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此事可為真。”劉宏可是深深記著當初被支配的恐懼,差點就要送女了。
眾人問聽林楓之言,一群老不死的才明白,原來林楓是給自己拉護身符了。
不管怎么說,此事一出,洛陽城內(nèi)所有官員都要進宮討論的,而此時林楓僅僅拉了一小部分核心大臣。
也就是說,此事馬上要定下來,不僅僅要定,而且還要穩(wěn)住不慌。
萬年公主自然親自將令書交于劉宏,站起身邊,等待劉宏開口。
此為半個朝議,萬年還是可以留下來的,劉宏本來昏庸,把萬年留下聽政也是正?,F(xiàn)象。
這里有沒有言官諫官,其他人也是知道分寸的人,這時自然不會提起,而是果斷選擇忽略。
劉宏看了一會后,隨口問道“林卿之前可是做了何種安排,與朕講講?!?p> “諾,謹遵陛下令?!?p> “其一,命破虜將軍張遼隨時注意鮮卑,同時向幽冀二州發(fā)函,請求注意鮮卑動向,以策萬全。
其二,向丁刺史發(fā)信索要臨時招募權(quán),隨時就地招募準備守衛(wèi)北疆,以保證兵力充足。
其三,使丁刺史麾下呂將軍盡力趕其逃于河西走廊,吾漢武帝時期主張遷其于河西走廊,此時當為全力落實。
其四,使涼州刺史讓其協(xié)助并州軍合力驅(qū)趕作亂之匈奴,未做亂匈奴統(tǒng)一事后安排,其南匈奴王準備來洛陽遞表稱臣,可使其統(tǒng)領(lǐng)。
其五,臣以傳令洛陽血殺軍,做好出征準備,隨時北上死戰(zhàn),為我大漢精忠報國。
此為臣之五法,請陛下明析?!?p> “好一個五法,好一個林愛卿,有卿在,朕無憂矣。眾卿家以為如何?”劉宏現(xiàn)在就是故意給林楓造勢,要想豎一支勢力,先造勢隨后慢慢圖謀,方為上策。
林楓自然不矯情,能順著走最好,反正自己不怕功高震主,畢竟一首精忠報國可不是亂唱的,明顯帶著陰謀的氣味。
“臣有本要奏?!敝苯赢敵醯哪俏淮罄杏殖鰜響涣耍@位其實名叫袁槐。
“臣有一事不明,僅僅是異動便調(diào)兵遣將,其軍費如何算計?此為其一;其二,對方僅僅是移動一下,并未有進攻大漢之意,又當如何?其三,林侯私自調(diào)兵遣將,將陛下置于何地?若其他人也相繼學習,豈不是擾我漢之國政乎;其四,以我大漢之軍力,其怕他鮮卑匈奴之輩乎!臣以為,當治林楓私自調(diào)兵之罪,同時臣請陛下徹查林楓是否有篡漢之舉。”
林楓心里一句臥槽,如果眼神能殺人,袁槐早就死的不能再死了,話說回來,林楓又沒搶他老婆,也沒殺他孩子,更沒殺其族人,心好累啊。
“臣有一言,請眾位大臣靜聽。我武帝時期,有衛(wèi)青,霍去病兩位將軍時常侵入草原,總有收獲,最終將匈奴打散分裂,先后出現(xiàn)南北匈奴,鮮卑,烏桓等小勢力,尊袁大人所言,我大漢人才輩出,理當打出武帝之風,不可墮矣。
其二,孫子兵法中有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稈一石,當吾二十石之說。我軍出征,自當食其之食,飲其之水,如若不然,袁大人愿高風亮節(jié),替北疆將士支援糧草,楓在此謝過。
其三,民間有句俗語叫,獅子博兔,當盡全力。無論鮮卑動向如何,我大漢當隨時備戰(zhàn),豈不聞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乎。
其四,楓為漢臣食漢祿,大漢有難,當挺身而出矣,即便身死,亦要精忠報國,為漢而亡,豈能因軍情緊急,不做安排,使我漢家烽火燃于邊疆乎。
其五,我大漢之強,即便不與交鋒,也當亮劍,使其感受我漢家鋒芒,讓其消了滅漢之心。
經(jīng)此五點,袁大人可否解惑矣?!?p> 其實林楓一直有句話不知道當問不當問,雖然我打仗不咋的,治郡不咋樣,政治更是一塌糊涂,但是他丫的,本少爺可是繼承了五千年的詭辯之術(shù),你在辯論領(lǐng)域上懟我,簡直就是老壽星上吊,找死。
林楓心里各種罵袁槐,總之沒一句好話,畢竟五千年歷史的繼承者,罵人能罵個三生三世不帶重樣的那種。
又不是尼羅河畔的長老們會法術(shù),一頓咒語念死我,還敢懟我,上次的記性看來不夠深啊。
袁槐愣住了。
這次話里話外都再說,你丫個大傻子,我詭辯之術(shù)堪稱當前第二,你又不是第一,沒事老懟我是智商不夠用還是道德以淪喪。
“愛卿,若真要對抗,此戰(zhàn)結(jié)果如何?”
劉宏不得不出面轉(zhuǎn)移話題了,要明白這件事很重要,不要輕易懟,應(yīng)當合力解決。
“臣有三勝三敗之論?!?p> “速速講來?!?p> “臣遵旨。”林楓現(xiàn)在把自己放到最高點,我就是當前的韓信,不要懟我,要不然你會很慘。
“我大漢兵強馬壯且并未分裂,鮮卑自檀石槐死后先后分裂為中西東三部鮮卑,不可調(diào)和,此軍勝也。
我軍將領(lǐng)有臣,公孫瓚,呂布等人,即便如此,我大漢人才輩出,隨時可以組建一批將官,況且,盧植,朱儁,皇甫嵩皆在,另有大將軍坐鎮(zhèn)中央,鮮卑將領(lǐng)可有名氣乎,此為人勝也。
我大漢有兵書多冊,智謀之士多如牛毛,數(shù)不勝數(shù),其鮮卑只知猛沖,無異于作死爾,臣三千兵馬便可打敗兩萬大軍,并陣斬其王,若真謀劃,豈有他們何事乎,此為智勝。
若檀石槐尚在,此戰(zhàn)未可知,因其身死,其必敗,此為主敗也。
自古以來,騎兵不善攻城,我大漢各類軍隊應(yīng)有盡有,此為軍敗也。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鮮卑等族本就無糧,皆靠搶我漢家糧食而活,此為糧敗也。
有此三勝三敗,我大漢必勝,鮮卑必敗?!?p> “好一個三勝三敗,甚好,甚好。傳朕旨意,以血殺侯之法,全面布置,若有違抗者斬。同時冀州提供糧草供應(yīng),保證大軍完美行軍。”劉宏拍手稱贊道,同時立即下旨,省的有人跳出來懟自己。
既然有好方法,那就用,只要不虧自己的錢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