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軾語

第四百四十二章 恢復(fù)自由

軾語 硯曦瑤 2027 2021-08-04 01:55:47

  兩人趕路數(shù)日終于抵達梧州,然而蘇邁等人并未到達。

  得知此地因旱季河道水少,若想北上需得繞到從廣州出發(fā)這一消息后,父子倆又寫信給蘇邁等人,約其在廣州相聚后北歸。

  數(shù)日后,蘇軾、蘇過與蘇邁、蘇迨率領(lǐng)的眾多家眷及家仆們終于在廣州團聚。大家久別重逢,相擁而泣,短暫休整后,乘船北上前往永州。

  然而還沒走到永州,蘇軾又收到了朝廷復(fù)授他朝奉郎、提舉成都府玉局觀,外州、軍任便居住的詔令。

  朝奉郎、提舉成都府玉局觀預(yù)示著他終于有了俸祿,而外州、軍任便居住意味著他終于恢復(fù)了自由身,可以隨便挑選任何州、軍居住,不必再困于貶所無法擅離。

  建中靖國元年。

  正月。

  蘇軾一家終于抵達大庾嶺。蘇軾抬頭仰望山嶺,感慨道:“七年了!沒想到我竟然還能回去!”

  蘇邁開心道:“翻過這座山我們就離開嶺南地界,爹爹從此就自由了,以后我們一家人想去哪兒生活都可以!”

  蘇迨道:“我們可以回常州,柔兒和孩子們都在家中等著爹爹歸來呢!”

  蘇軾暢想著江南的美景、舒適宜人的氣候,點點頭道:“去常州也行,也省的重新置備田產(chǎn),到時候再多蓋幾間房,我們一家人就可以一起生活了!”

  “以后我們一家人再也不分開了。”蘇過說完看了眼身旁的范煙霏。這些年他為了照顧蘇軾,與范煙霏聚少離多,只盼以后能夠夫妻恩愛,永不分離。

  眾人在山下稍作休整,開始爬山,昌化軍艱苦的生活讓蘇軾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

  同樣的翻山越嶺,這次爬山他明顯感覺比來時吃力了很多,好在北歸的喜悅之情鼓舞著他,讓他走走歇歇終于爬山了山頂。

  蘇軾極目遠眺,身雖在嶺,但心已飛至江南。當年被貶嶺南的理由是譏諷先帝,這一封詔書不僅意味著他的苦日子終于熬到頭了,更意味著他可以洗雪冤屈,不用帶著譏諷先帝的罪名入土。

  他滿懷激動之情吟誦道:“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夢里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波生濯足鳴空澗,霧繞征衣滴翠嵐。誰遣山雞忽驚起,半巖花雨落毿毿。投章獻策謾多談,能雪冤忠死亦甘。一片丹心天日下,數(shù)行清淚嶺云南。光榮歸佩呈佳瑞,瘴癘幽居弄晚嵐。從此西風庾梅謝,卻迎誰與馬毿毿。山林瘴霧老難堪,歸去中原茶亦甘。有命誰憐終反北,無心卻笑亦巢南。蠻音慣習(xí)疑傖語,脾病縈纏帶嶺嵐。賴有祖師清凈水,塵埃一洗落毿毿?!?p>  阿九趁著蘇軾觀景吟詩之際在山嶺上找尋落腳之處,很快便找到了一家村店,于是快步跑回對蘇軾道:“官人,前面不遠處有一處村店,我們?nèi)バ⒁幌掳??!?p>  蘇軾點點頭,道:“也好,大家吃點東西,稍作歇息再行下山?!?p>  大家來到村店,一名老翁步履蹣跚地走了出來,見蘇軾文質(zhì)彬彬,氣度不凡,很像他不時見到的那些翻越山嶺赴任或離任的官員們,上前問道:“敢問這位官人是誰?”

  阿九道:“是蘇尚書?!?p>  老翁心頭一驚,試探性地問道:“是蘇子瞻嗎?”

  阿九回答道:“是的?!?p>  老翁激動地走到蘇軾面前作揖道:“我聽聞別人想要千萬百計地害您,今日北歸,是天佑善人??!”

  蘇軾微微一笑:“多謝老丈。您是在大庾嶺頭住嗎?”

  “是啊。自古南遷之人鮮有幾個回去,沒想到您竟然能回去,真是可喜可賀??!”

  蘇軾為表感謝,在店中墻壁上題了一首詩: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親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

  蘇軾等人稍作休整后翻過大庾嶺,繼續(xù)北上,數(shù)日后抵達虔州地界。

  由于冬日河水枯竭,無法行船,蘇軾決定在虔州稍作休整,等春暖花開之時再行離開。

  二月。

  天氣漸暖,他在虔州游山玩水,吟詩作賦,樂此不疲。

  期間,不時與此地的朋友們相會,并從大家口中得知上個月向太后去世,宋徽宗親政,并下詔將章惇等人貶謫,章惇已被貶往雷州。

  大家覺得此舉大快人心,然而蘇軾卻驚嘆數(shù)日,擔憂不已。

  對于蘇軾來說,章惇雖然害自己九死一生,但是畢竟四十多年的友誼,豈能輕易割舍。

  他知道章惇的家人一定在牽掛著章惇,于是寫信給黃寔,告訴他雷州雖遠,但是沒有瘴癘侵害,蘇轍在那里住了一年,甚安穩(wěn),拜托他幫忙開導(dǎo)其家人,使其切莫擔心。

  數(shù)日后。

  一天。

  蘇軾在街上閑逛著,不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迎面而來,此人正是當年多次彈劾自己的劉安世。

  劉安世這些年和蘇軾一樣身如浮萍,多次被貶,如今亦與蘇軾一樣獲赦北歸。

  時過境遷,故人重逢,震驚之余更是一笑泯恩仇。

  隨后的日子,兩人經(jīng)常相會閑談。

  蘇軾喜歡到處游山玩水,一覽壯麗河山,而劉安世喜好談禪,不喜游山。

  這天,蘇軾見天氣尚好,山中竹筍鮮美,最宜出游挖筍,于是興致勃勃地跑來邀劉安世游山,結(jié)果不出所料被對方拒絕。

  蘇軾眼珠一轉(zhuǎn),故作嘆息道:“我聽聞此山中有位玉版長老,還想著和你同去參禪,你既然沒興趣,那就算了?!?p>  劉安世瞬間來了精神,驚喜道:“玉版長老?在哪里?帶我去!”

  兩人在山間游玩許久,劉安世見蘇軾興致勃勃地挖著竹筍,絕口不提玉版長老之事,遂問道:“玉版長老身在何處?”

  蘇軾一邊挖著竹筍,一邊回應(yīng)道:“你很快就見了。你看這竹筍多新鮮,一會兒我們生火烤烤,肯定好吃?!?p>  兩人挖了數(shù)顆竹筍,生火烤了起來,不一會兒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

  劉安世吃了一口,贊嘆道:“此筍甚為美味,不知為何名?”

  蘇軾笑道:“此筍名玉版。”

  玉版?

  劉安世一愣,隨即反應(yīng)過來被蘇軾騙了,此山根本就沒有玉版長老,明明就是蘇軾想來挖筍才將竹筍戲稱為玉版長老。

  他無奈地笑道:“你呀,讓我說你什么好!”

  蘇軾哈哈大笑起來,當即作《器之好談禪,不喜游山,山中筍出,戲語器之可同參玉版長老,作此詩》以記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