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幼年時,曾與母親去祖父的院子里住了幾宿。原因倒是不曾記起,只依稀記得,那一趟,我尋回了許多故事,亦知人間冷暖。總還記得,院子里有一位上了年紀(jì)的老頭,目光渾濁,喜叼著一杠煙槍,在一棵不知活了多少年歲,樹干早已停滯不前的梧桐落葉之際坐一宿。
聽那里的人說:“那老頭,早些年是個說書先生,平日里,喜歡和大院子里的人嗑嘮,最愛說的書,莫過于花憶這個人的生平了了。這老頭嘴里,似乎再平常的故事,總能在當(dāng)時正處于亂世的院子里激起一片浪花。最初,街坊鄰居聽到這個故事啊,是新奇;后來,日本人侵華了,走的人走了,散的人散了,老頭的這個故事啊,也沒有人愿意去聽了,那年頭,大伙兒顧著自個兒的命,誰管他這別人的人生……”
那時候的花憶,其實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柳葉眉下有著一雙似神若無的眼睛。說這似神若無,是這姑娘對著大院里的人都是笑容滿面,街坊鄰居也都挺喜歡這小姑娘,只是認(rèn)得,這小姑娘怕生,性子冷淡,雖然對誰都嘴角上揚,卻從眼睛里看不出來。這也并非怪她,她啊,其實還是個苦命的孩子,爹娘去得早,她一個人還是小女娃的時候,就要自個兒照顧自個兒了,街坊鄰居啊也知道這事,所以就從來都不怪她。倒是院子里的人,都喜歡與她親近。她話少,又不會做討人嫌的事。
日日如此,花憶倒是與大院的人相處好了,可一出院子的門,她又變回清清冷冷那樣,街坊鄰居看她生人勿近,也都為她著急,想著她一個姑娘家,在這亂世總要找個人依靠才好。
?木霜來到這院子里,怕是兩年后了。木霜倒是個性子活潑的孩子,與花憶完全相反。剛來大院沒多久,就與大院的人都親近上了。
?她倆初識那天,是個陰天。那一日,木霜上了趟集市,回來時發(fā)現(xiàn)大院門口的鑰匙落在家里了,她抬頭看了看烏云密布的天空,心里一陣著急,顧不得體面,只能朝院里喊叫。巧就巧在,那天院里除了花憶,沒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