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偽裝的技能竟然如此強大,使徐亮可以模擬任何人的聲音,這讓徐亮欣喜若狂,對接下來要嘗試的“容貌偽裝”技能充滿期待、躍躍欲試。
“容貌偽裝”,顧名思義,這應該是類似于武俠小說、特工電影里常見的“易容術”,可將自己的容貌根據(jù)需求進行改變。
徐亮閉上眼睛,仔細體會腦海中儲存的關于這門技術的精髓。
結果他駭然發(fā)現(xiàn),這門技能如果真的施展出來,再加上“聲音偽裝”的配合,除去身體條件無法改變的硬性前提外,他的容貌和聲音可以徹底變成另外一個人,達到以假亂真、混淆耳目的效果。
不過施展“容貌偽裝”,不像施展“聲音偽裝”那樣,只需聽聽對應的聲音就可以改變自身的聲線,而是還需要準備相應的材料和工具,需要實打實的制作出人臉面具,中間的過程相對復雜了許多。
比如制作人臉面具所需材料有:油泥、肥皂水、硅原膠、粉底、毛發(fā)等。還需要倒模模具、吹風機、鑷子、液體拋光器等工具。
以上材料和工具林林總總羅列下來,不下十幾樣東西,好多都是市面上的門面店無法直接買到的。
而制作過程總體分為六步,分別為:
步驟一:導出陰模;
步驟二:在陰模上翻出人臉像;
步驟三:用塑性泥修正;
步驟四:最終定模;
步驟五:吹塑成面具;
步驟六:修飾、進一步加工。
這些步驟看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需要一定技巧和常年制作形成的經(jīng)驗。
制作一個面具的時間往往長達十幾天甚至數(shù)月之久。但是這個技能是系統(tǒng)獎勵的,使徐亮直接掌握了這種技術的精髓。
而能力值為5的判定,也使徐亮感覺對這種技術的掌握,最起碼達到了熟能生巧的境界。
雖然離真正的大師級境界還有不少差距,但已經(jīng)足以達到讓他人無法分辨、混淆耳目的效果了。
另外,施展這種技能,徐亮制作人臉面具所耗費的時間也大幅縮短了。
按照他目前熟能生巧的境界估算,如果材料工具齊全的話,他大概能在兩天內(nèi)就能制作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臉面具。
想到人臉面具,徐亮突然想起王朝林當時扔在冷庫里的那張偽裝用的面具。
當時,王朝林裝扮成了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者,容貌幾乎以假亂真,要不是自己具有“耳聰目明”的技能,發(fā)現(xiàn)了他最不容易偽裝的眼睛,否則還真有可能被他騙過去了。
由此可見,王朝林的確是個善于偽裝的高手。而當時王朝林觸電自盡、任務完成后,系統(tǒng)就把“善于偽裝”這個技能獎勵給了自己。
由此推斷,難道說,只要自己接受的任務,是終結像王朝林這樣的擅長某項技能的高手,如果挑戰(zhàn)成功,系統(tǒng)就會相應地把這個對手擅長的技能“截獲”過來,然后轉嫁到自己身上?
而且這不是普通的轉嫁,技能被截獲過來的同時,還被同步提高強化了好多,就好比現(xiàn)在擁有的“聲音偽裝”和“容貌偽裝”兩個分支技能,比現(xiàn)實世界中對應的技能,明顯要強出很多。
徐亮越想越是這種可能,他決定下次找個機會好好問問系統(tǒng),來驗證一下自己的推斷到底正不正確。
把這個技能琢磨了這么長時間,徐亮其實是別有用意的。其實在他剛知道這個技能的功效后,他腦海里就瞬間浮現(xiàn)了很多他看過的特工電影。
里面的特工利用易容術暗度陳倉、瞞天過海,辦成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他能把“善于偽裝”這項技能用好,是不是也可以幫助自己對付劉強和衛(wèi)娟那幫人,為自己翻案洗冤呢?
想到這里,他頓時有了一個想法,比如,他可以模擬劉強的聲音,然后給衛(wèi)娟打電話,讓衛(wèi)娟以為是真的劉強在和她說話,然后想辦法套出衛(wèi)娟的話,讓衛(wèi)娟不經(jīng)意間說出事件的真相。
只要自己提前設置好手機錄音,把自己和衛(wèi)娟的通話內(nèi)容全部錄下來,然后作為證據(jù),就能讓王軍取消開除自己的決定。
徐亮越想越興奮,這個辦法似乎真的好使,但他又覺得這樣做是不是太簡單了點?有沒有什么缺陷他沒想到位?或者被他忽視的漏洞?
為了以防萬一,他在網(wǎng)上搜索了關于“手機錄音能否作為證據(jù)”的相關信息。
這類信息很多,而且好多都是專業(yè)律師的解答。
但在瀏覽了大部分信息后,徐亮的擔憂果然應驗了,最終決定先不使用這個“電話錄音”的方案。
因為用“電話錄音”作為證據(jù),不是不可以,但必須符合幾個關鍵條件。這其中有幾條,就限制了他這個方案的執(zhí)行。
首先,即使自己模擬劉強的聲音,在電話里與衛(wèi)娟交談,成功套出了衛(wèi)娟的話,并拿到學校去當證據(jù)。
但事后衛(wèi)娟肯定會發(fā)現(xiàn)與她通話的劉強是假的,知道自己上當受騙后,衛(wèi)娟完全可以不承認電話里的聲音是她的。
這樣一來,為了驗證聲音的真假,就只能走司法程序,把電話錄音拿去專業(yè)機構進行鑒定。
最終雖然能證明電話里的聲音就是衛(wèi)娟本人的,但自己假扮“劉強”的聲音,能否經(jīng)得住國家專業(yè)機構、專業(yè)設備和專業(yè)人員的檢測就成了變數(shù)。
之前自己通過“邏輯分析”能力,雖然能確保兩種聲音聽起來完全一致,但也有可能,自己“邏輯分析”能力對聲音鑒別的標準不是很高,發(fā)現(xiàn)不了其中極細微的差別。
而國家專業(yè)檢測機構,則是用科學精密的儀器進行分析檢測,標準十分嚴格,沒準還真能發(fā)現(xiàn)自己模擬的聲音和劉強真實聲音的區(qū)別,從而暴露出這份電話錄音中有一方的聲音是虛假的。
而衛(wèi)娟大可以說她那些話,是自己用假聲對她進行了引導和誘騙,而不是她真實意愿的表達。
或者衛(wèi)娟完全可以狡辯,說她背地里是受到了恐嚇、威逼或者脅迫,不得已才說出了那些話。
總之,如果較真下去,真到了打官司的地步,衛(wèi)娟完全按照以上方式進行辯解,導致這份錄音證據(jù)存在漏洞,很可能會使法官判決這個證據(jù)無效。
除了證據(jù)不成立外,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接踵而至,一是會“打草驚蛇”,一旦讓衛(wèi)娟和劉強知道了自己有辦法模擬他們的聲音,這樣自己再想使用這招讓他們中計就不好使了;
二是自己能模擬別人聲音的能力,也因此會泄露出去,這樣自己的秘密就會被公開,讓外人廣而知道,從而對自身隱私造成威脅。
綜合以上因素,徐亮決定暫時不采取電話錄音的方式,真到他徹底沒辦法了,走投無路了,再用這招,作為他最后的手段。
那么,如何善用“善于偽裝”技能,在既不暴露自己、也不讓別人懷疑有假的情況下,讓衛(wèi)娟說出真實情況呢?
徐亮決定開啟上網(wǎng)瘋狂搜集資料的模式,在大量的現(xiàn)實案例、小說影視當中,快速查找有沒有符合他這種情況、可以借鑒的解決模式。
他把“過目不忘”技能,調(diào)到了目前能最大承受的5擋能力值上,飛速地吸納各類資料,再利用“邏輯分析”能力對瘋狂涌入腦海的資料進行分類篩選、分析對比、去偽存真、歸納總結……
在苦熬3個小時后,他終于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論的、看似完美的解決方案。
如果這個方案真能實施,的確可以幫助他成功翻案。但中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要素、每一個時間差,都要經(jīng)過合理規(guī)劃、細致安排,不能出任何差錯,否則,就會導致整個方案的失敗。
這種掌控全局的大局觀和細微之處的操盤力,可不是普通人能辦到的。
但徐亮相信,在他現(xiàn)有技能的強力支撐下,他一定能完成這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壯舉。