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往前走出了百碼,前方的這種視線的阻隔像是突然之間就消失了,可出現(xiàn)在她面前的并非是一片足夠開敞的水下世界,而是一個由形似珊瑚,卻顯然并非是這種生長在海中的生物所構(gòu)成的迷宮。
四面的灰白色珊瑚狀物體相互拼湊著形成了一道在周圍形成了視線隔擋的屏障。
她剛試圖想要跳起來,便感覺到從四面八方涌來的一股禁錮的力道。
“只能在地面行走嗎……”
這種禁錮的力道看起來像是由這些珊瑚狀的東西所組成的天然陣法所形成的,而并非是某種具備更強的威懾力的高修為基礎(chǔ)下的禁錮,陸星遙放慢了步子,在這個驟然變得能夠看得更遠的環(huán)境里,前方這條并不算寬的甬道在拐過一個彎后,便進入了一段看起來有點像是被破壞過的地界。
這里的地面上的沙石上留下了不少刻劃的痕跡。
其中的有幾道更是深得像是用什么極其尖銳的武器在地面上留下的,比如說劍,或者是什么肉身實力極高的動物的利爪。
在這些刻痕之中,隱約還能夠看得出留下它的主人,當時在進行這一番破壞的時候那種無章法的攻擊模式,在這里面依然還殘留著的那種凝練于攻擊里的情緒,是憤怒無措以及一種對于未知的恐懼。
好在這打斗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時間的消磨,讓這種原本屬于大能的攻擊痕跡里的情緒感染,逐漸消退到了一個她都已經(jīng)能夠接受的程度上,而不至于出現(xiàn)什么情緒上的波動。
臨蕭沒有開口提醒,她的那種對于危險的直覺也并沒有在她繼續(xù)往前走的時候給出任何的反應,只能姑且認為這一段僅僅是遺址而已。
而在又往前了大約百八十碼之后,前方的幾條通道像是突然并在了一處,出現(xiàn)在她面前的是一個相對寬敞的珊瑚殿堂。
不知道為什么,她覺得空間在這個湖底實際上是經(jīng)歷過折疊的。
雖說鏡湖的面積并不只是這么個幾百米的寬度,可在這個湖底能夠形成這樣迂回曲折的回廊,本身就需要是在湖中的深處的,這已經(jīng)相當于是在湖水幽深處從頭走到尾的距離了。
但這種距離上的折疊或者說是認知障礙之中顯然并沒有太多的惡意,在此時也沒有展露出任何的殺招來。
但即便如此,她還是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前面確實是個廳堂,不過對那邊的觀測是她依然保持著藏身于這小甬道之中的狀態(tài)下看到的,臨蕭倒是在意識之中提出了讓他往前去看看的建議,不過在這樣一個莫名顯得有些奇詭,加上和這銅鏡又有聯(lián)系的鏡湖湖底,臨蕭這樣一個在外邊的時候可以充當一雙看不見的眼睛的助力,在湖底卻未必好使。
在臨蕭又一次出現(xiàn)在她的身邊的時候,她覺得好像他的身體出現(xiàn)了一點凝實。
可這種視覺上的感覺,又不能確定是不是由這水中分開的水浪層疊間投影在這些珊瑚狀的包裹面上形成的。
“你做什么跟上來?”
前方傳來了個聲音。
這是那個紫衣男子的聲音。
而他說出這話的對象也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或許在入水之后的第一段路他們并沒有遇上,可在這個條條路徑都通往的廳堂,他們兩個人卻是會合了。
傳入陸星遙耳中的聲音帶了點,大約是因為這奇特的地形而形成的回音,讓她有點無法清晰地分辨出他這略微下沉的語調(diào)之中所蘊含的真正情緒,是嘲諷還是殺機。
只能在下一刻聽到柳母用那依然稱得上是畏畏縮縮的聲音回答道,“我……我就是想下來見識一下,您也知道我沒有修煉的資質(zhì)的,我就是想,想給自己圖謀個前路而已。”
紫衣男子沒有立即回答。
在發(fā)現(xiàn)了這兩人出現(xiàn)在那廳堂之中的時候,陸星遙便已經(jīng)又往后退了兩步,在這個角度只能看到局部對應過去的墻壁,而無法看到在那里面的兩個人的身影,只能從那個傳來的腳步聲中判斷出那位紫衣男子似乎是在這個廳堂之中來回走動了兩步,也不知道具體是在觀察些什么,又或者是在刻意地尋找什么。
在做完了這一番動作之后他才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一樣,對著柳母回了句,“愚蠢?!?p> 之后沒有聽到任何的辯駁聲。
一時之間只能聽到在這個聲音像是都被放大,不然她也不能如此清晰地聽到這個男人的腳步聲的地方,透過這條甬道的另一端傳來的是什么敲敲打打的聲音,而后像是有什么東西正在發(fā)出移動聲。這移動的聲音很沉重,與其說是移動,不如說像是兩塊石頭在發(fā)出艱澀的摩擦。
可惜里面的兩個人看起來都不像是個愛說話的性子。
在這個相當明顯是什么機關(guān)被觸動,打開了某條通道的聲音里,只能聽見這兩個人一輕一重,一前一后離開的腳步聲。
還不等那腳步聲消失,她就已經(jīng)讓自己的速度在此時拔高到了一個行動之間幾乎只能看到殘影的程度,在進入這個珊瑚廳堂的時候,她幾乎沒有時間去留意周邊的情況,而是目標相當明確的沖著那個移動開的石門沖了過去。
也正是在她的身形掠入這條機關(guān)觸動之后打開的通道后,石門在她的身后重重地合攏,也成功掩蓋住了她那進來的時候,雖有收斂卻也難免會發(fā)出些響動的聲音。
會做出這樣一個當機立斷的決定并不奇怪。
那開敞之間發(fā)出的聲音,和重新合攏的時候的那前奏總歸是有些相似的。她可不覺得一個隱蔽的石門會是個長久的打開狀態(tài),而要想跟上前面的這兩個人,在這時候便不得不冒個險。
身后的石門重新回歸到最開始的狀態(tài)之后,整個通道內(nèi)便顯得很黑,只有前方那走動的兩個人手中舉起的照明蠟燭發(fā)出的微光。
看起來封閉的水下通道內(nèi),不知道為什么居然有風傳來,將這蠟燭的燭光吹的一明一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