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947年—950年),五代十國時期五代的第四個朝代,由劉暠(本名劉知遠)建立,都城在東京開封府。共歷二帝,享國三年。
1.高祖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劉知遠(895-948),后漢開國皇帝,947-948,年號乾祐。劉知遠自幼不好嬉戲,沉重宴言,長大后,與后晉高祖石敬瑭皆為后唐明宗帳下偏將。因曾解救石敬瑭于戰(zhàn)場,故當石敬瑭出鎮(zhèn)太原時,任劉知遠為押衙。在后唐廢帝時期,石敬瑭將要舉兵,劉知遠與桑維翰為之謀劃,從而成為后晉開國功臣,并開始統(tǒng)領禁軍。天福二年,劉知遠遷任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領忠武節(jié)度使。不久,另一位重臣杜重威代劉知遠領忠武軍,劉知遠徙任歸德節(jié)度使。天福五年,劉知遠待任為鄴都留守。次年,徙任為北京留守。后晉出帝即位后,與契丹斷絕關系,為避免劉知遠居功有異志,先后封其為太原王、北平王,拜北面行營都統(tǒng)。但劉知遠并未出兵抵御契丹,反而在契丹滅后晉時奉表于耶律德光。他在看清契丹無法穩(wěn)定中原局勢的情況下,于開運四年二月稱帝,穩(wěn)定并收取中原各個藩鎮(zhèn)的軍心。六月,劉知遠入東京,改國號為漢,史稱后漢。后漢建立之后,首要任務是穩(wěn)定中原局勢。而其中一大隱患即天雄節(jié)度使杜重威。于是劉知遠幾乎花費一年時間親征杜重威,使其歸服。十二月,劉知遠長子魏王劉承訓去世,劉知遠悲痛萬分,以致病重不起。乾祐元年正月,劉知遠更名為劉暠,數(shù)日后去世,時年五十四歲,次子劉承祐即位。謚號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葬于睿陵。
2.隱皇帝劉承祐(931-950),劉知遠次子,948-950年在位,年號沿用乾祐。后晉時期,授節(jié)院使、檢校右仆射。后漢建立,授左衛(wèi)大將軍、檢校司空,遷大內(nèi)都點檢、檢校太保。乾祐元年,正式即位,不甘心大權旁落,猜忌誅殺權臣,引發(fā)了重臣郭威叛亂。乾祐三年被殺,時年二十歲,謚號為“隱”,入葬于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