技突然變好話題的吸引,許多并不打算看《歸途》的網(wǎng)友們紛紛買票。
頓時,《歸途》變成一匹黑馬,強勢逆襲春節(jié)檔票房第二。
第一天票方六千萬。
第二天一億六千萬。
第三天三億。
第四天五億。
看漲勢,能追上排名第一的《一飛沖天》也不一定。
且隨著越來越多人觀看,電影火爆的同時,另一個話題也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那就是犧牲那么多人的性命去救一件沒有生命的文物到底值不值得?
很多人發(fā)文表示不理解,難道那些沒有溫度的書畫、銅器比人的性命還更重要?!
對此,很多各界名人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個在故宮工作的故宮人寫下的博文被瘋轉(zhuǎn)。
【幾次在影院里熱淚盈眶,身為一個故宮人,我很感謝《歸途》這部電影,讓那段歷史又被大家所熟知。
而關于最近大家所熱議的問題,我也想寫寫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不解,一個正面臨戰(zhàn)爭、喪亂,連民族的存亡都存在危機的國家,為什么還要花費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去保護那些沒有生命的文物。
那些厚重的石鼓、那些青銅器,那些已經(jīng)褪色的絲帛和刺繡,那些很多都看不懂的宋畫和唐體。
難道還能比人命重要?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下那段歷史背景。
“九一八”事變后,面臨日寇的侵略,國民政府決定對文物進行南遷,這在今天看來是明智之舉和不二選擇,但在當時可是遭遇了空前的反對。
當時全社會基本分為兩派——“主遷派”和“反遷派”。
北平頂尖的文化名流幾乎全都參與了這場耗時數(shù)年的大爭論。其中,就包括剛完成《再別康橋》的徐志摩、剛謝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魯迅,以及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
每天都有民眾堵在故宮門口,聲稱“有文物才是北平”。
愛國人士寄出恐嚇信,揚言在鐵軌上裝了炸彈,日本人發(fā)文稱,中國的寶物,也可由日本民族代管。
甚至甚至還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議程——各委員簽字,呈請中央拍賣故宮古物,購飛機五百架,以充國家抗敵之資。
幸好這一荒唐事被及時制止。時任院長易培基說:“國亡,尚有復國之日;文化一亡則永無補救?!?p> 與此同時,他開始秘密帶帶領故宮員工給國寶打包,并反復叮囑:如果有外人問起,就說是為了修建故宮庫房。故宮里的寶貝浩如煙海,易培基按照書籍、瓷器、字畫、珠寶等多個門類,委派多位專家篩選。
要求篩選出精品中的精品。
專家們最終選出9000余幅書畫、7000余件瓷器,銅器、銅鏡、銅印共2600余件,玉器無數(shù),文獻3773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