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戲說三國之關羽日記

第五十一章 劉封之死

戲說三國之關羽日記 猋巽 1761 2021-07-15 17:10:22

  本來我們這邊想淡化關公之死這件事的,孔明也是這個意思,畢竟曹丕稱帝,我們不得不有所反應,需要應對,如何應對無非是政治方面和軍事方面,但如果這個時候還要對付東吳去給關公報仇,那就非常被動,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兩面下注,主公也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沒怎么提這一茬的事,沒成想自荊州跑回來的廖化不干了,哭著喊著要給關公報仇,當前的形勢不允許我們去跟東吳干架,但不行動一下又說不過去,畢竟關公還是主公的兄弟伙,發(fā)過毒誓的,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日死,看廖化那架勢,分明是故意把主公抬到火上烤,我說這廖化當真是沒一點政治嗅覺,大家都不想干不想提的事你干嘛那么帶勁,他這一哭主公也躲不開了,要打孫權,不過那得從長計議,帳得一個一個算,先收拾孟達和劉封兩位吧,當初就因為看不順眼,沒有發(fā)兵救援關公,就這么定了。

  剛確定下來就走漏了風聲,孟達倒是光棍,直接投了曹魏:老子不像劉封,是你劉備的干兒子,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老子投八路!孔明也不是省油燈,既然本來就要收拾兩人的,那就讓劉封去打這個叛徒孟達,劉封肯定打不贏,打不贏自然會回來,回來后直接把人捆起來砍了。

  劇情的發(fā)展也完全是按照諸葛亮的劇本走,劉封不出意外的被主公殺掉了,荊州是完完全全的丟的一干二凈,我們不光失去了大片賦稅來源地,還失去了東出的支點,自此就真的是偏安西南一隅了,還好漢中還在我們手里。劉封的死大家都覺得有點冤枉,主公問他,為什么當初不去就你二叔關公,劉封說是聽了孟達一面之詞,自己一念之間沒有發(fā)救兵,現(xiàn)在想想,劉封為什么會死,其實也是他一念之間,當初孟達勸劉封干脆了降了曹魏算了,你回去劉備也不會饒了你,劉封可能一念之間也閃過這個想法,但還是沒有答應投降,賭一賭吧,畢竟是劉備的干兒子,打一頓可能會,殺頭?不太可能吧。兩次一念之間,劉封都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犯了糊涂,低估了關公被殺的嚴重性,高估了與劉備的關系。他可能天真的認為,對劉備來說,一邊是結義兄弟,一邊是干兒子,那肯定是兒子的關系硬撒,年輕人,還是太天真,賭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拿命開玩笑,哪怕贏的概率再高,性命是不能去當賭注的,一旦輸了就再也無翻盤的機會。

  劉封被殺了以后我想應該能消停一陣,可今天的朝會主公,哦不,現(xiàn)在應該喊陛下了,陛下仍然堅持要搞孫權,前面的厲害分析都講透了,口水也說的快干了,孔明這次也真是疲了,喊我去勸主公,沒辦法,我得上,現(xiàn)在的形勢,孔明是文官的頭頭,我應該算是武將的頭頭了,翼德在閬中,封疆大吏,沒在朝堂之上。我就勸啊,也沒什么新的說辭了,打東吳真沒什么意義,打下來了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的控制那里的一片土地,只能是便宜了曹魏,實在要打就先打曹魏,這家伙篡漢自立,我們是漢室正統(tǒng),首先應該反對的就是叛逆,言下之意,關公的事再怎么說也是私仇,孫權也只是稱王,私仇再怎么大也大不過竄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還是被陛下駁回了,我就知道,我的話不管用,朝堂之上一文一武,立場相同,關系很鐵,這本身就不符合政治的制衡原則,長期以往還不得出亂子啊,現(xiàn)在老子是皇帝了,一輩子小心謹慎,現(xiàn)在是時候人性一回了吧,出兵,打孫權,老子要御駕親征。

  本來大家還想勸一勸的,沒想張飛回到成都來了,和陛下兄弟兩人抱頭痛哭了一頓,追憶了一下以前的江湖歲月,好兄弟,講義氣,二哥被人做掉了,哪有不報仇的道理,張飛的立場那更不用想,本來就是直腸子,快意恩仇,粗糙人,哪想得了那么多,堅決主張找東吳報仇,誰TM再勸老子立馬翻臉。這兩人一哭一鬧更加堅定了陛下報仇的決心,三弟你先回去準備準備,這次是搞大的,找孫權玩命,準備充分,到時候咱兄弟一起,砍他狗日的孫權。

  陛下重新做了部署,御駕親征,黃忠為前鋒,馮習、張南為副將;傅彤、張翼為中軍護尉,這個陣容隱約的感覺我們的人手有些緊張了,老的老,小的青黃不接,按道理這種事我去打前鋒是最合適,不過我是主和派,這次沒讓我出頭也是情有可原,領了個后勤保障工作,孔明也是主和派,留下輔助太子,坐鎮(zhèn)成都吧,北面漢中也需要一大將鎮(zhèn)守,防止曹魏一直是重中之重,我們出去打孫權,曹丕如果不在背后捅刀子那就太不正常,必須重點防御,魏延、馬超、馬岱都調過去了;文臣武將都安排完了,其他的都跟著一起,群毆東吳,號稱七十五萬,傾國之兵了,老套路,看能不能先把孫權嚇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